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丹

CHU SHI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宣明論》卷七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5%
肝經 15%
肺經 13%
腎經 13%
膀胱經 13%
心經 10%
大腸經 7%
小腸經 5%
胃經 5%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除濕丹方劑中包含檳榔,主要原因有二:

  1. 驅蟲消積: 檳榔味苦性溫,具有驅蟲消積、降逆止嘔之效。除濕丹常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脘腹脹滿等症狀,而檳榔能驅除腸道寄生蟲,消食導滯,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進一步達到除濕的目的。
  2. 利水消腫: 檳榔亦有行氣利水之功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濕邪的停滯。對於濕邪阻滯經絡、水腫等症狀,檳榔可配合其他藥材,起到利水消腫、緩解濕邪的作用。

總之,檳榔在除濕丹方劑中起到驅蟲消積、利水消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等症狀。

除濕丹方中加入甘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強力利水消腫:甘遂性寒,味苦辛,入肺、腎經,具有強力利水消腫之效。對於濕邪阻滯,水腫脹滿等症狀,甘遂可迅速將體內積聚的濕氣排出,達到消腫利水的目的。
  2. 配合其他藥材:甘遂常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例如與茯苓、澤瀉等利水滲濕藥物配合,可增強利水效果,並避免甘遂單獨使用可能造成的毒性反應。

除濕丹方劑中加入威靈仙,主要基於其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

威靈仙性辛溫,入肝經、腎經,具有行氣活血、散寒止痛之效。其能有效疏通經絡,驅散寒濕,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筋骨痠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的療效。

因此,在除濕丹方劑中加入威靈仙,有助於加強祛濕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進一步提升治療濕痹、風寒濕痹等病症的效果。

除濕丹方劑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赤芍性寒,味苦,入肝、心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濕邪阻滯,易於化熱,而赤芍能清熱涼血,有助於消解濕熱,並改善濕熱所致的瘀血阻滯。
  2.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赤芍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對於濕邪困阻肝脾,導致氣機不暢、疼痛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總之,赤芍在除濕丹方劑中,既能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又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有效地消除濕邪,改善症狀。

除濕丹中包含澤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利水滲濕: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能有效去除體內濕氣,尤其對於濕熱蘊結、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2. 健脾利濕:澤瀉亦能健脾利濕,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液代謝,對於濕邪困脾、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綜上所述,澤瀉在除濕丹方劑中,發揮著利水滲濕、健脾利濕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濕邪引起的各種病症。

除濕丹中加入葶藶子,乃因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有助於除濕利水:

  1. 利水消腫:葶藶子性寒,入肺、腎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能將體內積聚的水分排出,有助於緩解濕邪阻滯所引起的腫脹、水腫等症狀。
  2. 宣肺降氣:葶藶子能宣通肺氣,使肺氣下降,利水下行,有助於將濕氣排出體外,從而達到除濕的目的。

因此,葶藶子在除濕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除濕利水、消腫止痛的功效。

除濕丹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濕邪阻滯經絡,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疼痛腫脹。乳香可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改善濕邪引起的疼痛症狀。
  2. 消腫止痛,促進濕邪排出:乳香亦有消腫止痛之效。濕邪停留體內,可導致局部腫脹疼痛。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緩解腫脹,幫助溼邪排出體外。

總而言之,乳香在除濕丹方中發揮着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以及消腫止痛的功效,協同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除溼祛邪的效果。

除濕丹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濕邪阻滯經絡,常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疼痛、腫脹等症狀。沒藥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濕邪,緩解疼痛和腫脹。
  2. 溫陽化濕,扶正祛邪: 濕邪侵襲人體,易導致脾陽虛弱,氣血運行不暢。沒藥具有溫陽化濕的作用,可以溫煦脾陽,促進脾胃運化水濕,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達到祛除濕邪,恢復身體健康的目的。

「除濕丹」方劑中包含「黑牽牛」,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消腫: 黑牽牛性寒,味苦,入肺、膀胱經,具有瀉水消腫之效。對於濕邪困阻,導致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黑牽牛能發揮利水滲濕之功效,協助祛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情況。
  2. 通便排毒: 黑牽牛亦有通便之效,可促進腸胃蠕動,排除體內積聚的濕毒,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對於濕熱蘊積,導致便祕、口苦、舌苔黃膩等症狀,黑牽牛能發揮通便排毒之功效,改善濕熱症狀。

