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黃石膏]的組成中包含[鉛丹],因為鉛丹具有燥濕解毒的作用。鉛丹常用於治療由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和其他內部感染。它能夠迅速清除體內的毒素,改善由濕熱引起的症狀。在[黃石膏]中,鉛丹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解毒效果,對於由濕熱引起的病症具有顯著改善作用。
黃石膏方劑中包含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 黃石膏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為主,而滑石性寒滑,善於清熱利濕,尤其對於暑濕、熱毒所致的口渴、小便不利、濕熱下注等症狀有很好的輔助作用,與黃石膏共同起到清熱解暑、利濕通淋的效果。
2. 止瀉止痢: 滑石具有收斂止瀉、止痢的作用,對於脾虛濕熱、暑濕泄瀉、痢疾等症狀有不錯的療效。黃石膏方劑中加入滑石,可加強止瀉止痢的效果,配合清熱解毒作用,達到綜合治療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黃石膏」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以上古文內容,雖未直接詳述「黃石膏」之組成及應用,但透過對含有石膏、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麻黃、豆豉等成分的相關方劑的分析,可間接推論「黃石膏」之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
主治功效:
清熱解毒,瀉火解毒:
- 古籍多次提及「三黃石膏湯」,該方以黃芩、黃連、黃柏清泄三焦之火,梔子通瀉三焦之熱,石膏清泄胃火,並能解肌。此類方劑廣泛應用於治療溫毒、疫症、熱結等病症,凡見煩躁、大渴、面赤、身熱等實熱證候皆可考慮。
- 《本經逢原》載石膏專治「熱病、暍病、大渴引飲、自汗頭痛、尿澀便閉、齒浮面腫之熱證」,可見其清熱解毒之功。
發汗解表,疏散邪熱:
- 《類證治裁》述,於表證未解之時,於清熱劑中佐以麻黃、豆豉等,有助於發散表邪。
- 《醫方論》也強調麻黃、豆豉能開解肌表,使鬱火通行,以達疏散外邪之效。 -《本草求真》指出熱鬱不出,則以三黃石膏知母清裡之劑發之,可見其可協助熱邪外發。
治療瘡瘍腫痛:
- 《衛生寶鑒》記載「黃石膏」用於治療金瘡深者,並說明以藥速合反致潰爛,宜用此方。另有記載以石膏醋?水飛,同白斂、鹿角治石癰。
- 《本經逢原》也提及產乳金瘡可用辛涼以解泄之,非泛用,亦與金瘡的鬱熱蘊毒有關。
治療熱病相關的臟腑不適:
- 古籍亦有使用此類方劑治療瘧疾,尤其與厥陰經瘧相關。
- 更有記載用於治療熱病過程中出現的譫語、煩渴、小便赤澀、大便秘結等症狀。
- 總之,此類方劑可針對熱病過程中,因熱邪侵襲所導致的相關臟腑不適,進行治療。
治療陽明經熱證:
- 石膏被認為是陽明經的要藥,能治陽明經熱盛,如大渴引飲、自汗頭痛等。
治療原理:
- 清熱瀉火:石膏、黃芩、黃連、黃柏、梔子等藥物皆有清熱瀉火之功,透過苦寒之性,直接清除體內實熱之邪。
- 疏散解表:麻黃、豆豉等藥物可發汗解表,將表邪從汗液排出,有助於熱邪外泄。
- 解肌泄熱:石膏不僅能清泄胃火,亦能解肌,使邪熱從外而解,此與疏散解表之理相輔相成。
- 清解毒素:藥物中的苦寒之性,能清解體內毒素,減輕熱毒對機體的損害。
- 協調臟腑:方劑中諸藥相互協調,以達清熱、解毒、疏表、瀉火的綜合治療效果,使體內陰陽平衡,恢復正常生理機能。
總體而言,「黃石膏」及其相關方劑,主要針對實熱病證,透過清熱解毒、發汗解表、疏散邪熱等多重作用,達到驅邪外出、恢復機體平衡的目的。從上述分析亦可見,本方並非單純的針對泌尿系統感染之用,古代用於熱毒瘡瘍,金瘡深者,應用甚廣。
傳統服藥法
黃丹、滑石各等分。
上為細末。
敷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黃石膏,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三。 組成:黃丹、滑石各等分。 主治:金瘡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