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桃丸

PAN T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8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4%
脾經 13%
肝經 13%
肺經 12%
大腸經 11%
腎經 9%
心經 8%
膀胱經 6%
膽經 5%
三焦經 2%
小腸經 2%
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蟠桃丸方劑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降逆止嘔:沉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降逆止嘔之效。對於因脾胃虛弱、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沉香能溫中降逆,止嘔止痛,有助於緩解症狀。

2. 暖脾助運:沉香亦能溫脾陽、助脾運,對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沉香能溫補脾胃,促進消化,改善症狀。

蟠桃丸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蟠桃丸治療的是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而木香可以疏通氣機,緩解疼痛。
  2. 健脾和胃: 木香還可以健脾和胃,增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也有輔助治療作用。蟠桃丸的組成中包含一些較為溫燥的藥物,加入木香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避免燥熱傷脾。

「蟠桃丸」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可起到疏通經絡、消散瘀血的作用,有助於傷口癒合。
  2. 促進組織再生:乳香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減輕炎症反應,促進局部組織修復和再生,對於骨折、筋骨損傷等情況,有助於恢復功能。

因此,乳香作為「蟠桃丸」中的重要藥材,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組織再生的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提升了方劑的療效。

「蟠桃丸」方劑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因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可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2. 促進傷口癒合: 沒藥具有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的作用。在「蟠桃丸」中,沒藥可幫助傷口組織修復,減少炎症反應,加速癒合過程。

綜上所述,沒藥在「蟠桃丸」方劑中,發揮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以及促進傷口癒合等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蟠桃丸方劑中加入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 琥珀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安神定志、平肝熄風的功效。對於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琥珀可起到鎮靜安神、平息肝風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目的。
  2. 化瘀止痛: 琥珀亦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琥珀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在蟠桃丸中,琥珀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可增強化瘀止痛的效果。

蟠桃丸中加入牽牛子,主要基於其瀉下通便之效,用以治療腸胃積滯、腹脹便祕等症。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瀉下逐水、消積通便之功效。其主治腸胃積滯、腹脹便祕、水腫、痰飲等病症。在蟠桃丸中,牽牛子與其他藥物配伍,起到瀉下通便、消積化滯的作用,幫助患者排泄宿便,減輕腹脹等症狀。

蟠桃丸中加入檳榔,主要是為了其 行氣消積 的功效。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 消積導滯、驅蟲 的作用。

蟠桃丸主要用於治療 食積停滯、脘腹脹滿 等症,而檳榔可以幫助 消食導滯,促進胃腸蠕動,使積滯得以排出,從而達到 緩解腹脹、改善消化 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蟠桃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以上古籍文獻,可見「蟠桃丸」主要針對因氣機阻滯、水濕內停所致的全身性浮腫,尤其適用於頭面、手足浮腫明顯,同時伴有腹部脹滿疼痛、呼吸喘急等症狀的患者。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 行氣止痛,消脹散滿:

  • 沉香、木香: 這兩味藥均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氣機,使氣血運行暢通,緩解因氣滯導致的腹脹疼痛。沉香更能溫散寒邪,對於因寒邪引起的氣滯水腫有較好療效。
  • 檳榔: 除了殺蟲消積,檳榔也具有行氣消脹的功效,能促進腸道蠕動,排出積滯。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乳香、沒藥: 這兩味藥是活血化瘀的要藥,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滯,從而減輕腫脹疼痛。乳香更有生肌愈傷之功,有利於修復組織損傷。
  • 琥珀: 琥珀除了安神定志外,也具有化瘀止痛的作用,能協助乳香、沒藥發揮活血化瘀的功效。

3. 利水消腫,逐水破積:

  • 牽牛子: 作為方中主要的利水藥,牽牛子具有通便利水,消癥破積的功效,能將體內多餘的水濕通過大小便排出,從而消退水腫。

綜合治療機制:

蟠桃丸的組方並非單純的利水消腫,而是從整體觀出發,針對氣機阻滯、血瘀水停的病機進行治療。其通過行氣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氣機暢達,血脈運行,水濕得以排出,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緩解喘急的療效。

具體主治病症分析:

  • 全身浮腫: 方中藥物協同作用,能有效消除全身性的水腫,特別是頭面、手足等處的浮腫。
  • 腹部脹滿疼痛: 氣機阻滯是腹脹疼痛的主要原因,蟠桃丸通過行氣止痛的藥物,可緩解此類症狀。
  • 呼吸喘急: 水腫嚴重時可能壓迫呼吸系統,導致喘急。蟠桃丸通過利水消腫,可緩解因水腫引起的呼吸困難。

古籍記載的特殊應用:

  • 《雜病源流犀燭》 中提到,蟠桃丸適用於“頭身俱腫,腹前脹疼”的患者,強調其對上半身與腹部腫脹的效果。
  • 《壽世保元》 則指出,蟠桃丸可治療“男婦渾身頭面手足浮腫,肚腹脹滿疼痛,上氣喘急”,進一步明確其主治範圍。

總結:

蟠桃丸是一首針對氣滯血瘀、水濕內停所致全身浮腫的有效方劑。其通過疏通氣機、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等多重作用,達到消腫止痛、緩解喘急的功效。特別適用於頭面、手足浮腫明顯,同時伴有腹脹、喘急的患者。此方雖療效顯著,但仍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辯證施治。

附註: 古籍中提及的蟠桃丸組方略有差異,如牽牛子分為生用、製用,以及琥珀用量等,臨牀應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酌情處理。

傳統服藥法


沈香3錢,木香3錢,乳香3錢(箬上炙),沒藥3錢(炙),琥珀1錢或5分,白醜8錢(生用頭末),黑醜8錢(用牙皂煎濃汁浸半日,鋪鍋底焙,一半生,一半熟,取出研末)8錢,檳榔1兩(一半生,一半用牙皂煎汁浸透焙熟)。
上為細末,牙皂水打稀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錢7分,五更清晨砂糖煎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通利水道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如有不適,應及時停藥。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蟠桃丸, 出處:《夀世保元》卷三。 組成:沉香3錢,木香3錢,乳香3錢(箬上炙),沒藥3錢(炙),琥珀1錢或5分,白醜8錢(生用頭末),黑醜8錢(用牙皂煎濃汁浸半日,鋪鍋底焙,一半生,一半熟,取出研末)8錢,檳榔1兩(一半生,一半用牙皂煎汁浸透焙熟)。 主治:男、婦渾身頭面手足浮腫,肚腹脹滿疼痛,上氣喘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