「除濕丹」方劑中包含大戟,主要基於其燥濕化痰、消腫散結的功效。

大戟性味苦寒,入肺、脾、腎經,具有強力利水消腫之效,可有效祛除體內濕邪。其燥濕作用強,能化痰止咳,並可消散結塊,對於濕痰阻滯、胸悶氣喘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

然而,大戟藥性峻猛,毒性較大,必須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除濕丹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燥濕: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濕氣阻滯,易導致脾胃運化失調,出現胸悶、脘腹脹滿等症狀。陳皮能理氣化濕,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改善濕邪困阻所致的症狀。
  2. 健脾和胃: 除濕丹通常用於治療濕邪困脾所致的脾胃失調。陳皮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促進脾胃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輔助除濕藥物發揮更好療效。

主治功效


除濕丹

組成:

  • 檳榔
  • 甘遂
  • 威靈仙
  • 赤芍
  • 澤瀉
  • 葶藶子
  • 乳香
  • 沒藥
  • 黑牽牛
  • 大戟
  • 陳皮

主治:

  • 諸濕客搏:各種濕邪侵襲身體。
  • 腰膝重痛:腰部和膝蓋疼痛沉重。
  • 足脛浮腫:小腿和腳踝腫脹。
  • 筋脈緊急:筋脈緊繃、拘急。
  • 津液凝澀:體內津液凝滯、不暢。
  • 便溺不利:大便和小便都不通暢。
  • 赤癮疹:皮膚上出現紅疹,伴有瘙癢。
  • 疽癰發背:背部出現疽瘡或癰瘡。
  • 疥癬走註:疥瘡或癬瘡蔓延擴散。
  • 腳氣:腳部疼痛、腫脹。
  • 瘡癤:皮膚上出現瘡或癤。
  • 婦人腰胯疼痛、兩腳麻木,惡寒喜暖者:婦女腰部和胯部疼痛,兩腳麻木,怕冷喜歡溫暖。
  • 閃腦膝踝足腕大痛及枚瘡落馬,墜墮打撲等:閃傷、腦震盪、膝蓋、腳踝、足腕等部位劇烈疼痛,以及跌倒、落馬、墜落、打擊等引起的損傷。

方義:

本方以檳榔、甘遂、威靈仙、赤芍、澤瀉、葶藶子為主藥,具有祛濕利水、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檳榔、甘遂、威靈仙均有祛濕利水之功,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赤芍、澤瀉、葶藶子均有活血化瘀之功,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疼痛等症。乳香、沒藥均有消腫止痛之功,用於治療瘡癤腫痛、風濕疼痛等症。黑牽牛、大戟均有大瀉之功,用於治療頑固性便祕。陳皮健脾理氣,燥濕化痰,用於改善消化不良、痰飲內阻等症。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1次,每次1丸。

禁忌:

  • 孕婦禁用。
  • 哺乳期婦女慎用。
  • 兒童慎用。
  • 有嚴重心臟病、肝病、腎病者慎用。

總結:

除濕丹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祛濕利水、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各種濕邪引起的疾病,如水腫、小便不利、跌打損傷、瘀血疼痛、瘡癤腫痛、風濕疼痛等。

傳統服藥法


檳榔2兩,甘遂2兩,威靈仙2兩,赤芍藥2兩,澤瀉2兩,葶藶2兩,乳香1兩,沒藥1兩(另研),黑牽牛半兩,大戟2兩(炒),陳皮4兩(去白)。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至70-80丸,食前以溫水送下。
服藥前後,忌酒一日,藥後亦忌濕面。食溫粥補暖;中病即止,虛弱者當慎。
《普濟方》引《經驗良方》有青皮,無葶藶。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除濕丹是一味中藥方劑,其使用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疥癬腳氣病麻痺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癤和癰麻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背部膿瘡腹瀉全身性水腫怕冷

相同名稱方劑


除濕丹, 出處:《準繩·類方》卷二。 組成:神佑丸加乳香、沒藥。 主治:水腫。

除濕丹, 出處:《宣明論》卷七。 組成:檳榔2兩,甘遂2兩,威靈仙2兩,赤芍藥2兩,澤瀉2兩,葶藶2兩,乳香1兩,沒藥1兩(另研),黑牽牛半兩,大戟2兩(炒),陳皮4兩(去白)。 主治:諸濕客搏,腰膝重痛,足脛浮腫,筋脈緊急,津液凝澀,便溺不利,赤癮疹,疽癰發背,疥癬走註,腳氣,瘡癤。婦人腰胯疼痛、兩腳麻木,惡寒喜暖者。閃腦膝踝足腕大痛及枚瘡落馬,墜墮打撲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