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調氣活血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其補氣益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症狀。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效。氣血不足會導致面色蒼白、乏力疲倦、心悸氣短等症狀,而調氣活血湯中加入人參,可以補益氣血,改善這些症狀。
此外,人參還可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進一步提升療效。
「調氣活血湯」中加入阿膠,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補血滋陰,調和氣血: 阿膠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養血生血的功效。對於氣血不足、血虛生風、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阿膠能有效改善,有助於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
- 止血固澀,改善瘀血: 阿膠亦有止血固澀、收斂生肌的作用,對於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所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阿膠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進一步促進氣血流通。
調氣活血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其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行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氣血不足,導致氣滯血瘀,疼痛不適等症狀,當歸能補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二、調和氣血:當歸性溫,能溫經散寒,促進氣血運行,達到調和氣血的作用。對於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各種病症,當歸能起到調節氣血平衡,恢復正常功能的作用。
調氣活血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氣滯血瘀: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具有 養血柔肝、斂陰止痛、和營止血 的功效。其能緩解肝氣鬱結,疏通氣血,進而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對於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經絡不通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 協調藥性:白芍的加入可與方劑中其他藥材互相協調,起到 柔肝緩急、調和藥性 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峻猛,確保方劑整體的安全性及療效。
調氣活血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調氣活血湯多用於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川芎可疏通經絡,解除氣血阻滯,達到止痛效果。
- 活血化瘀: 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瘀血,促進組織修復。因此,對於因氣血瘀滯而引起的各種病症,川芎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調氣活血湯中加入紫蘇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行氣解鬱:紫蘇梗性辛溫,具有行氣解鬱、疏肝理氣的功效。對於氣滯血瘀、經絡不通所導致的胸悶、腹脹、痛經等症狀,紫蘇梗能起到舒緩作用,促進氣血流通。
- 散寒止痛:紫蘇梗亦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血瘀、經脈不通所致的疼痛,例如寒性腹痛、風寒感冒等,紫蘇梗能起到溫經散寒、止痛的效果。
因此,在調氣活血湯中加入紫蘇梗,可起到行氣解鬱、散寒止痛的作用,幫助改善氣血循環,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調氣活血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的功效。對於氣血運行不暢、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砂仁能溫通氣血,緩解疼痛。
- 助消化,健脾胃: 砂仁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消化吸收,並能溫暖脾胃,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因此,在「調氣活血湯」中加入砂仁,可發揮行氣活血、溫中止痛、健脾胃等作用,促進整體藥效的發揮。
調氣活血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氣: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燥濕化痰之效。調氣活血湯多用於氣血運行不暢、瘀滯不通之症,陳皮有助於疏通氣機,使氣血流通,促進藥效發揮。
2. 調和藥性: 陳皮性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寒涼過於,造成脾胃不適。同時,陳皮也能緩解其他藥材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趨平和,更利於身體吸收。
調氣活血湯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安神定志,調和氣血: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氣健脾的功效。調氣活血湯多用於氣血瘀滯、心神不安等症,茯神能安神定志,使氣血調和,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 緩解藥性,增強療效:茯神性平和,可緩解其他藥物可能帶來的燥烈或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進而增強療效。
調氣活血湯中加入旋覆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降氣止咳:旋覆花味辛、苦,性溫,入肺經,能降氣消痰,止咳平喘。對於氣逆上衝、咳嗽痰多,以及因肺氣不降導致的胸悶氣促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活血化瘀:旋覆花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因此,在調氣活血湯中加入旋覆花,既能調和氣機,又能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治療氣血失調、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等症狀的效果。
「調氣活血湯」中加入桑寄生,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肝腎,強筋骨:桑寄生味甘性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的作用。此湯方多用於治療氣血不足、筋骨痠痛、腰膝乏力等症,桑寄生可補益肝腎,增強筋骨力量,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桑寄生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作用。在治療氣血瘀滯、筋脈不通所致的疼痛時,桑寄生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調氣活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補脾益氣等功效。方劑中可能存在藥性偏寒或偏燥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中和其偏性,使藥性協調,避免藥物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二、增強療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藥力更易發揮。例如,甘草能增強黃芪的補氣作用,提高人參的補益效果,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更有效地達到調氣活血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調氣活血湯」
組成:人參、阿膠、當歸、白芍、川芎、紫蘇梗、砂仁、陳皮、茯神、旋覆花、桑寄生、甘草。
功效:孕婦因跌倒、跌落、碰撞或扭傷而導致流產。
方劑組成介紹: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陳皮: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當歸: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阿膠: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茯神:茯神性甘、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茯神常被用於治療失眠,驚悸,心神不寧等症狀。
人參: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桑寄生:桑寄生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咳化痰、強筋骨、通經絡、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砂仁: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旋覆花:旋覆花性溫、辛,入肺、肝、大腸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等功效。旋覆花富含黃酮類、類黃酮類等有效成分,可緩解痰喘,促使痰液排出,有效治療寒痰相關疾病。
總結:
中藥方劑「調氣活血湯」,具有補氣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主要用於孕婦因跌倒、跌落、碰撞或扭傷而導致流產,效果顯著,安全性高。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服用調氣活血湯前,應先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調氣活血湯, 出處:《顧氏醫徑》卷四。 組成:人參、阿膠、當歸、白芍、川芎、蘇梗、砂仁、廣皮、茯神、旋覆花、炙甘草、桑寄生。 主治:孕婦因跌僕挫閃而致半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