觀音救急丹

觀音救急丹

GUAN YIN JIU JI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經驗各種秘方輯要》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0.4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7%
肝經 14%
大腸經 9%
胃經 9%
腎經 9%
心經 8%
膀胱經 5%
三焦經 3%
小腸經 3%
肺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觀音救急丹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在於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能鎮心安神,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同時,其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入心、神昏譫語等病症。

觀音救急丹主要針對急症,如中風昏迷、熱毒發狂等,硃砂在此方中起到快速鎮定、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病症,起到急救的效果。

觀音救急丹中包含蓽茇,其原因如下:

  1. 溫經止痛,祛寒化濕:蓽茇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經止痛、祛寒化濕的功效。觀音救急丹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脘腹疼痛、嘔吐腹瀉等急症,蓽茇可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並能驅散寒濕,止瀉止吐。
  2. 配合其他藥物增效:觀音救急丹中其他藥物如肉桂、丁香等也具有溫經止痛的功效,蓽茇與之配合,能相互增效,加強溫經止痛的效果,使療效更佳。

觀音救急丹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理作用。

冰片,性寒,味辛,入心、肺經。其清涼解毒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外感風熱、熱毒熾盛等症狀,並能迅速止痛,對各種炎症、腫痛等具有顯著療效。

此外,冰片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神志昏迷、驚厥等症狀。因此,在觀音救急丹中加入冰片,能夠有效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幫助患者快速緩解病情。

觀音救急丹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的功效。對於中風昏迷、神志不清等危急症狀,麝香可迅速穿透血腦屏障,刺激腦細胞,起到快速改善血液循環、恢復意識的作用。
  2. 消腫止痛: 麝香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症狀,麝香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因此,麝香在觀音救急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其急救功效的重要組成部分。

觀音救急丹中加入白礬,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瀉的功效。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脾、胃經,具有收斂止瀉、燥濕止癢、解毒生肌等作用。在觀音救急丹中,白礬主要用於治療急性腸炎引起的腹瀉,其收斂作用能減少腸道分泌,緩解腹瀉症狀。此外,白礬還可清熱解毒,對於伴有發熱、口渴等症狀的腸炎患者,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觀音救急丹中含有硼砂,其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硼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細菌生長,治療外感熱毒、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
  2. 消腫止痛: 硼砂亦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外傷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

然而,硼砂為有毒物質,使用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購買服用。

「觀音救急丹」中加入芒硝,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項關鍵作用:

  1. 瀉熱解毒: 芒硝味苦鹹寒,性善下行,能清熱瀉火、解毒消腫,對於熱毒壅滯所致的急症,如高熱、神昏、口渴、便祕等,能迅速發揮清熱瀉火、解毒通便之效,起到急救作用。
  2. 活血化瘀: 芒硝亦具有活血化瘀之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起到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之效,有助於傷患快速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觀音救急丹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急痧」為核心,涵蓋外感邪氣、氣機逆亂之證,如:

  1. 四時不正之氣所傷:方中雄精、蓽茇、牙消等具辛散辟穢之效,針對外感穢濁或瘴癘之氣所致寒熱交爭、鬱悶成瘀。
  2. 氣血津液紊亂:急痧絞腸腹痛、吐瀉不止,反映中焦氣機升降失司,當門子(麝香)、大梅片(冰片)開竅通閉,配合月石(硼砂)、明礬斂吐止瀉,調和陰陽。
  3. 小兒驚風閉急:朱砂、佛金(金箔)鎮驚安神,兼牙消瀉熱通腑,合麝香冰片熄風開竅。
  4. 傷暑泄瀉:雄精、蓽茇化濕辟穢,明礬、月石收澀腸道,符合暑濕致瀉病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辛香走竅,通閉醒神

    • 麝香、冰片:辛烈走竄,速開竅絡,解氣血壅滯之急症,如絞腸痧、神昏。
    • 佛金:金箔重鎮,助朱砂安魂定驚,針對小兒驚風。
  2. 辟穢解毒,調和寒熱

    • 雄精(雄黃)、蓽茇:辛溫燥烈,殺穢毒、散寒濕,對抗外邪鬱閉。
    • 牙消、月石:寒性配伍,瀉熱通便,防辛溫過燥,形成寒熱並用之局。
  3. 固澀與瀉下並行

    • 明礬、月石:澀腸止瀉,治吐瀉不止;卻佐以牙消導滯,防過澀留邪,體現「通澀並用」之巧。
  4. 外用內服雙途徑

    • 點眼角(黏膜吸收)、敷臍(神闕穴滲透)、舌服(速效入心),結合穴位與經絡效應,增強藥力。

綜觀全方,以「開、泄、鎮、澀」為綱,針對急症「閉、亂、逆」之病機,透過藥物性味與給藥途徑的多元設計,達急救之效。

傳統服藥法


真朱砂6兩,雄精6兩,蓽茇2錢,大梅片2錢5分,真佛金200張,當門子2錢5分,明礬1兩,月石2兩,牙消4兩(後下)。上為末,用瓷瓶每裝1分,黃蠟封口。
遇有急痧等症,先點兩眼角,再取半分入臍內,膏藥貼之;如遇重症,再將余丹放舌上,陰陽水送服,小兒減半。
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觀音救急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觀音救急丹, 出處:《經驗各種秘方輯要》。 組成:真朱砂6兩,雄精6兩,蓽茇2錢,大梅片2錢5分,真佛金200張,當門子2錢5分,明礬1兩,月石2兩,牙消4兩(後下)。 主治:急痧,陰陽反錯,寒熱交爭,四時不正之氣,鬱悶成瘀,絞腸腹痛,吐瀉不止;小兒驚風閉急;傷暑泄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