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承氣湯加麥冬元參湯方中包含大黃,乃因其性寒涼,具有瀉熱通便之功效。此方主要用於治療熱結便祕,症狀包括大便乾結、腹痛、口渴、舌苔黃膩等。
大黃入腸經,能瀉熱通便,消積導滯,有效緩解熱結便祕引發的腹痛、口乾舌燥等症狀。此外,麥冬滋陰潤肺,元參養陰生津,與大黃寒涼瀉熱之性相配伍,既能瀉熱通便,又能滋陰潤燥,緩解便祕所致的津液虧虛,達到治病求本之效。
小承氣加麥冬元參湯方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脾胃,緩解便祕: 厚朴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方中加入厚朴,可溫和脾胃,促進腸胃蠕動,並緩解因寒凝氣滯所致的便祕。
2. 降低大黃毒性,增強療效: 厚朴可解大黃毒性,防止其過於寒涼,對脾胃造成損傷。同時,厚朴的辛溫之性,有助於引導大黃之寒,下達大腸,增強其瀉下通便之效。
小承氣加麥冬元參湯中加入枳實,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作用:
- 緩解便祕,促進排便:枳實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消脹的功效。對於因氣機阻滯、腸道積熱導致的便祕,枳實可以促進腸道蠕動,使積滯得以降解,通便效果顯著。
- 潤燥生津,保護腸胃:麥冬和元參則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熱邪傷津導致的口乾舌燥、腸燥便祕等症狀。同時,麥冬和元參還可以保護胃腸黏膜,防止因便祕造成的腸道損傷。
綜合而言,枳實與麥冬、元參相配,既能通便,又能滋潤腸胃,協同作用達到治療便祕的效果。
「小承氣加麥冬元參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燥熱之症: 小承氣湯本身為瀉下劑,容易造成腸燥津傷。麥門冬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之效,可緩解小承氣湯所致的燥熱,避免損傷津液。
- 增強藥效: 麥門冬與元參同為滋陰藥,二者相配,可增強滋陰潤燥的效果,更能有效緩解因熱邪熾盛而引起的口渴、便祕、心煩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在中藥方劑「小承氣加麥冬元參湯」中,玄參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清熱潤燥、解毒生津的功效。玄參性寒味甘,能夠清熱潤燥、解毒生津,適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口乾舌燥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玄參能夠增強方劑的清熱潤燥作用,對改善熱性疾病非常有益。
小承氣加麥冬元參湯中加入蜂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潤燥止渴:麥冬、元參皆屬滋陰潤燥之品,蜂蜜亦有潤肺止咳、生津止渴之效,三者合用,能更有效地潤燥生津,緩解因燥熱引起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
- 調和藥性:小承氣湯為瀉下之劑,性較燥烈,蜂蜜性平,味甘,能緩和藥性,防止燥傷津液,避免藥物對腸胃的刺激,使藥效更平和穏定,更易被人體吸收。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小承氣加麥冬元參湯》主治「寒疫陽明腑證」,其核心症狀為:
- 陽明腑實熱結:潮熱(定時發熱如潮)、汗出、谵語(神昏胡言)、腹滿、便秘,此為《傷寒論》中陽明病腑實證的典型表現,因燥熱內結腸胃,氣機壅滯所致。
- 寒疫背景:古代「寒疫」指外感寒邪化熱入裡,轉為陽明燥熱,與一般溫病不同,需兼顧熱結與津傷的矛盾。
- 津液耗傷:方中加入麥冬、元參、白蜜,暗示雖有腑實,但同時存在陰津不足,屬「燥熱內結兼陰傷」之證。
此方實為《傷寒論》小承氣湯(大黃、厚朴、枳實)的加味方,針對「腑實輕證兼陰虛」而設,力道介於調胃承氣湯(偏潤)與大承氣湯(峻下)之間。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一)方劑組成架構
瀉熱通腑(小承氣湯基礎):
- 大黃(4錢):苦寒瀉下,清熱解毒,攻逐腸胃積滯。
- 厚朴(3錢):行氣除滿,化解腹脹氣滯。
- 枳實(炒,3錢):破氣消積,助大黃通降腑氣。
- 三者配伍:厚朴、枳實「行氣」以助大黃「通便」,側重「氣滯腹滿」而非純燥屎(大承氣湯證更重)。
滋陰潤燥(加味部分):
- 麥冬(3錢):甘寒養陰,潤肺胃之燥,防瀉下傷津。
- 元參(3錢):鹹寒滋腎,清熱解毒,兼軟堅散結(助通便)。
- 白蜜(1杯):甘緩潤腸,緩和大黃峻烈之性,兼護胃氣。
(二)治療原理推導
- 攻下不傷陰:
- 小承氣湯本治「痞滿實而不燥堅」之輕證,加入麥冬、元參後,更適合「實熱夾陰虛」者。白蜜潤腸,能緩瀉下力道,避免津液進一步受損。
- 滋陰助通便:
- 元參「鹹寒」能軟堅,麥冬「甘潤」增液,二者從陰分滋養,解決腸道乾枯導致的便秘(類似後世增液湯思路),與大黃的「瀉」形成協同。
- 寒疫特殊性:
- 寒邪化熱入裡後,若患者素體陰虛或病程較久,易見「熱結津傷」,單純攻下恐耗正氣。此方以通腑為主,輔以滋陰,體現「祛邪兼顧扶正」的靈活策略。
(三)可能功效延伸
- 除原文所述「潮熱便秘」外,此方可能適用於:
- 熱病中期,津液已傷而腑實未甚者。
- 老年或體弱者的燥熱便秘(因有潤護之品)。
- 陽明燥熱初期,尚未到「大承氣湯證」之峻下程度者。
三、總結
此方體現「瀉熱通腑」與「滋陰潤燥」並行的思路,針對陽明腑實輕證兼陰津不足的病機,既承襲《傷寒論》小承氣湯的框架,又融入溫病學護陰的思維(麥冬、元參),反映明清醫家對傷寒與溫病融合的靈活化裁。
傳統服藥法
大黃4錢,厚朴3錢,枳實3錢(炒),麥冬3錢,元參3錢,白蜜1杯。
流水煎大半杯,入白蜜,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承氣加麥冬元參湯, 出處:《醫學摘粹》。 組成:大黃4錢,厚朴3錢,枳實3錢(炒),麥冬3錢,元參3錢,白蜜1杯。 主治:寒疫陽明腑證,潮熱汗出,譫語腹滿便秘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