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滾涎膏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因外傷、感染等原因引起的炎症反應,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開竅醒神,止癢止痛: 冰片能開竅醒神,對於因熱毒閉竅引起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同時,冰片亦具有止癢止痛的功效,能緩解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
因此,滾涎膏中加入冰片,可以有效提升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止癢止痛等功效,對於治療相關病症有積極的作用。
「滾涎膏」方劑中加入硃砂,乃因其具備鎮驚安神、清熱解毒之效。硃砂性寒,入心經,可平肝熄風,對於因熱擾心神、肝風內動所致的口眼歪斜、言語不清、驚悸失眠等症狀,有明顯的療效。此外,硃砂亦有解毒消腫之用,能輔助其他藥物清熱解毒,緩解病症。然而,硃砂為重金屬,使用需謹慎,應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滾涎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喉嚨不適、口腔潰瘍及津液不足等症狀。其中的硼砂(Borax)成分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首先,硼砂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減輕由於熱毒引起的口腔炎症和潰瘍症狀。其次,硼砂的性味偏寒,有助於降低體內的燥熱,促進津液的生成,從而改善口乾、喉嚨痛等不適感。此外,硼砂還具抗菌作用,能夠幫助抵抗口腔內的病原微生物,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綜合來看,硼砂在滾涎膏中的添加,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滋潤口腔、促進癒合的多重功效,適合用於相關症狀的治療,增強了此方劑的療效。
「滾涎膏」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瀉火,消腫止痛:芒硝性寒,味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之效。滾涎膏多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而芒硝的清熱瀉火之性可有效緩解炎症,消腫止痛,達到治療目的。
- 引藥入喉,增效作用:芒硝味鹹,可引藥入喉,並能促進藥物滲透,增強藥效。滾涎膏中多含有其他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物,芒硝的引藥作用可助其藥力更好地發揮,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滾涎膏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通常用於治療某些醫用症狀。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這是因為鉛丹具有清熱解毒、燥濕化痰的功效。這種藥材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非常強的療效,能夠促進上呼吸道的通暢,減輕口腔及喉嚨的炎症,適合用於一些上呼吸道感染或唾液分泌不良的情況。
然而,鉛丹的使用需要非常謹慎,因為其成分中可能含有重金屬鉛,若使用不當或劑量過大,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危害。因此,在製製這種方劑時,必須保持恰當的使用方法和劑量,同時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其療效而不會帶來副作用。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鉛丹的使用也逐漸受到重視和約束,逐步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替代療法。
滾涎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成分中包含水銀,主要是因為水銀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特定的藥理作用。水銀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金屬藥材,具備解毒、消腫、祛腐的功效,常用於治療一些特定的疾病。古籍中記載,水銀可用於治療痲瘋、牛皮癬等病症,並且被認為能夠促進體內的代謝功能。
然而,水銀的使用在現代醫學中受到廣泛質疑,因其具毒性,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重金屬中毒和其他健康問題。因此,現代醫學對於包含水銀的中藥方劑提出了警告,並建議避開這類產品。滾涎膏的使用應謹慎,尤其在選擇傳統方劑時,需要考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在產生副作用的風險下。總之,雖然水銀在古代中醫中有其歷史和背景,但在當今社會,對其使用需要更加謹慎和理性。
滾涎膏中添加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止痛的功效。滾涎膏多用於治療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口腔炎症,牛黃可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 開竅醒神: 牛黃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滾涎膏在治療口舌生瘡時,亦可改善因疼痛引起的煩躁不安,幫助患者安神定志。
滾涎膏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之效,能通利腦竅,改善神經系統功能,對於跌打損傷、昏迷不醒、中風失語等症狀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麝香也具有解毒止痛、散寒止痛等功效,在滾涎膏中與其他藥材配伍,能起到協同作用,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滾涎膏】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慢驚風,潮搐無時」,屬中醫小兒驚風範疇。慢驚風多因久病體虛、脾腎陽衰,或急驚風未癒轉化而成,表現為抽搐反覆發作、神疲乏力、面色蒼白等虛風內動之證。方中強調「潮搐無時」,指抽搐發作無規律,反映風痰內伏、虛實夾雜的病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鎮驚熄風、化痰開竅」為核心,藥物配伍體現攻補兼施之思路:
重鎮安神
- 朱砂、鉛霜、水銀(結砂子):質重沉降,直折內風,鎮驚安神。朱砂清心火,鉛霜、水銀墜痰鎮逆,針對痰熱上擾之抽搐。
化痰散結
- 蓬砂(硼砂)、馬牙消:清熱化痰、軟堅散結。硼砂解毒化痰,馬牙消瀉熱潤燥,共逐痰熱膠結之邪,通利竅道。
開竅醒神
- 龍腦(冰片)、麝香、牛黃:芳香走竄,開竅醒神。冰片散鬱火,麝香通絡透邪,牛黃清心豁痰,三者協力啟閉蘇神,改善神昏搐搦。
清熱護陰
- 梨汁送服:甘涼潤燥,既可緩和諸藥峻烈之性,又能滋陰生津,防金石類藥物耗傷陰液。
【方劑特點】
- 標本兼顧:以重鎮藥治其標(熄風止搐),配合化痰開竅藥疏通病機,佐以梨汁顧護正氣。
- 劑型設計:研膏為丸如楊梅核大,取「丸者緩也」之意,適合小兒慢驚風需長期調治之特性;梨汁化服增強潤燥之功。
- 攻邪為先:雖治慢驚風,但全方偏重祛痰熱、瀉實邪,反映古人對「痰蒙竅閉」為抽搐關鍵病機的認識。
此方體現中醫「因勢利導」治法,通過化痰、鎮驚、開竅三法並行,使痰涎得消、風陽得潛,從而緩解驚風搐搦。
傳統服藥法
龍腦1字,朱砂1錢半(末),蓬砂末3錢,馬牙消5錢,鉛霜2錢,水銀2錢(結砂子),牛黃1字,麝香1字。
上同研,自然成膏,為丸如楊梅核大。
每服1丸,梨汁化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含有水銀、鉛丹等重金屬成分,使用時應注意用量,避免過量使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滾涎膏, 出處:《衛生總微》卷五。 組成:龍腦1字,朱砂1錢半(末),蓬砂末3錢,馬牙消5錢,鉛霜2錢,水銀2錢(結砂子),牛黃1字,麝香1字。 主治:慢驚風,潮搐無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