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葳靈仙桂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葳靈仙桂湯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痹所致的疼痛、麻木、瘙癢等症狀。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可溫煦經脈,驅散寒邪,緩解疼痛和瘙癢。
- 助藥力,增強療效: 肉桂味辛,可引導藥力深入經絡,促進藥物吸收,並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例如,葳靈仙桂湯中往往含有其他寒涼藥物,肉桂可以起到溫和藥性、平衡寒熱的作用,使藥效更佳。
葳靈仙桂湯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燥濕的功效。葳靈仙桂湯中以溫熱藥物為主,易於引起氣機鬱滯,而木香可疏肝理氣,調和脾胃,促進藥物氣血運行,緩解藥物本身帶來的燥熱之弊,並有助於止痛。
- 健脾和胃: 木香能健脾和胃,增進消化功能。葳靈仙桂湯以補益為主,但同時也易於損傷脾胃,而木香的健脾作用可以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度負擔,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其療效。
葳靈仙桂湯中加入乳香,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止痛: 乳香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可改善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筋骨疼痛,與葳靈仙、桂枝等藥物相輔相成,增強祛風濕、止痛的效果。
- 通絡止痺: 乳香可通經絡、散瘀血、止痺痛,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所致的痺症,也有較好的療效,可配合葳靈仙桂湯中的其他藥物,共同改善痺症的症狀。
葳靈仙桂湯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瘀血、腫脹和疼痛,配合葳靈仙等藥物,更能有效緩解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 補益氣血: 沒藥還具有補益氣血的功效,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因氣血虧虛導致的疼痛、乏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葳靈仙桂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産後經風,痛不可忍;并痢後風」,皆與「風邪入絡,氣血瘀阻」相關:
- 産後經風:產後氣血虛弱,風邪乘虛侵襲經絡,導致關節肌肉劇痛(類似產後風濕痹痛)。
- 痢後風:痢疾後正氣受損,風濕之邪稽留經脈,引發肢體疼痛或拘攣。
二者共通病機為「風邪夾瘀」,以劇痛為特徵,故方劑重在祛風散寒、活血止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葳靈仙(威靈仙)
- 性味辛溫,擅長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為治風濕痹痛要藥。《開寶本草》載其「主諸風,宣通五臟」。
- 針對風邪侵襲引起的經脈阻塞,尤其適合痛勢劇烈者。
2. 臣藥:肉桂
- 辛甘大熱,能溫補腎陽、散寒止痛。《本草匯言》稱其「治沉寒痼冷之藥」。
- 與威靈仙協同,增強溫通經脈之力,化解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
3. 佐藥:木香、乳香、沒藥
- 木香:理氣行滯,氣行則血行,助活血藥疏通經絡。
- 乳香、沒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二者常相須為用。《醫學衷中參西錄》指其「流通經絡,為宣通臟腑之妙藥」。
- 此三藥針對「氣滯血瘀」病機,解決產後或痢後氣血運行不暢的問題。
配伍特點
- 祛風溫通為主,活血行氣為輔:威靈仙與肉桂祛風散寒,奠定溫通基調;木香、乳香、沒藥調氣活血,標本兼顧。
- 集中攻「痛」:全方辛香溫燥之品居多,快速開泄鬱滯,適用於急性痛症,但需中病即止,避免耗氣傷陰。
治療原理
通過「散風邪 → 溫經絡 → 行氣血」三步:
- 風邪外祛(威靈仙)→ 解除病因;
- 經脈得溫(肉桂)→ 改善寒凝環境;
- 氣血通調(木香、乳香、沒藥)→ 止痛治標。
總結
此方為風寒痹痛偏實證而設,針對產後或病後正虛感邪、氣血瘀滯的劇痛,以辛溫走竄、通絡止痛為核心思路,體現「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旨。因藥性偏燥,臨證需辨明寒熱虛實。
傳統服藥法
葳靈仙2錢,肉桂2錢,木香2錢,乳香2錢,沒藥2錢。
水2鐘,煎8分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葳靈仙桂湯, 出處:《外科大成》卷四。 組成:葳靈仙2錢,肉桂2錢,木香2錢,乳香2錢,沒藥2錢。 主治:産後經風,痛不可忍;並痢後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