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散

CHANG SH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23%
胃經 23%
肝經 17%
心經 9%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常山散」

常山散

  • 組成:常山、甘草、麝香
  • 主治:鬼疰,又稱鬼迷。鬼疰是中醫古代文獻中對一種精神疾病的稱呼,指由於受到鬼神或邪祟的侵襲而導致的心理異常和精神錯亂。鬼疰的症狀可以包括精神恍惚、胡言亂語、行為異常、行為失控、身體無力、手足抽搐等。

組成介紹

  • 常山:性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治瘧、湧吐、驅蟲殺蟲和清熱解毒等傳統代功效。其中,常山及其生物鹼對各種瘧原蟲都有顯著的抗瘧作用,可治療瘧疾;常山具有催吐作用,可治療胸中有痰飲積聚之症;常山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對蛔蟲、糞線蟲、鉤蟲等寄生蟲都有較好的驅蟲效果;常山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祛風除濕等功效,可治療肝炎、膽囊炎、腎炎、風濕病、癰腫瘡毒等疾病。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 麝香:性味辛、溫。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可治療閉證神昏、溫病熱陷心包、小兒驚風、中風痰厥、血瘀經閉、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水腫、浮腫、排尿 、經絡不通、氣血凝滯、胸痹心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酒醉不醒、瘡瘍腫毒、咽喉腫痛、難產、死胎、胞衣不下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常山散」由常山、甘草、麝香三味藥材組成,具有治瘧、湧吐、驅蟲殺蟲、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等功效。臨牀上,常山散可適用於治療鬼疰、瘧疾、胸中有痰飲積聚之症、寄生蟲感染、肝炎、膽囊炎、腎炎、風濕病、癰腫瘡毒、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閉證神昏、溫病熱陷心包、小兒驚風、中風痰厥、血瘀經閉、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水腫、浮腫、排尿 、經絡不通、氣血凝滯、胸痹心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酒醉不醒、瘡瘍腫毒、咽喉腫痛、難產、死胎、胞衣不下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常山3兩,羚羊角3兩(炙令焦),烏梅肉3兩,黃芩2兩,甘草1兩半(炙)。
上為散。
以竹葉煮飲取6-7合,飲及熱用,調常山散3方寸匕,未發前1服。若愈停,不愈,臨欲發又進2方寸匕。
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方劑組成解釋


常山苦寒,有祛風化痰、利咽開竅的功效;甘草甘平,有緩急和中、解毒的功效;麝香辛溫,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三味藥合用,共奏祛風化痰、利咽開竅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腹瀉無尿及少尿忽冷忽熱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常山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六。 組成:恆山1兩,甘草半兩(生用),麝香1錢(細研)。 主治:鬼疰。

常山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四。 組成:常山末1兩,砒霜(研)1分,丹砂(研)1錢。 主治:諸瘧,寒熱往來,止而復發。

常山散, 出處:《外台》卷五引《備急方》。 組成:常山3兩,羚羊角3兩(炙令焦),烏梅肉3兩,黃芩2兩,甘草1兩半(炙)。 主治:瘧疾,連綿積日不癒。

常山散, 出處:《外台》卷五引《崔氏方》。 組成:常山3兩,乾漆3兩(熬煙盡),牡蠣1兩半(熬),桂心3兩,橘皮2兩,杏仁2兩(去皮尖,熬)。 主治:久瘧。

常山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七。 組成:常山、梔子仁、桂(去粗皮)、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銼)各等分。 主治:瘧病。頭痛發熱,身面黃色,小便不利。

常山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七。 組成:常山1兩,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1兩,升麻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梔子仁1兩,人參1兩。 主治:瘧病。身黃發熱,小便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