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痛散

SHI T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産科發蒙》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0.3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脾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6%
膀胱經 8%
腎經 8%
肝經 8%
膽經 8%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19

方劑組成解釋

失痛散中添加滑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利水通淋:滑石性滑潤,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之效。失痛散主治膀胱濕熱、小便不利、疼痛等症,滑石可有效改善尿路阻塞,促進尿液排出,減輕疼痛。

2. 清熱解毒:滑石性寒,可清熱解毒,適用於濕熱蘊結所致的尿路感染、尿道炎等。滑石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有效控制炎症,緩解疼痛,促進病患康復。

失痛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緩解痛症。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這是因為鉛丹具有一定的藥理作用。鉛丹主要由硫化鉛組成,具有清熱解毒以及止痛的特性。在中醫理論中,鉛丹被認為能夠有效地對應某些種類的疼痛,特別是由於熱毒或是濕寒所引起的疼痛。它的作用機制可能涉及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腫脹從而達到鎮痛效果。

然而,鉛丹含有鉛元素,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造成一定的毒性,因此現代醫學通常對其使用持謹慎態度。中醫在使用中藥方劑時,除了考慮藥材的有效性,還會綜合評估患者的體質和病情。失痛散的配伍設計,旨在在發揮鉛丹鎮痛作用的同時,透過其他藥材的輔助,平衡其潛在的毒性,從而實現安全有效的療效。

失痛散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之性,能緩解方中其他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

2. 增強藥效,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益氣補脾、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甘草能增強川芎、白芷等藥材的活血化瘀功效,使止痛效果更加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失痛散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產科發蒙》片倉元周記載,失痛散主治產後陰門腫痛。此症多見於初產婦,因分娩時嬰兒頭部擦破陰門所致;累產婦因產道已較為鬆弛,則較少發生。但難產者,即使經產婦,也可能造成陰道損傷,出現陰部腫脹、排尿疼痛等症狀。

失痛散的組成藥物及其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 滑石 (二錢): 性味甘寒,具有清熱利濕、利尿通淋的功效。產後陰門腫痛,往往伴隨局部熱毒蘊結、濕熱下注,滑石可以清利濕熱,消散腫脹,緩解疼痛。

  • 鉛丹 (黃丹,二錢): 古方中使用鉛丹,主要依靠其收斂止血、解毒燥濕的功效。鉛丹有毒性,需謹慎使用,古方劑量較小,應視為輔助藥材。在古代醫學觀點中,認為鉛丹能收斂潰瘍面,減少滲出,促進組織修復,從而減輕腫痛。此處鉛丹的用法需格外注意其毒性,現代醫學已不建議使用。

  • 甘草 (二錢): 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解毒的功效。甘草在此方中起著重要的調和作用,既能緩解其他藥物的峻烈之性,又能增強其療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 質幹 (一錢): 方劑中並未明確說明「質幹」的藥材,需進一步考證才能明確其功能。

治療原理: 失痛散的治療原理是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收斂止痛。方中滑石清熱利濕,消散腫脹;鉛丹收斂止血,解毒燥濕;甘草調和藥性,並具備一定的解毒、緩痛作用。諸藥合用,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產後陰門腫痛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古方中使用鉛丹等重金屬藥物,在現代醫學中存在安全隱患。現代臨牀應根據病情選用更安全有效的藥物,並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作為臨牀治療依據。

傳統服藥法


滑石2錢,黃丹2錢,甘草2錢,質乾1錢。
上為極細末,雞子清和調。
先入手帛於熱湯中,絞取熨患處,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失痛散, 出處:《産科發蒙》。 組成:滑石2錢,黃丹2錢,甘草2錢,質乾1錢。 主治:産後陰門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