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調理益氣湯」中加入黃耆,乃因其藥性平和,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與方劑整體調理氣血、增強體質的功效相契合。
黃耆為補氣藥之首,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體虛乏力等症狀,有助於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同時,黃耆亦能補脾益氣,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從而促進營養吸收,增強體質。故在「調理益氣湯」中加入黃耆,可有效改善患者氣虛、脾虛等症狀,達到調理益氣的功效。
「調理益氣湯」中加入黨參,是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補氣益血: 黨參為補氣藥之首,能補中益氣、生津養血,適用於氣虛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食慾不振等症狀,能改善患者體質,增強機體抵抗力。
- 健脾益胃: 黨參能健脾益胃,增強消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輔助療效,有助於促進營養吸收,改善體能。
因此,黨參在「調理益氣湯」中起到補氣益血、健脾益胃的作用,有助於整體調理身體,增強體質。
「調理益氣湯」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化痰:橘紅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理氣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其辛溫之性可溫肺化痰,疏散肺氣,對於痰濕阻滯、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輔助益氣:橘紅性溫而不燥,能輔助藥材益氣補虛,有助於提升機體的抗病能力。在益氣補虛的藥方中加入橘紅,可以更好地調節氣機,提高藥效,使補益效果更顯著。
調理益氣湯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其性善行氣,能疏肝理氣,止痛。調理益氣湯中可能含有因氣機不暢而導致的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有助於行氣止痛,改善消化功能。
- 健脾益氣: 木香除了行氣止痛外,還能健脾益氣,增進食慾。調理益氣湯可能因脾胃虛弱而導致氣血不足,木香可以幫助健脾益氣,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調理益氣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和胃降逆: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胃降逆之效。對於脾胃氣虛,肝氣鬱結,導致胸悶氣短、食慾不振等症狀,柴胡能起到調節肝脾、理氣和胃的作用。
- 升舉陽氣,扶正祛邪: 柴胡能升舉陽氣,幫助氣血運行,對於脾胃氣虛所致的體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柴胡能起到扶正祛邪、增強抵抗力的作用。
因此,柴胡在「調理益氣湯」中扮演著疏肝理氣、升舉陽氣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氣虛、肝鬱等症狀,達到調理益氣的目的。
調理益氣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升陽舉陷:升麻性微寒,味苦辛,具有升陽舉陷之功效。對於氣虛下陷、脾胃不健、面色蒼白、食慾不振等症狀,升麻能幫助提振陽氣,提升中氣,改善脾胃功能。
- 疏散風熱:升麻還具有疏散風熱的作用,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咽痛等症狀,升麻能幫助解表散熱,緩解不適。
因此,在調理益氣湯中加入升麻,既能補益氣血,又能疏散風熱,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調理益氣湯」中加入白荳蔻,主要原因有二:
- 化濕醒脾: 白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化濕醒脾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濕氣困脾,導致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白荳蔻能有效促進脾胃運化,增進食慾。
- 行氣止痛: 白荳蔻亦有行氣止痛之功。若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疼痛、胃脘脹痛,白荳蔻能疏通氣機,緩解疼痛。
因此,在「調理益氣湯」中加入白荳蔻,可增強補益氣血之效,同時兼具化濕醒脾、行氣止痛之作用,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體質。
「調理益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項原因:
一、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許多中藥材性寒涼或溫熱,甘草能將藥性調和,使之更易被身體吸收,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負擔。
二、益氣補脾:甘草具有益氣補脾的功效,能增強人體正氣,提升免疫力。在調理益氣湯中,甘草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益氣補虛作用,幫助身體恢復元氣。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調理益氣湯 」的主治功效為:濕熱所傷,體重煩悶,口失滋味,症狀表現包括:身體沉重、煩躁不安、味覺喪失、或痰液粘稠、寒熱交替、身體疲倦、食慾不振、脾虛泄瀉。此方兼治虛人瘧痢。
方劑組成: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
- 柴胡性微寒,味微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
- 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等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橘紅性溫味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
-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總結: 調理益氣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所傷,體重煩悶,口失滋味,症狀表現包括:身體沉重、煩躁不安、味覺喪失、或痰液粘稠、寒熱交替、身體疲倦、食慾不振、脾虛泄瀉。此方兼治虛人瘧痢。方劑組成包括甘草、白荳蔻、柴胡、黨參、黃耆、橘紅、木香、升麻。
傳統服藥法
黃耆(蜜水炙)1錢5分,黨參1錢5分(焙),炒蒼朮1錢,橘紅5分,木香(煨)4分,柴胡4分,升麻4分,白蔻肉3分,炙甘草3分。
引加薑皮1分,小紅棗3個,空心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溫補作用,因此不宜在夏季或陰虛體質的人群使用。此外,本方含有黃耆、黨參等補益藥物,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調理益氣湯, 出處:《古方匯精》卷一。 組成:黃耆(蜜水炙)1錢5分,黨參1錢5分(焙),炒蒼朮1錢,橘紅5分,木香(煨)4分,柴胡4分,升麻4分,白蔻肉3分,炙甘草3分。 主治:濕熱所傷,體重煩悶,口失滋味,或痰嗽稠粘,寒熱不調,體倦少食,脾虛泄瀉;兼治虛人瘧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