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散

PAI D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7%
胃經 16%
肺經 9%
心經 7%
大腸經 7%
三焦經 7%
膽經 6%
心包經 3%
小腸經 3%
腎經 3%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小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排毒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熱通便:大黃味苦寒,性急,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功效。排毒散的主要功能為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而大黃可通過瀉熱的方式,促進毒素排出,緩解炎症反應。
  2. 活血化瘀:大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從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排出,促進組織修復。

綜上所述,大黃在排毒散中起到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利於清除體內毒素,促進疾病康復。

排毒散中加入白芷,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疏散風寒,解毒消腫: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解毒消腫之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病、瘡瘍腫毒等症狀,白芷能有效地清除病邪,促進傷口癒合。
  2. 通鼻竅,止流涕:白芷具有通鼻竅、止流涕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狀,白芷能有效地疏通鼻竅,改善呼吸道通暢。

因此,白芷在排毒散中,能夠發揮其疏散風寒、解毒消腫、通鼻竅等功效,進一步提升方劑的療效。

排毒散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沉香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之效。排毒散多用於治療體內毒素積聚所致的多種疾病,如腹痛、腹脹、便祕等,沉香可幫助氣血運行順暢,緩解腹痛不適,促進毒素排出。
  2. 溫中散寒:沉香溫陽散寒,對於寒邪入侵所致的腹痛、腹瀉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排毒散中加入沉香,可起到溫中散寒,驅散寒邪,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

排毒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功效: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其行氣止痛之效,能疏肝理氣,調和脾胃,有助於改善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木香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清熱除濕,化解毒素,對於排毒散所針對的濕熱、毒邪引起的疾病,如濕疹、瘡瘍等,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因此,木香在排毒散中起到行氣止痛、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有助於促進機體排毒,恢復健康。

排毒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穿山甲(或稱為「穿山甲鱗」),主要是因為穿山甲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獨特的排毒和清熱效果。穿山甲的鱗片被用來製作中藥,並且被視為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的功能,從而有助於清除體內的毒素和代謝產物。

在中醫理論中,體內的“毒素”往往會導致各種疾病,尤其是皮膚問題和內臟機能失調。穿山甲的辛味和微寒性質有助於降低體內的熱性,促進解毒過程。此外,這種藥材還被認為能改善氣血,增強脾胃的運作,有助於整體健康的恢復。

不過,由於穿山甲屬於保護物種,其使用在當前的環保政策中受到嚴格限制,因此在製作現代中藥方劑時,應謹慎考量其來源及可持續性。

排毒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排除體內毒素,改善瘀滯,有助於排毒。
  2. 補血養血:當歸為補血要藥,能滋陰養血,改善因血虛引起的毒素積聚。血氣充足,則氣血運行順暢,更有利於排毒。

因此,排毒散中加入當歸,不僅可促進排毒,還兼顧補血活血,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主治功效


排毒散主治功效分析

排毒散,由大黃、白芷、沈香、木香、穿山甲、當歸等藥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痘毒發癰。

治療原理分析

從多篇古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歸納出排毒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清熱解毒,攻下逐毒: 多篇古文提到「痘毒發癰」,並強調「毒盛」、「熱症」、「大便久祕」等症狀,表明痘疹後期,餘毒未清,蘊結化熱,壅滯於內。排毒散中大黃苦寒,具有清熱解毒、瀉下通便之功,能將體內積聚的熱毒通過大便排出體外,這是排毒散治療痘毒發癰的主要機制。如《証治準繩‧幼科》中提到「如原無泄瀉,大便久祕,今添腹脹喘呼,此毒盛,薄蝕元氣,復入於裡,宜急下之,排毒散。若不急下,則腸胃不通,榮衛不行,益加喘滿躁悶而死矣。」
  2. 活血散結,消腫止痛: 痘毒發癰常伴有紅腫熱痛等症狀,排毒散中白芷、穿山甲、當歸等藥材具有活血散結、消腫止痛的作用。白芷辛溫,能祛風散寒、消腫排膿;穿山甲鹹寒,能活血通經、散結消癥;當歸甘溫,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三藥合用,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癰腫,緩解疼痛。如《顧松園醫鏡》中描述「用夏枯草...連翹、貝母...除熱散結...白芷...散結消腫;當歸...赤芍...活血破瘀;皁刺...宣壅通滯;穿三甲...破血逐痰;二味均能直達瘡所,排毒散腫。」雖未直接提及排毒散,但其思路與排毒散的組成和功效相符。
  3. 行氣導滯,調和氣血: 痘毒發癰也與氣機不暢、氣血運行受阻有關。排毒散中沈香、木香具有行氣止痛、調和氣血的作用。沈香辛溫,能行氣止痛、降逆平喘;木香辛溫,能理氣和胃、調中止痛。二藥合用,能疏通氣機,調暢氣血,有助於癰腫的消散。
  4. 扶正祛邪,託裡透毒: 部分古文提到在應用排毒散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元氣虛實進行加減,或與補益扶正的方劑合用。如《張氏醫通》中提到「如未潰腫硬者。排毒散。隨元氣虛實加減。」以及「若氣虛毒盛而發...雖用參、耆內託。多不可治。」這說明在治療痘毒發癰時,除了清熱解毒、攻下逐毒外,還需要考慮患者的正氣情況,必要時需扶助正氣,以託裡透毒,促進毒邪外排。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排毒散通過清熱解毒、攻下逐毒、活血散結、消腫止痛、行氣導滯、調和氣血等多種途徑,治療痘毒發癰。其治療原理與中醫的「熱者寒之」、「實者瀉之」、「不通則痛」、「通則不痛」等基本原則相符合。

傳統服藥法


大黃1兩,白芷半兩,沈香半兩,木香半兩,穿山甲(土炒焦卷)7片,當歸梢1兩。
上為細末。
長流水煎沸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排毒散, 出處:《痘疹心法》卷十二。 組成:大黃1兩,白芷半兩,沉香半兩,木香半兩,穿山甲(土炒焦卷)7片,當歸梢1兩。 主治:痘毒發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