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人參(去蘆)1斤,蓮肉(去心,每粒分作8小塊,炒黃)1斤,菟絲子(如法另末)1斤半,五味子(蜜蒸,烘乾)1斤半,山茱萸肉(揀鮮紅肉厚者,去核烘乾)1斤,真淮山藥(炒黃)1斤,車前子(米泔淘淨,炒)12兩,肉豆蔻10兩,橘紅6兩,砂仁6兩(炒,最後入),巴戟天12兩(甘草汁煮,去骨),補骨脂(圓而黑色者佳,鹽水拌炒,研末)1斤。
如虛而有火者,火盛肺熱者,去人參、肉豆蔻、巴戟天、補骨脂。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錢,空心、飢時各1次。
忌羊肉、羊血。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人參、蓮子、菟蕬子、五味子、山茱萸、山藥、車前子、肉荳蔻、橘紅、砂仁、甘草、補骨脂等十四味中藥組成。人參、蓮子、菟蕬子、五味子、山茱萸、山藥均具有補益脾腎的功效;車前子、肉荳蔻、橘紅、砂仁、甘草具有固精止遺的功效;補骨脂具有溫腎助陽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脾腎,固精止遺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脾腎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脾腎雙補丸, 出處:《廣筆記》卷二。 組成:人參(去蘆)1斤,蓮肉(去心,每粒分作8小塊,炒黃)1斤,菟絲子(如法另末)1斤半,五味子(蜜蒸,烘乾)1斤半,山茱萸肉(揀鮮紅肉厚者,去核烘乾)1斤,真淮山藥(炒黃)1斤,車前子(米泔淘淨,炒)12兩,肉豆蔻10兩,橘紅6兩,砂仁6兩(炒,最後入),巴戟天12兩(甘草汁煮,去骨),補骨脂(圓而黑色者佳,鹽水拌炒,研末)1斤。 主治:腎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