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仙敗毒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通腑泄熱之效。對於神仙敗毒散所治的熱毒壅盛、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大黃能有效清熱解毒,瀉火通便,幫助機體排出毒素,緩解炎症。
- 活血化瘀: 大黃亦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對於熱毒瘀阻所致的局部紅腫、疼痛等症狀,大黃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大黃在神仙敗毒散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治療熱毒壅盛、發熱口渴、咽喉腫痛、局部紅腫等病症。
神仙敗毒散中包含白芷,主要是由於白芷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解毒散瘀:白芷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解毒消腫、散瘀止痛的功效,可治療外感風寒、頭風、鼻淵、齒痛、癰腫等病症,與神仙敗毒散的解毒散瘀功效相輔相成。
- 通鼻竅:白芷性燥,能通鼻竅,對於鼻塞、鼻淵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與神仙敗毒散的疏風解表、通竅止痛功效相呼應。
因此,白芷的加入,可以加強神仙敗毒散的解毒散瘀、通竅止痛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外感風寒、頭風、鼻淵等病症。
神仙敗毒散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化濕解毒:沉香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化濕解毒等功效。方中加入沉香,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並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促進毒素排出。
- 扶正祛邪,增強療效:沉香能溫補脾腎,調節氣血,有助於提高患者正氣,增強免疫力,從而增強抗病能力,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療效。
神仙敗毒散中加入木香,是基於其行氣止痛、燥濕止瀉的功效。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其行氣止痛之效,可疏肝理氣,緩解因氣滯引起的疼痛;燥濕止瀉之效,則能清熱燥濕,止瀉止痢。
神仙敗毒散主治濕熱蘊結、氣機阻滯所致的發熱、頭痛、身痛、腹痛、瀉痢等症,木香的加入,能促進氣血運行,消除濕熱,緩解疼痛,進一步增強藥效。
「神仙敗毒散」中加入乳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引起的發熱、咽痛、咳嗽等症,乳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排除毒素,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 行氣止痛,散瘀消腫:乳香還能行氣止痛,散瘀消腫。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乳香可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對於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乳香可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乳香在「神仙敗毒散」中起到了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行氣止痛,散瘀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外感熱毒引起的各種病症。
神仙敗毒散中包含沒藥,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特性:
一、活血化瘀: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對於外感熱毒引起的瘀血阻絡、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二、解毒止痛:沒藥還具有解毒止痛的作用,能有效消解外感熱毒,並緩解疼痛症狀。在神仙敗毒散中,它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以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毒素,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神仙敗毒散」方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通絡散結: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其能有效疏通經絡,散解毒邪,改善因外邪入侵引起的發熱、腫痛、肌膚紅腫等症狀,有助於清除毒素,恢復正常生理功能。
2. 解毒消腫: 穿山甲具有較強的解毒消腫作用,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蛇蟲咬傷等病症。其能有效消散毒氣,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並能提升機體抗病能力。
因此,穿山甲在「神仙敗毒散」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是治療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病症的重要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仙敗毒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廣泛,涵蓋「諸惡毒、風毒、疔瘡、花瘡、小兒惡瘡」等外科熱毒壅滯之證,兼治「氣滯腹脹、婦人月經不通」等內科氣血瘀阻之疾。其共性為「毒邪瘀滯」,不論外發瘡癰或內結氣血,均以通泄瘀毒為核心。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大黃為君:酒浸後瀉火毒之性稍緩,仍具蕩滌瘀熱之力,藉酒性上行外達,通腑瀉毒,兼活血化瘀,針對瘡毒內結與經閉腹脹。
- 白芷為臣:辛散透表,善除風毒瘡瘍,助大黃外透熱毒,兼止疼痛,為外科常用引經藥。
- 乳香、沒藥佐之:活血定痛,消腫生肌,直接針對瘡瘍瘀滯腫痛,與大黃協力化瘀通絡。
- 木香、沉香調氣:行氣止痛,解氣滯腹脹,氣行則血行,輔助破血藥通經散結。
- 穿山甲通竅:其性走竄,專通經絡瘀堵,引諸藥直達病所,但因其腥濁,易致嘔逆,需配伍生蔥緩解。
全方配伍思想
以「通泄」為綱,融瀉下、行氣、活血三法於一爐。大黃從內攻逐熱毒,白芷從外透發邪氣,複以乳沒、山甲破瘀通絡,木香、沉香調暢氣機,使毒邪從二便而出,瘀滯由氣血而散。服後腹痛瀉下,正是「給邪出路」之象,再以粥補護胃氣,峻瀉而不傷正,契合「去毒不動元陽」之旨。
適用機理推衍
- 瘡毒:熱毒壅盛時,藉通下活血使內毒外泄。
- 氣滯經閉:氣血瘀阻者,以行氣破血導滯通經。
- 內外兼治:本方不拘表裏,凡「瘀、毒、滯」實證皆可相機而用,體現中醫「異病同治」之法。
傳統服藥法
大黃1兩2錢(酒浸1宿,曬乾,為末),白芷6錢,沈香5錢,木香5錢,乳香5錢,沒藥5錢,川山甲5錢。上各為細末。
每用實者不過3錢,虛者2錢半,臨睡時好酒送下。服後禁飲食湯水,五更覺腹中疼痛3-5度,稀溫粥補之,次早大便,不動元陽,只去毒。
(《回春》卷八)。《回春》:服此藥內有穿山甲,恐令人作嘔,須慎之,即嚼生蔥可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大黃、穿山甲等峻猛之品,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仙敗毒散,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八。 組成:大黃1兩2錢(酒浸1宿,曬乾,爲末),白芷6錢,沉香5錢,木香5錢,乳香5錢,沒藥5錢,川山甲5錢。 主治:諸惡毒,風毒,疔瘡,花瘡,小兒惡瘡,氣滯腹脹,婦人月經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