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瓊玉膏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瓊玉膏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傷陰、陰虛火旺、口燥咽乾等症,生地黃可以滋陰降火,緩解熱症帶來的口渴、便祕等症狀,並可清熱解毒,改善因熱邪入血引起的皮膚病變。
- 配伍相宜:瓊玉膏中其他藥材多為滋陰補腎、清熱解毒之品,生地黃的加入可起到協調各藥材的作用,使其藥效相輔相成,更好地發揮滋陰清熱、養血潤燥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瓊玉膏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定志之功效。瓊玉膏作為滋補強壯的方劑,以人參補氣益血,可提升患者體質,改善虛弱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2. 協調藥性:瓊玉膏中其他藥材如麥冬、生地等屬寒涼,人參則溫補,二者相配,可平衡藥性,避免寒涼過度而損傷脾胃。同時,人參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使方劑更有效地發揮滋陰潤燥、養血生津之效。
瓊玉膏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補腎: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的功效。瓊玉膏本身以滋陰潤肺、益氣養血為目的,而枸杞子可以協同藥性,增強滋陰補腎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二、養肝明目:枸杞子還具有養肝明目的功效,能改善肝血不足所致的視力模糊、眼乾澀等症狀。瓊玉膏的組成中常加入滋陰潤肺的藥材,而枸杞子可以協同藥性,增強養肝明目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完善。
瓊玉膏中加入天門冬,主要源於其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
天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胃經,能滋養肺陰,潤燥生津,且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瓊玉膏本身為滋陰潤燥、清熱生津的方劑,而天門冬則能加強此功效,有效改善陰虛燥熱、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咽乾、皮膚乾燥等症狀。此外,天門冬亦能配合其他藥材,如麥冬、生地黃等,共同滋陰養血,達到更佳的療效。
瓊玉膏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瓊玉膏主要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咽喉幹癢、口乾舌燥等症,麥門冬能滋陰潤肺,緩解燥熱,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潤燥的功效。
- 養陰生津:麥門冬能養陰生津,對於陰虛津傷所致的口渴、咽乾、便祕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瓊玉膏中常搭配其他養陰生津的藥材,如生地、玉竹等,共同發揮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
瓊玉膏方劑中添加蜂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增甜潤燥:蜂蜜味甘性平,能入肺脾經,具有潤肺止咳、滋養脾胃的作用。瓊玉膏多用於治療燥熱咳嗽、口乾舌燥、便祕等症,蜂蜜的甜味可以緩解藥物的苦味,同時滋潤咽喉,減輕燥熱之症。
- 增強藥效:蜂蜜具有較好的黏性,可以使藥物更好地附着在咽喉黏膜上,延長藥效作用時間。此外,蜂蜜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輔助治療咳嗽、咽喉腫痛等症。
瓊玉膏中添加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瓊玉膏以滋陰潤燥、養血活血為主,而脾胃虛弱則會影響氣血生化,導致陰虛加重。茯苓健脾利濕,能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為滋陰潤燥打下基礎。
