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四主二佐丸」方劑中含有乳香,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 祛風止痛:乳香亦有祛風止痛之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例如風濕痹痛等,亦有一定療效。
因此,乳香作為「四主二佐丸」中的重要藥材,可通過活血化瘀和祛風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四主二佐丸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 補虛生肌止痛: 沒藥味苦性溫,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功效。方中以其補虛生肌,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 引導藥力下行: 沒藥氣味濃烈,能引導其他藥物向下,直達病竈。四主二佐丸旨在治療下焦虛寒、寒濕瘀滯所致的腰膝痠痛、肢體麻木等症,沒藥的引導作用,能使藥效更有效地作用於病患部位。
四主二佐丸方劑中含有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方中以桃仁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紅花、丹參等,共同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 通便瀉熱: 桃仁能潤腸通便,對於瘀血阻滯腸道、導致便祕的症狀,能起到緩解作用。此外,桃仁也能清熱解毒,配合其他清熱藥物,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達到瀉熱通便的目的。
總之,桃仁在四主二佐丸方劑中,發揮了活血化瘀和通便瀉熱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四主二佐丸方劑中包含滑石,主要原因在於其利水滲濕之效。滑石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暑、止痛等功效。方中加入滑石,目的在於利水消腫,降低體內濕氣,緩解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此外,滑石還可以清熱解暑,輔助治療因濕熱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總而言之,滑石在四主二佐丸中,發揮著利水滲濕、清熱解暑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病症。
四主二佐丸中包含木香,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疏肝理氣,對於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四主二佐丸旨在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等病症,木香的理氣止痛作用正好契合方劑的治療目的。
- 燥濕健脾:木香具有一定的燥濕健脾之效,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脾虛濕困所致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四主二佐丸中可能存在脾胃濕困的病機,木香的燥濕健脾作用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改善脾胃功能。
四主二佐丸中包含檳榔,主要源於其行氣消積之效。
檳榔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消食積、驅蟲、降逆止嘔等功效。其辛溫之性,可溫脾胃、助消化,並可行氣止痛,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檳榔還具有一定的利水消腫作用,對於水腫、腹水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四主二佐丸」主治「痢疾久不止,下清涕,有紫黑血絲,脈沉細弦促」,此證屬久痢氣血瘀滯、濕熱未清之候。
- 下痢久不止:痢疾遷延,正氣已虛,但邪氣未盡,濕熱內蘊。
- 下清涕夾紫黑血絲:
- 「清涕」為濕濁下注;「紫黑血絲」為瘀血內阻,腸絡損傷,反映氣滯血瘀之象。
- 此症狀與古籍所述「血痢」「瘀血痢」相似,如《醫林改錯》提及「久痢瘀血,紫黑成塊」。
- 脈沉細弦促:
- 沉細主裡虛,氣血不足;弦主痛、主氣滯;促為陽盛或瘀滯,提示正虛邪實交爭。
此方證病機為氣滯血瘀為主,兼濕熱內阻,病位在腸,治法當以行氣活血、化瘀通絡,佐以清濕熱、調氣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藥對:乳香、沒藥、桃仁(主活血化瘀)
- 乳香、沒藥:
- 辛散苦泄,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為「血中氣藥」,能通腸絡瘀滯,改善紫黑血絲。
- 如《本草綱目》言:「乳香活血,沒藥散血,皆能止痛消腫。」
- 桃仁:
- 破血潤腸,助化瘀通便;《傷寒論》桃核承氣湯即用其治瘀熱互結之下焦蓄血。
- 三藥協同:針對瘀血阻絡,解決「紫黑血絲」之主症。
2. 調氣藥對:木香、檳榔(佐行氣導滯)
- 木香:辛溫行氣,調中止痛,治「痢疾後重」(《藥性論》)。
- 檳榔:破氣下行,消積導滯,能「除後重」(《本草備要》)。
- 兩藥相配:疏調腸道氣機,緩解久痢氣滯之腹痛、裏急後重。
3. 清濕熱藥:滑石(佐利濕清熱)
- 滑石甘寒,清利濕熱從小便而出,防濕熱膠結;《蘭室秘藏》治痢方中亦常用滑石分消濕熱。
4. 加減法:欲下,加大黃
- 若兼腑實不通,加大黃瀉熱通瘀,取「通因通用」之義,類《醫學衷中參西錄》治痢「化滯湯」思路。
5. 製丸與服法
- 神曲糊為丸:神曲健脾消食,輔助運化,防攻伐傷胃。
- 米湯送服:顧護胃氣,益氣和中之用。
- 每服100粒:丸劑緩圖,適合久痢正虛不耐峻攻者。
綜論治療原理
此方以活血化瘀為君(乳香、沒藥、桃仁),行氣導滯為臣(木香、檳榔),清利濕熱為佐(滑石),構成「氣血並調、通因通用」之法。
- 針對「久痢瘀血」:非單純止澀,而是化瘀生新,改善腸絡損傷。
- 針對「濕熱滯氣」:行氣以除後重,利濕以清餘邪。
- 脈證相參:沉細弦促之脈,提示需攻補兼施,故以丸劑緩攻,米湯扶正,契合「久病入絡」之治則。
此方理路與古代活血治痢名方(如《醫林改錯》膈下逐瘀湯治久痢)有異曲同工之妙,體現「調氣行血則膿血自愈」之痢疾治療大法。
傳統服藥法
乳香、沒藥、桃仁、滑石、木香、檳榔。
欲下,加大黃。
神曲糊為丸。
每服100粒,米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主二佐丸, 出處:《證治寶鑑》卷八。 組成:乳香、沒藥、桃仁、滑石、木香、檳榔。 主治:痢疾久不止,下清涕,有紫黑血絲,脈沉細弦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