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益氣湯

DIAO LI YI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21%
大腸經 12%
三焦經 10%
心經 8%
胃經 7%
腎經 6%
肝經 3%
膽經 3%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心包經 1%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調理益氣湯 」的主治功效為:濕熱所傷,體重煩悶,口失滋味,症狀表現包括:身體沉重、煩躁不安、味覺喪失、或痰液粘稠、寒熱交替、身體疲倦、食慾不振、脾虛泄瀉。此方兼治虛人瘧痢。

方劑組成: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
  • 柴胡性微寒,味微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
  • 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等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橘紅性溫味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
  •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總結: 調理益氣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所傷,體重煩悶,口失滋味,症狀表現包括:身體沉重、煩躁不安、味覺喪失、或痰液粘稠、寒熱交替、身體疲倦、食慾不振、脾虛泄瀉。此方兼治虛人瘧痢。方劑組成包括甘草、白荳蔻、柴胡、黨參、黃耆、橘紅、木香、升麻。

傳統服藥法


黃耆(蜜水炙)1錢5分,黨參1錢5分(焙),炒蒼朮1錢,橘紅5分,木香(煨)4分,柴胡4分,升麻4分,白蔻肉3分,炙甘草3分。
引加薑皮1分,小紅棗3個,空心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黃耆、黨參、橘紅、木香、柴胡、升麻、白荳蔻、甘草等八味中藥組成。黃耆、黨參具有補氣健脾的功效;橘紅、木香、柴胡具有理氣化痰、疏肝解郁的功效;升麻具有升清降濁、清熱解毒的功效;白荳蔻具有健脾和胃、化痰消食的功效;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健脾、清熱利濕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溫補作用,因此不宜在夏季或陰虛體質的人群使用。此外,本方含有黃耆、黨參等補益藥物,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瘧疾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多痰身體沉重

相同名稱方劑


調理益氣湯, 出處:《古方匯精》卷一。 組成:黃耆(蜜水炙)1錢5分,黨參1錢5分(焙),炒蒼朮1錢,橘紅5分,木香(煨)4分,柴胡4分,升麻4分,白蔻肉3分,炙甘草3分。 主治:濕熱所傷,體重煩悶,口失滋味,或痰嗽稠粘,寒熱不調,體倦少食,脾虛泄瀉;兼治虛人瘧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