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調痛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調痛散多用於治療腹痛、胃痛、脅肋疼痛等症,而木香能疏通氣機,緩解疼痛,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止痛效果。
- 調和脾胃:木香能健脾消食,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減輕胃腸負擔,從而間接緩解疼痛。同時,木香還具有理氣解鬱作用,有助於改善情緒,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感。
綜上所述,木香在調痛散中的加入,不僅可以起到行氣止痛的作用,還能調和脾胃,輔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調痛散中加入丁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對於寒邪客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呃逆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丁香還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對於跌打損傷、風濕痺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調痛散中加入丁香,旨在發揮其溫中散寒、行氣活血、止痛止嘔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疼痛的目的。
調痛散方中包含檀香,主要原因有二:
- 行氣止痛:檀香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如胃痛、腹痛、牙痛等,檀香能溫經散寒,行氣止痛,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 芳香開竅:檀香氣味芬芳,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對於因氣機鬱滯、心神不安所致的疼痛,如頭痛、眩暈等,檀香能芳香開竅,化解鬱滯,使氣血流通,達到止痛的目的。
因此,檀香在調痛散中起到行氣止痛、芳香開竅的雙重作用,有助於緩解各種疼痛症狀。
調痛散方中使用香附,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 行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之效。可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如腹痛、胸痛、頭痛等。
- 調和氣血: 香附能調和氣血,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對於女性經期腹痛、痛經等症狀,香附能起到舒緩的作用。
因此,香附在調痛散中起到行氣止痛、調和氣血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各種疼痛症狀。
調痛散中包含烏藥,主要原因有二:
- 行氣止痛:烏藥性溫,味辛,歸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其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調痛散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烏藥在此起到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
- 溫腎助陽:烏藥亦具溫腎助陽之效,能溫暖腎陽,促進腎氣運行,對於寒凝腎氣導致的疼痛亦有緩解作用。調痛散中包含烏藥,除了行氣止痛外,亦可輔助溫腎助陽,達到更加全面的止痛效果。
調痛散中加入蓬莪朮,主要是利用其行氣止痛的功效。蓬莪朮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藥理作用包括:
- 活血化瘀: 蓬莪朮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行氣止痛: 蓬莪朮能疏通經絡,消除氣滯,使氣血流通,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因此,調痛散中加入蓬莪朮,可以有效地緩解各種疼痛,尤其適用於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
「調痛散」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是利用其辛熱的藥性,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肉桂味辛、甘,性熱,歸心、腎、脾經。其藥性可溫通經脈,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對於寒邪客於經脈,導致的疼痛,肉桂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肉桂還能補益腎陽,增強人體抵抗力,對於一些由腎虛引起的疼痛,也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因此,在「調痛散」方劑中加入肉桂,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狀。
調痛散中加入薑黃,是基於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薑黃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主要藥理作用包括:
- 抗炎止痛:薑黃素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止痛效果。
- 活血化瘀:薑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腫止痛,並加速瘀血的吸收。
因此,在調痛散中加入薑黃,可發揮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調痛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 生薑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脾胃虛寒導致的疼痛,生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達到止痛的效果。
- 解毒增效: 部分中藥材性寒,與生薑配伍,可以減緩寒性藥物的寒性,避免過度寒涼,同時也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的發揮療效。
總之,生薑在調痛散中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以及解毒增效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和穩定。
調痛散中加入白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芳香化濕止痛:白荳蔻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芳香化濕、行氣止痛的功效。其揮發油能促進腸胃蠕動,排除濕氣,並緩解因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
- 理氣和胃消脹:白荳蔻能理氣和胃,消除胃腸脹氣,緩解腹部疼痛。對於因脾胃虛弱、氣滯濕阻所致的胃痛、腹痛,白荳蔻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調痛散中加入白荳蔻,旨在通過其芳香化濕止痛、理氣和胃消脹的功效,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調痛散中包含砂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其能溫脾胃,行氣散寒,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如胃脘疼痛、腹痛、肢體疼痛等,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理氣和中:砂仁還具有理氣和中的作用,可以促進消化,消除腹脹,緩解胃痛。在調痛散中,砂仁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各種疼痛,並改善消化功能。
調痛散中添加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其他藥物可能造成的副作用或刺激性。調痛散中可能包含較辛辣或苦寒的藥物,甘草能起到中和作用,使藥效更溫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益氣補脾、緩解疼痛的功效。它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協同作用,更有效地緩解疼痛。例如,甘草與川芎、白芷等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疏通經絡,止痛消腫。
主治功效
調痛散
調痛散是一個中藥方劑,用於治療脾胃疼痛,伴有胸悶、腹脹、噯氣等症狀。
調痛散的組成為:木香、丁香、檀香、香附、烏藥、蓬莪朮、肉桂、薑黃、生薑、白荳蔻、砂仁、甘草。
調痛散各藥材成分與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生薑: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白荳蔻:味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
丁香: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木香:味辛,性溫,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肉桂:味辛甘,性溫,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檀香: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活絡止痛、健脾胃等功效。
烏藥: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香附:味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薑黃:味辛,性溫,歸肝、脾、膽經。具有破血消癥、止血、理氣行氣、降氣、通經、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祛風除濕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調痛散 」的組成、性味與功效如下,其療效廣泛,可有效緩解患者脾胃疼痛,伴有胸悶、腹脹、噯氣等症狀,緩解病患不適。
傳統服藥法
木香、丁香、檀香、大香附、天台、烏藥、蓬朮(煨)、辣桂、片薑黃、生白薑、白豆蔻仁、縮砂仁、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
每服2錢半,加紫蘇四葉,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調痛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不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調痛散, 出處:《直指》卷六。 組成:木香、丁香、檀香、大香附、天台、烏藥、蓬朮(煨)、辣桂、片薑黃、生白薑、白豆蔻仁、縮砂仁、甘草(炙)各等分。 主治:脾疼氣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