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救生散方劑中加入豬血,是基於傳統醫學「以血止血」的理論。豬血性涼味甘,具有涼血止血、解毒的功效。
豬血富含血紅蛋白,能與體內毒素結合,並促進其排出體外。同時,豬血中含有的蛋白質能促進血液凝固,達到止血的效果。因此,救生散中加入豬血,可有效治療因外傷、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達到救治危重病人的目的。
救生散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瀉火: 芒硝味苦寒,入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效。對於火毒熾盛、熱盛傷津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便祕等症狀,能起到清熱瀉火、利咽解毒之效。
2. 通腑排毒: 芒硝性滑,能通利大腸,促進腸道蠕動,排出體內毒素。對於熱毒蘊結於腸道所致的便祕、腹脹、腹痛等症狀,能起到通腑排毒、緩解便祕之效。
總而言之,芒硝在救生散中起到清熱瀉火、通腑排毒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熱毒熾盛、腸胃濕熱所致病症的效果。
救生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救急止血、清熱解毒。其組成中包含硼砂,這是由於硼砂具有特殊的藥理特性。首先,硼砂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用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口腔潰瘍與喉嚨腫痛。其次,硼砂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止血,特別是在外傷或是手術後的恢復過程中。此外,硼砂還具有消炎作用,對於減輕腫脹、疼痛和炎症具有顯著效果,對於救生散這一急救方劑極為重要。最後,硼砂可以幫助調和其他藥材的效果,增強整體療效,讓救生散能有效地發揮其醫療作用。這些因素共同使得硼砂成為救生散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救生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硃砂,主要是因為硃砂具有特定的藥理特性和療效。硃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傳統上被認為能夠安神鎮靜,並且有助於清熱解毒。在救生散中,硃砂的使用可以幫助調理情緒,減少焦慮與緊張,從而促進患者的整體康復。此外,硃砂還被認為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氣血的流動,進一步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這在急救情境中尤其重要,因為患者常會因各種原因而感到焦慮和不適,硃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協助紓緩這些症狀。因此,硃砂的加入使得救生散在急救和恢復過程中具有更加全面的療效,符合中醫「調和五臟」的治療理念。
救生散中包含牛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牛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救生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神昏譫語、驚厥抽搐等急症,牛黃可有效清熱解毒,降低體溫,緩解神志不清、抽搐等症狀。
- 開竅醒神: 牛黃可通達心竅,醒神開竅,對於熱毒壅塞、神志不清的患者,牛黃能幫助其恢復神志,醒神止驚。
因此,救生散中加入牛黃,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熱毒熾盛、神昏譫語等急症。
救生散方劑中加入冰片,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救生散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冰片能清熱解毒,消散熱毒,緩解咽喉腫痛,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 開竅醒神,止痛止癢: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止痛止癢的功效。救生散亦用於治療神昏譫語、頭痛、瘙癢等症,冰片能開竅醒神,緩解神昏譫語,同時可止痛止癢,緩解相關症狀。
救生散中加入麝香,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開竅醒神:麝香氣味辛香濃烈,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腦部,起到開竅醒神的作用。對於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能起到迅速改善的作用。
