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鉛散

僧鉛散

SENG QI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2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1%
肝經 26%
心經 17%
膽經 6%
腎經 6%
胃經 5%
肺經 5%
脾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僧鉛散中加入密陀僧,主要原因在於其收斂生肌的功效。

密陀僧,即氧化鉛,性寒,味甘澀,具有燥濕殺蟲、收斂生肌的功效。在僧鉛散中,密陀僧能 收斂潰瘍面,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瘡瘍、濕疹、皮膚瘙癢等疾病的目的。

此外,密陀僧的殺菌功效也有助於預防感染,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

僧鉛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藥物毒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僧鉛散中多用有毒性藥物,甘草可減輕藥物對人體的毒副作用,使藥性更平和,提高用藥安全性。
  2. 增強藥效: 甘草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藥效。例如,甘草可調和補益藥性,使其藥力更易發揮。同時,甘草亦能增強其他藥材的滲透力,促進藥物吸收。

僧鉛散是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中的鉛丹引起了不少爭議。鉛丹,古代被廣泛應用於煉丹術及某些醫療方劑中,但因其含有重金屬鉛,對人體有潛在毒害,因此在現代醫學中被視為危險。在中醫文獻中,鉛丹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功效,尤其用於治療某些熱性病症。

然而,由於鉛的毒性,遠古醫學的理論與實踐在當今的科學視角下受到挑戰。許多中藥學者主張應該用安全無毒的替代品來取代鉛丹,以保障患者的健康與安全。在這種背景下,僧鉛散的使用受到限制,並正在逐步被現代醫學的替代療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士應當重視藥材的來源與成分,並加強對患者的安全教育,以避免鉛丹等有害成分的不當使用。綜合來看,對於僧鉛散的研究和應用需謹慎對待,並尋求更安全有效的中藥方劑。

僧鉛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辛香,可通竅開鬱,醒神止痛,對於神志昏迷、痰濁阻竅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活血化瘀: 麝香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僧鉛散主要用於治療神志昏迷、痰濁阻竅、跌打損傷等病症,而麝香的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功效,正好與僧鉛散的功效相契合,有助於增強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僧鉛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下陰疳瘡」,即古代所指外陰部或生殖器區域的潰爛性瘡瘍,多因濕熱下注、毒邪侵蝕,或淫毒感染所致,臨床表現可能包括紅腫、糜爛、流膿、疼痛等症狀。方中以外用為主,直接敷貼患處,旨在解毒消腫、斂瘡生肌。

二、組成與藥理分析

  1. 密陀僧(半兩)

    • 性味:鹹辛,平(有小毒)。
    • 傳統功效:燥濕殺蟲、收斂防腐,常用於瘡瘍潰爛、濕疹疥癬。
    • 現代推測:含氧化鉛,具收斂作用,可減少分泌物,促進傷口乾燥癒合。
  2. 甘草(炒焦,一分)

    • 性味:甘平(炒焦後偏溫)。
    • 傳統功效:緩急止痛、解毒斂瘡,外用可緩解瘡瘍灼痛。
    • 現代推測:甘草次酸具抗炎作用,炒焦後可能增強吸附性,輔助密陀僧收斂。
  3. 黃丹(一錢,炒)

    • 性味:辛微寒(有毒)。
    • 傳統功效:拔毒生肌、殺蟲止癢,為古代外用瘡瘍要藥。
    • 現代推測:主含四氧化三鉛,能抑菌並促進瘡面收斂,但需注意毒性。
  4. 麝香(一分)

    • 性味:辛溫。
    • 傳統功效:活血散結、消腫止痛,穿透力強,助藥力深入。
    • 現代推測:所含麝香酮可擴張局部微循環,加速瘡毒消散。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解毒殺蟲:密陀僧、黃丹均具毒性,但外用可抑殺瘡面寄生蟲或微生物(如梅毒、淋病等古稱「淫毒」所致之瘡)。
  2. 收斂生肌:密陀僧與黃丹協同,乾燥潰瘍分泌物;甘草緩和刺激,保護瘡面。
  3. 活血透絡:麝香辛香走竄,引藥直達病所,兼散局部瘀滯,改善腫痛。
  4. 劑型設計
    • 乾貼:適用於滲液較多者,直接吸附膿水。
    • 油調:適用於乾燥龜裂瘡面,潤澤且延長藥效。

四、推論擴展應用

此方偏向「以毒攻毒」,針對濕熱腐潰型瘡瘍,可能適用於:

  • 性病相關潰瘍(如傳統「楊梅瘡」)。
  • 慢性濕疹合併感染。
  • 外用時需注意瘡面狀況,若腐肉已脫、新肌未生,可搭配生肌玉紅膏等補益收口。

(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傳統理論,具體應用需依實際辨證調整。)

傳統服藥法


密陀僧半兩,甘草(炒焦)1分,黃丹1錢(炒),麝香1分。上為細末。
乾貼;或油調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軟性下疳

相同名稱方劑


僧鉛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二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密陀僧半兩,甘草(炒焦)1分,黃丹1錢(炒),麝香1分。 主治:下陰疳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