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調肝舒筋軟堅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滋陰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作用。肝主疏泄,若肝陰不足,易導致肝火上炎,引發筋脈拘攣、疼痛、腫塊等症狀。生地黃可滋養肝陰,清熱降火,緩解肝火亢盛,從而舒筋軟堅。
- 養血活血: 生地黃同時具有養血活血的功效,可改善血瘀,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改善筋脈的營養供給,有助於舒筋活絡,軟堅散結。
因此,[生地黃]在[調肝舒筋軟堅丸]中起到滋陰涼血、養血活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舒筋軟堅、緩解疼痛的功效。
調肝舒筋軟堅丸中加入赤芍,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治療肝經熱盛、血瘀所致的筋脈拘攣、疼痛腫脹等症狀。
- 軟堅散結: 赤芍亦有軟堅散結之效,能化解瘀血凝滯,使腫塊軟化消散,配合其他藥材,更能達到舒筋活絡、軟堅散結的效果。
因此,赤芍的加入,對於調肝舒筋軟堅丸整體功效的發揮起着重要作用。
調肝舒筋軟堅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解鬱、疏肝理脾、調和氣血的功效。肝鬱氣滯,筋脈失養,易導致筋脈拘攣、疼痛,甚至形成包塊。香附可疏通肝氣,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緩解筋脈拘攣,達到舒筋軟堅的效果。
- 消積化痰,軟堅散結:香附還具有消積化痰、軟堅散結的功效。對於因痰濕凝滯而導致的筋脈阻滯、疼痛,香附可化解痰濕,使之散結消散,進而解除筋脈的瘀阻,達到舒筋軟堅的目的。
調肝舒筋軟堅丸方劑中加入青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軟堅散結: 青皮味苦辛,性溫,歸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軟堅散結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導致的筋脈拘攣、肢體麻木、腫塊堅硬等症狀,青皮能疏肝理氣,化瘀消積,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筋脈攣縮,達到舒筋活絡、軟堅散結的效果。
2. 協同其他藥物: 青皮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柴胡、香附等,共同發揮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同時,青皮亦可輔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其藥效,例如促進活血化瘀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物療效。
調肝舒筋軟堅丸中加入鬱金,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方面:
- 疏肝理氣,消腫止痛: 鬱金性味辛苦,歸肝膽經,具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疏通經絡,減輕疼痛。對於因肝氣鬱結、筋脈拘攣而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鬱金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狀況,有助於消散瘀血、軟堅散結,改善因氣滯血瘀、筋脈不通而導致的筋骨疼痛、腫塊等問題。
「調肝舒筋軟堅丸」方中包含延胡索,乃因其具備以下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契合: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延胡索味苦辛,性溫,入肝經,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脇脹痛、脅肋疼痛、乳房脹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延胡索亦具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軟化堅硬的腫塊,對於肝脾不和、氣滯血瘀所致的腹部脹滿、脅肋疼痛、腫塊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因此,延胡索的加入,可有效協同其他藥材,達到舒肝解鬱、行氣止痛、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功效,進而改善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相關病症。
調肝舒筋軟堅丸中包含沒藥,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沒藥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肝鬱氣滯、血脈瘀阻所致的筋脈拘攣、疼痛等症狀。
- 軟堅散結:沒藥亦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腫塊、積塊等病症。
因此,將沒藥加入調肝舒筋軟堅丸,可增強方劑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軟堅散結之效,有助於治療肝鬱氣滯、筋脈拘攣、疼痛、腫塊等病症。
調肝舒筋軟堅丸中加入海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軟堅散結: 海藻味鹹寒,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之功效。方劑中加入海藻,可幫助軟化肝臟及周邊組織的硬塊,舒筋活絡,解除因肝氣鬱滯、筋脈不通而引起的疼痛。
- 清熱解毒: 海藻性寒,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一些肝病患者常伴有濕熱內蘊、痰濁阻滯等情況,海藻可以幫助清除體內毒素,改善肝臟的濕熱環境,達到清熱解毒、舒肝利水的效果。