- 寧心安神:瓊玉膏主治陰虛血燥、心煩不眠等症,茯苓的寧心安神功效能緩解心煩、失眠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滋陰養血、寧心安神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瓊玉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瓊玉膏主治「勞瘵,癱瘓」,屬中醫虛損重證範疇:
- 勞瘵:泛指慢性虛損性疾病,多因氣血陰精耗竭所致,常見於肺癆(結核病)、久病體弱、陰虛內熱(如骨蒸潮熱、乾咳咯血)等症狀。
- 癱瘓:此處非單純風邪中絡,而與「精血虧虛,筋骨失養」相關,如虛勞引發的肢體萎弱無力,或老年肝腎不足之痿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核心配伍思路:滋陰填精為主,益氣健脾為輔,佐以通補兼施。
- 君藥(滋陰補血):
- 熟地黃(8兩):補腎填精,滋陰養血,針對勞瘵陰精耗損之本。
- 麥冬、天冬(共12兩):清肺滋陰,潤燥生津,改善陰虛內熱之乾咳虛煩。
- 臣藥(益氣助陽):
- 人參、黃耆、白朮(各4兩):補脾益氣,助氣血生化之源,防膏滋膩膈。
- 枸杞、葳蕤(玉竹)(共14兩):養肝腎之陰,潤而不滯,協熟地強化補虛功效。
- 佐使藥(調和與通路):
- 牛膝(6兩):引血下行,強筋骨,兼治癱瘓痿弱。
- 陳皮(2兩):理氣運脾,使補而不滯。
- 桂圓肉、黑棗(共12兩):甘溫補血,健脾安神,調和滋膩之性。
- 君藥(滋陰補血):
加減法對應病機:
- 無寐(失眠):加棗仁、茯神,養心安神,針對陰虛火擾心神。
- 骨蒸甚:加制首烏、地骨皮,增強滋陰退虛熱之效。
- 鬱痰:加白蒺藜、川貝,疏肝解鬱化痰,防陰虛煉痰為患。
劑型設計原理:
- 膏劑(煉蜜收膏):適合長期虛損調養,蜜能補中潤燥,助諸藥緩行滋補。
- 噙化服法:使藥物經口腔黏膜吸收,兼顧肺燥(勞瘵常見上焦陰虛),且避免脾胃負擔。
三、整體治療機轉
此方以「金水相生」(肺腎同補)結合「培土生金」(健脾益肺)為法:
- 通過大劑滋陰藥填補腎精,改善勞瘵之根;
- 益氣藥輔助運化,防陰藥礙胃;
- 牛膝、桂圓等溫通血脈,緩解癱瘓之標。
適用於「陰精虧虛為主,氣血不足為次」的虛損證候,尤其偏重陰虛內熱、筋骨失養者。
傳統服藥法
熟地8兩,麥冬8兩,枸杞8兩,葳蕤6兩,牛膝6兩,桂圓肉6兩,黑棗6兩,人參4兩,黃耆4兩,白朮4兩,天冬4兩,廣陳皮2兩。
無寐,加棗仁6兩,茯神4兩;骨蒸甚,加制首烏6兩,地骨皮4兩;有鬱痰,加白蒺藜6兩,川貝末4兩。
上熬膏,煉蜜收。
每服2-3錢,早、晚隔湯燉熱,噙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滋陰補腎、益氣養血的功效,適合於勞瘵、癱瘓等症狀。
- 本方中含有生地黃、人參、枸杞子等中藥,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中含有蜂蜜,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因此不宜在感冒期間服用。
- 本方中含有茯苓,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因此不宜在脾胃虛弱期間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瓊玉膏, 出處:《扶夀精方》。 組成:新鮮地黃8斤(取自然汁),新羅人參(銼,杵1000下)12兩,甘枸杞半斤,天門冬(去心)半斤,麥門冬(去心)半斤,白蜜5斤,白茯苓(去皮)1斤半(捶碎,舂細,水飛,去浮筋,澄,曬乾,復爲末)。 主治:補百損,除百病,返老還童,發白復黑。主治:勞瘵,癱瘓。
瓊玉膏, 出處:《活人方》卷二。 組成:熟地8兩,麥冬8兩,枸杞8兩,葳蕤6兩,牛膝6兩,桂圓肉6兩,黑棗6兩,人參4兩,黃耆4兩,白朮4兩,天冬4兩,廣陳皮2兩。 主治:脾肺腎之元氣不足,情志鬱結,生機不能啓發,致精神氣血有虧,遂成虛勞咳嗽,嗽久音啞,咯血咳血,漸及神銷形蔞,自汗氣促,睡夢不寧,遺精泄瀉,皮寒骨蒸,肢體痠弱,陰火衝逆,畏寒喜熱。
瓊玉膏, 出處:《醫學正傳》卷二引臞仙方。 組成:人參12兩,沉香5錢,琥珀5錢,白砂蜜5斤(煎沸,去沫),白茯苓(去皮,淨者)25兩,生地黃(去蘆,淨者)10斤(洗淨,銀石器內杵細,取自然汁。大忌鐵器)。 主治:滋陰潤肺,安神降氣。主治:陰虛內熱之虛勞乾咳,咯血失音,腹中隱痛,潮熱盜汗;消渴;血虛皮膚乾燥。氣散失音,乾咳無痰,或見血線。陰虧肺熱。
瓊玉膏, 出處:《洪氏集驗方》卷一引鐵甕先生方。 組成:新羅人參24兩(舂1000下,爲末),生地黃16斤(9月採,搗),雪白茯苓49兩(木舂千下,爲末),白沙蜜10斤。 主治:滋陰潤燥,益氣養血。填精補髓,發白變黑,返老還童,行如奔馬,日進數食或終日不食亦不饑,通關強記,日誦萬言,神識高邁,夜無夢想。補血補氣。主治:陰虛勞瘵,口乾咽燥,乾咳咯血。癰疾。癱瘓。裏燥,小便多而濁;吐利或病後胃中津液不足,大便不秘而消渴者。肺痿,乾嗽咳涎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