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仙回膿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此方主要用於治療癰疽、疔瘡等熱毒壅盛的病症,而大黃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局部熱毒,促進膿液排出。
2. 通便泄熱,引藥下行: 大黃具有通便泄熱的作用,可以將積聚在體內的熱毒排出體外。此外,大黃還可以引導其他藥物下行,更好地作用於病竈部位,達到治療的目的。
「神仙回膿散」方劑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引藥入營血: 白芷性溫,氣味辛香,能通鼻竅,開腠理,具有引藥上行、透達營血的作用。此方旨在治療癰疽瘡瘍,膿液內陷,白芷有助於藥力深入病竈,引導膿液外排,促進傷口癒合。
- 解毒消腫: 白芷亦具解毒消腫之效,可散瘀止痛,並能緩解因癰疽瘡瘍引起的紅腫熱痛等症狀,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神仙回膿散方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消腫散結: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膿腫初起,疼痛難忍,或局部腫脹堅硬的情況,木香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並有助於消散腫塊,促進膿液排出。
- 健脾和胃,增強抵抗力: 木香不僅能疏肝理氣,還具備健脾和胃的功效。對於因脾胃虛弱,抵抗力下降而導致的膿腫,木香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
總之,木香在神仙回膿散方中,不僅能直接消腫止痛,還能通過健脾和胃,增強體質,從而更好地促進膿腫消散。
「神仙回膿散」方劑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引導膿液外排: 沉香性溫,入脾、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之效。對於膿液鬱積難出之症,沉香能溫通氣血,引導膿液順利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 消腫止痛: 沉香能溫經散寒,緩解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並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腫脹。對於膿腫伴隨疼痛、腫脹的症狀,沉香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神仙回膿散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膿腫初起,瘀血阻滯,疼痛難忍的情況,沒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腫痛。
2. 引導膿液排出: 沒藥還具有散瘀消腫、生肌止痛的作用,可以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在神仙回膿散中,沒藥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能夠有效地促進膿腫消散,恢復健康。
「神仙回膿散」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文蛤味甘鹹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對於膿瘡、癰腫等熱毒壅盛之症,可輔助清熱解毒,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 軟堅散結、活血化瘀: 文蛤性寒,又能軟堅散結,活血化瘀。對於因熱毒瘀積導致的腫塊,可幫助消散腫塊,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因此,神仙回膿散中加入文蛤,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軟堅散結、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膿瘡、癰腫等疾病。
神仙回膿散方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經活絡,消腫排膿: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排膿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使瘀血消散,並能加速膿液排出,有利於傷口癒合。
2. 改善藥物吸收:穿山甲善於走竄,能將藥力引導至病竈部位,改善藥物吸收,增強藥效。在神仙回膿散中,穿山甲與其他藥物相配合,可提升整體療效,促進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神仙回膿散主治功效分析
《盤珠集胎產症治》與《胎產指南》等古籍均有記載「神仙回膿散」,其主要針對產後惡露流注、日久化膿之證。
主治病症:
- 產後惡露流注: 產後惡露未能順利排出,滯留體內,流注於四肢、腰背等處。
- 化膿腫痛: 流注之惡露日久不散,鬱積化熱,導致局部腫脹、疼痛,甚則形成膿瘍。
- 兒枕痛: 產後腹痛(兒枕痛)持續不癒,且腹部脹大、轉側時有水聲、或膿液自臍或大便排出等情況。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方劑組成及古籍記載,神仙回膿散的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 通絡散瘀,引導膿邪: 方中「穿山甲」性善走竄,能破瘀散結,通經絡,引導膿邪外出。「大黃」則可通便,助膿毒從腸道排出。「沒藥」則有活血止痛、消腫之功,有助於改善局部瘀滯。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產後惡露瘀滯乃本證之病機,故方中「白芷」可行氣活血、散瘀止痛;「木香」行氣,可助氣血運行,化解瘀?。
- 托裏排膿,扶正祛邪: 古籍中雖未提及方中明確托裏排膿的藥物,但可推測「文蛤」可滋陰,以潤燥,略有托裡之意。「沉香」具鎮靜安神之效,有助於緩解產後虛弱不適。
- 因勢利導,標本兼治: 本方雖名為「回膿散」,但其重點在於疏導邪氣,使膿液得以外出。古籍中亦強調「先導其膿」,即先用本方引導膿液排出,再根據病症予以調理,若產婦氣血虛弱,則不宜遽用,應先補益氣血。
總結:
神仙回膿散組方巧妙,既能通絡散瘀,引導膿邪外出,又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同時兼顧托裡扶正,使膿毒得以外散。此方是針對產後惡露流注、日久化膿的有效方劑,然須注意其適用人群,不可於未補虛體弱者輕易使用。應先補益氣血,再酌情應用。
傳統服藥法
蒲公英、天花粉、金銀花、連翹、白芷、甘草。
吹乳,加防風;久破爛,加人參、黃耆。
上用酒水各半煎,飽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仙回膿散, 出處:《胎産指南》卷八。 組成:蒲公英、天花粉、金銀花、連翹、白芷、甘草。 主治:乳癰。
神仙回膿散, 出處:《盤珠集》卷下。 組成:大黃(炒)、白芷、木香、沉香、沒藥、蛤粉、穿山甲(炙)。 主治:産後惡露不下,流註四肢腰背等處,久必腫起作痛;或兒枕痛久不已,腹脹大,或轉側作水聲,或膿從臍出與大便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