「調肝舒筋軟堅丸」方劑中包含夏枯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肝瀉火,軟堅散結:夏枯草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肝瀉火、軟堅散結的功效。其可清泄肝火,對於肝火旺盛導致的筋脈拘攣、肢體麻木、腫塊堅硬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夏枯草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配合,可以發揮更佳的療效。例如,與丹參、赤芍等藥材共同使用,可以加強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肝氣疏泄,舒筋活絡。
「調肝舒筋軟堅丸」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肝解鬱:薄荷性涼,味辛,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清利頭目之效。肝氣鬱結易導致筋脈拘攣,肢體疼痛,薄荷能疏解肝氣,使氣血流通,緩解筋脈緊張,達到舒筋止痛的效果。
二、清熱涼血:薄荷亦有清熱涼血的作用,可輔助緩解因肝鬱化熱引起的疼痛發熱,改善病患的整體症狀。
總之,薄荷在「調肝舒筋軟堅丸」中起到疏肝解鬱、清熱涼血的功效,輔助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筋脈拘攣、肢體疼痛等症。
調肝舒筋軟堅丸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肝瀉火: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之效。方中加入菊花,可以清熱解毒,瀉肝火,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 舒筋活絡:菊花亦有疏風散熱、通經活絡之效。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促進氣血運行,舒筋活絡,減輕肌肉痙攣、筋脈拘攣等症狀。
因此,菊花在調肝舒筋軟堅丸中發揮清肝瀉火、舒筋活絡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肝鬱氣滯所致的諸多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名「調肝舒筋軟堅丸」,主治「腎水不足,肝氣郁結,脾胃同損」所致諸症。
核心病機:
- 腎水不足:腰為腎之府,腎虛故見「腰痛滑洩」;陰虧則肝失濡養,加重氣滯。
- 肝氣郁結:肝經布脅肋,氣滯則「兩脅竄痛」;橫逆犯胃,則「打嗝嗳氣、心下痞滿」。
- 脾胃同損:肝郁克脾,氣機升降失司,故見痞滿、嗳氣等中焦症狀。
症狀特點:
- 以「疼痛」(腰痛、脅痛)、「氣機不暢」(嗳氣、痞滿)為主,兼見痰結(如海藻、夏枯草所治之「軟堅」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方劑結構解析
滋腎養陰:
- 大生地(6錢):滋腎水、養肝陰,針對「腎水不足」之本,濡潤肝體以助疏泄。
疏肝解鬱:
- 香附(炙)、青皮、川鬱金:三者共奏疏肝理氣之效。
- 香附為「氣病之總司」,炙後性緩,專解肝鬱;
- 青皮破氣結,尤善脅下滯氣;
- 鬱金兼活血解鬱,開氣血之滯。
- 薄荷(2錢)、菊花(3錢):輕清上行,疏肝泄熱,防氣鬱化火。
- 香附(炙)、青皮、川鬱金:三者共奏疏肝理氣之效。
活血止痛:
- 赤芍、元胡(炙)、沒藥:
- 赤芍涼血散瘀,合生地養陰活血;
- 元胡行氣活血,專治「一身上下諸痛」;
- 沒藥散瘀定痛,針對氣血瘀阻之痛。
- 赤芍、元胡(炙)、沒藥:
化痰軟堅:
- 海藻、夏枯草:
- 海藻鹹寒軟堅,消痰結;
- 夏枯草清肝火、散鬱結,二藥合用,治肝郁痰凝之癥瘕(如脅下痞塊)。
- 海藻、夏枯草:
(二)治療原理
此方以「滋腎水→疏肝氣→活氣血→化痰結」為序,標本兼顧:
- 滋養肝腎:生地補腎陰,從源頭緩解肝體不足之郁滯。
- 調達氣機:香附、青皮等疏解肝郁,恢復肝主疏泄之功。
- 氣血同治:氣滯必伴血瘀,赤芍、沒藥等化瘀通絡,止痛消癥。
- 痰瘀並消:海藻、夏枯草針對肝郁日久之痰凝血結,防其成癥。
(三)配伍特點
- 剛柔相濟:生地滋陰柔肝,佐青皮、香附之辛散,防滋膩礙氣。
- 升降並用:薄荷、菊花升散鬱火,沒藥、元胡降氣活血,調暢氣血之乖逆。
- 動靜結合:鬱金、赤芍活血而兼涼血,防辛溫耗陰,契合「肝體陰用陽」之性。
三、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若現代應用於以下證候,亦符方理:
- 慢性肝炎(肝區脹痛、情志抑鬱)。
- 乳腺增生、甲狀腺結節(屬肝郁痰凝者)。
- 更年期綜合症(腎陰虧伴肝氣逆亂之潮熱、脅痛)。
總之,本方以「調肝」為樞紐,通過滋養、疏泄、活血、軟堅四法,使肝腎得養、氣血調和、痰瘀並消,故名「調肝舒筋軟堅丸」。
傳統服藥法
大生地6錢,赤芍4錢,香附4錢(炙),青皮4錢(子研),川鬱金6錢(研),元胡4錢(炙),沒藥3錢,海藻3錢,夏枯草5錢,薄荷2錢,菊花3錢。
滋腎舒肝,理氣活血,解鬱軟堅。
共研細面,水泛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錢5分,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有出血傾向者,應慎用。
- 本方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如果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潰瘍患者,應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調肝舒筋軟堅丸,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大生地6錢,赤芍4錢,香附4錢(炙),青皮4錢(子研),川鬱金6錢(研),元胡4錢(炙),沒藥3錢,海藻3錢,夏枯草5錢,薄荷2錢,菊花3錢。 主治:滋腎舒肝,理氣活血,解鬱軟堅。主治:腎水不足,肝氣鬱結,脾胃同損,腰痛滑泄,兩脅竄痛,打嗝噯氣,心下痞滿。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