- 活血化瘀:麝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對於因氣血瘀阻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能起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救生散中加入麝香,可有效改善昏迷、神志不清、疼痛、腫脹等症狀,故為其重要組成成分。
主治功效
救生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救生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痘疹危症:痘疹膿疱,惡候危困,陷下黑色。
- 中暑毒死:新胡麻炒黑研末,水調服。
- 暑毒:脂麻研末,與粟米泔、沙糖同服。
- 胎死腹中:桂心、水銀,或桂心、烏頭,煎服。
- 九種心痛:組成與功效不明,但列於《聖濟總錄》。
- 卒中風:白礬、半夏、天南星,生用。
- 疫癘病壯熱煩躁,頭疼體痛:組成與功效不明,但列於《聖濟總錄》。
- 小兒瘡疹膿疱:惡候危困,陷下黑色。
- 瘋犬咬傷:斑蝥、杭粉,酒服。
- 安胎益氣,易產:人參、訶子、麥櫱、白朮、神麯、橘紅,水煎服。
治療原理分析
從上述古文內容中,可以看出救生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 解毒:多篇文獻提到救生散用於治療各種「毒」,如暑毒、熱毒、疫毒等。方中多用解毒藥物,如豬血、牛黃等。
- 攻下:針對痘疹陷下、毒氣內攻等症狀,救生散常與攻下藥物同用,如馬牙硝,以期排出體內毒素。
- 活血化瘀:對於產後瘀血疼痛、死胎不下等症,救生散中使用桂心等活血化瘀藥物,以促進血液循環,排出瘀滯。
- 扶正祛邪:對於安胎保產,救生散則選用人參、白朮等補益藥物,以增強母體抵抗力,同時祛除邪氣。
- 引導毒素:針對痘疹危症,救生散使用穢物,如豬血、牛黃,據古人觀點,這是以「穢」引「穢」,來使毒素排出。
不同版本的救生散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醫書中記載的「救生散」組成和功效有所差異,這反映了中醫的辨證論治和因人而異的原則。例如:
- 《本草綱目》中用於中暑的救生散,以胡麻為主。
- 《聖濟總錄》中用於暑毒的救生散,以脂麻為主。
- 《外科正宗》中用於瘋犬咬傷的救生散,以斑蝥為主。
- 《醫方考》中用於痘疹危症的救生散,組成較為複雜,包含豬血、牛黃、冰片、麝香等。
- 《婦人大全良方》與《世醫得效方》中用於安胎易產的救生散,以補益藥物為主。
這說明,在古代醫學實踐中,「救生散」並非一個固定的方劑,而是根據不同的病症和患者體質,靈活調整藥物組成。
總之,救生散作為一個古代常用方劑,其應用廣泛,治療原理多樣。通過分析古代文獻,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主治功效和用藥思路,為現代中醫臨床提供參考。
傳統服藥法
豶豬血(臘月內以新瓦罐子盛,掛於屋東山,陰乾取末)1兩,馬牙消1兩(研),硼砂1錢(研),朱砂1錢(水飛),牛黃1錢(研),龍腦1錢(研),麝香1錢(別研)。
上為極細末。
每2歲兒取1錢,新汲水調下。大便下惡物,瘡皰紅色為度。不過再服。
本方《衛生總微》去朱砂,名「七神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救生散, 出處:《馮氏錦囊·雜症》卷十七。 組成:桂心1錢。 主治:橫生逆産。
救生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 組成:白礬、半夏(湯洗去滑,焙)、天南星(生用)各等分。 主治:卒中風。
救生散, 出處:《洪氏集驗方》卷五。 組成:白僵蠶半兩(去絲,銼,略炒),甘草(生)1錢。 主治:産前産後急喉閉。
救生散, 出處:《董氏小兒方論》。 組成:豮豬血(臘月內以新瓦罐子盛,掛于屋東山,陰乾取末)1兩,馬牙消1兩(研),硼砂1錢(研),朱砂1錢(水飛),牛黃1錢(研),龍腦1錢(研),麝香1錢(别研)。 主治:痘疹膿瘡,惡候危困,陷下黑色。
救生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組成:人參半兩,五味子半兩,白朮半兩,麻黃(去根節)3兩,桂1兩(去粗皮),厚朴1兩(去粗皮,薑汁炙),大黃(銼,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疫癧病,壯熱煩躁,頭疼體痛。
救生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三。 組成:厚朴(去粗皮,用甘草5寸拍破,水2碗,慢火煮令水減半,去甘草不用,隻取厚朴乾)1錢,白朮(片切,蜜炙黃色用)1錢,人參1兩,陳皮3分,五味子3分,紫菀3分,乾薑3分,杏仁3分,桂心半兩,甘草半兩。 主治:小兒吐瀉後,壯熱多睡,困倦,眼目上視,時發驚悸,手足瘈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