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石散

DAN SH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2%
心經 12%
脾經 12%
膽經 12%
腎經 12%
膀胱經 12%
肺經 12%
胃經 12%
肝經
心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膀胱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丹石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主要組成中包含鉛丹,這引發了許多關於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討論。鉛丹,主要成分為硫化鉛,傳統上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在古代醫學中,鉛丹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類疾病,尤其是與火毒相關的病症。然而,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於鉛丹中鉛的毒性與環境影響的認識不斷加深,使得其在使用上受到限制。

雖然在傳統理論中,鉛丹被視為有效的藥物,但是其潛在的毒性以及長期使用可能造成的健康風險,讓科研人員開始重新評估其在方劑中的地位。今時今日,許多醫生和藥師在選用丹石散時,會特別謹慎,並考慮替代成分,以減少鉛對人體的危害。因此,在使用丹石散時,患者應在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確保安全與效果。

丹石散方劑中包含滑石,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丹石散主治熱結膀胱、小便不利、尿道澀痛等症,滑石可有效清解膀胱濕熱,促進排尿通暢,緩解尿道疼痛。
  2. 利水消腫: 滑石入膀胱經,能利水滲濕,消除水腫。丹石散中常與其他利水滲濕藥物配合使用,共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總之,滑石在丹石散中,發揮著清熱利濕、利水消腫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治療熱結膀胱、小便不利等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丹石散主治功效分析

丹石散,一方劑名,其組成簡潔,僅由鉛丹與滑石兩味藥材等分組成。綜觀古籍記載,此方主要應用於治療外痔及脫肛,且多以「如神」讚譽其療效,足見其在古代醫家心中的地位。

主治病症

  • 外痔: 諸多醫籍如《是齋百一選方》、《嬰童百問》、《保嬰撮要》、《古今醫統大全》等均明確指出丹石散治療外痔的功效。其主治的外痔,不論是初起腫痛,或是熱痛難忍,皆可應用。
  • 脫肛: 《赤水玄珠》明言丹石散「治外痔脫肛如神」。 脫肛是指直腸黏膜或直腸全層脫出肛門外,丹石散被認為對此症有顯著療效。

治療原理分析

丹石散的治療原理,可從其組成的兩味藥材的藥性及功效入手分析:

  1. 鉛丹: 鉛丹性味辛、微寒,有毒。其主要功效為殺蟲止癢、燥濕止痛
    • 殺蟲止癢: 外痔的發生與濕熱蘊結、蟲邪侵擾有關,鉛丹的殺蟲作用,有助於清除局部病邪,從而緩解瘙癢等不適。
    • 燥濕止痛: 外痔患處常伴有濕熱,鉛丹的燥濕作用可以減少局部滲液,減輕腫脹,其止痛作用則能緩解患處疼痛。
  2. 滑石: 滑石性味甘、淡、寒,歸膀胱、肺、胃經。其主要功效為清熱利尿、解毒散結
    • 清熱利尿: 滑石能清泄濕熱,通過利尿的方式,可將體內濕熱之邪排出,對於外痔的濕熱證尤為適宜。
    • 解毒散結: 滑石的解毒作用,有助於消除局部炎症,對於外痔腫痛、硬結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兩藥合用,鉛丹之燥濕止痛、殺蟲止癢,與滑石之清熱利濕、解毒散結,共同發揮作用,使濕熱之邪得清,蟲邪得除,腫痛得解,從而達到治療外痔及脫肛的功效。

使用方法

古籍記載丹石散多以外用為主,將鉛丹與滑石研為細末,用新汲水(即新鮮井水)調和成糊狀,塗抹於患處,每日可塗抹三至五次。 此外,也有記載將其與臘茶等物混合應用。

小結

丹石散以其簡潔的配伍,卻能發揮顯著的療效,充分體現了中醫「簡、便、廉、驗」的用藥特色。其治療外痔、脫肛的機制,主要在於鉛丹和滑石的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利濕、燥濕止痛、殺蟲解毒的目的。雖然古籍記載丹石散療效卓著,但在現代應用時,仍應遵循醫師指導,謹慎使用。

傳統服藥法


黃丹、滑石各等分。
上為細末。
用新汲水調塗,日3-5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脫肛

相同名稱方劑


丹石散, 出處:《百一》卷十四。 組成:黃丹、滑石各等分。 主治:外痔;脫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