蒴藋膏

SHUO D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4%
肝經 14%
脾經 12%
胃經 12%
腎經 11%
大腸經 9%
膀胱經 8%
心經 8%
膽經 3%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蒴藋膏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蒴藋膏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導致的胸脅脹痛、乳房脹痛等症狀。白蒺藜性平,味辛,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功效,可以協同其他藥材,緩解肝氣鬱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消腫散結: 白蒺藜還有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治療乳腺增生、乳腺炎等疾病也有輔助作用。蒴藋膏中加入白蒺藜,可以進一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乳房腫塊,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蒴藋膏中加入附子,主要是基於其 溫陽散寒 的作用。

  1. 蒴藋膏主要用於治療寒溼凝滯所致的腰膝冷痛、肢體麻木等症狀。附子性溫,具有溫陽散寒、祛風除溼的功效,能溫煦脾腎,改善陽氣不足,從而有效緩解寒溼凝滯導致的疼痛和麻木。
  2. 此外,附子還可通經活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進一步緩解疼痛。因此,附子在蒴藋膏中起到 溫陽散寒、通經活絡 的作用,增強其治療寒溼凝滯的功效。

蒴藋膏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 獨活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蒴藋膏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獨活可以有效地驅除風寒濕邪,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物起到協同作用。
  2. 活血通絡: 獨活除了祛風濕止痛外,還具有一定的活血通絡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從而緩解疼痛,促進病竈恢復。

因此,在蒴藋膏中加入獨活,可以有效地增強其祛風濕止痛、活血通絡的效果,提高治療效果。

「蒴藋膏」方劑中包含「犀角」的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犀角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治療熱毒熾盛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如高熱、神昏、口渴、咽痛等。
  2. 涼血止血: 犀角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所致的出血,例如吐血、衄血、咯血等,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由於犀角為瀕危動物的角製品,現今已禁止使用,因此「蒴藋膏」方劑中應以其他藥材替代,例如水牛角、羚羊角等,以達到同樣的功效。

蒴藋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通鼻竅: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蒴藋膏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白芷的加入可有效疏散風寒,通利鼻竅,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

2. 止痛消腫,生肌斂瘡: 白芷還具有止痛消腫、生肌斂瘡的功效。蒴藋膏中加入白芷,可以輔助其他藥材,減輕局部炎症,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更快地恢復。

蒴藋膏方中加入防風,主要是為了其散風止痛之效。

防風性味辛溫,入膀胱、肺經,能祛風寒濕,止痛解痙。蒴藋膏主要針對風寒濕邪所致的腰膝痠痛、肢體麻木、筋骨拘攣等症狀,而防風的散風止痛作用,有助於驅散寒濕邪氣,緩解疼痛,並促進氣血運行,改善麻木和拘攣等症狀。

此外,防風還能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使整體療效更佳。

蒴藋膏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抑制細菌、病毒的滋生,並消炎止痛。對於由濕熱引起的瘡瘍、濕疹、帶下等病症,苦參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與蒴藋膏中其他清熱解毒藥材相輔相成,提升整體療效。

2. 除濕止癢:苦參除了清熱解毒外,還有除濕止癢的功效。濕熱所致的瘙癢,苦參能有效緩解,與蒴藋膏中其他除濕止癢藥材,如苦參、蒼耳子等共同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蒴藋膏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其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升麻性味辛涼,入肺、胃經,善於疏散外感風熱,並可清熱解毒,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咽痛、鼻塞等症狀有較好療效。而蒴藋膏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因此加入升麻可以加強其清熱解毒的作用,並擴大其治療範圍,使之更有效地治療外感風熱、瘡瘍腫毒等病症。

蒴藋膏中加入漏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漏蘆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蒴藋膏多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濕熱蘊結等症,漏蘆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消腫散結、清熱利濕的效果。
  2. 引藥下行: 漏蘆性寒,入肺經,具有一定的引藥下行作用。蒴藋膏中往往會加入一些較為溫燥的藥物,漏蘆的寒性可以起到引導這些藥物下行,避免藥力上浮,更有效地治療下焦濕熱等病症。

蒴藋膏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防己味苦性寒,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效。與蒴藋膏其他藥物如豬苓、澤瀉等協同作用,可增強利水消腫之效,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2. 祛風止痛: 防己還具有祛風止痛之功效,可緩解因風溼、寒溼等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與蒴藋膏中的其他藥物如秦艽、當歸等相配合,可增強止痛效果。

蒴藋膏中加入花椒,主要是利用其辛溫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

花椒味辛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在蒴藋膏中,花椒主要用於治療寒濕凝滯所致的疼痛,例如風寒濕痺、腰腿疼痛、關節疼痛等。此外,花椒還有止癢的功效,對於一些皮膚瘙癢、風疹等皮膚病也有一定的療效。

總而言之,花椒在蒴藋膏中主要起著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作用,能夠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蒴藋膏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蒴藋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而木香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疼痛,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止痛作用。
  2. 燥濕健脾: 蒴藋膏中常加入一些具有滋補作用的藥物,可能導致脾胃虛弱,容易溼困。木香能燥濕健脾,防止藥材過於滋膩,維持脾胃功能正常運作,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綜上所述,木香在蒴藋膏中起着理氣止痛、燥濕健脾的作用,有助於增強方劑的療效。

蒴藋膏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其行氣消積、寬胸散結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疏肝理氣、消積止痛的治療目的相契合。

枳殼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止咳、降逆止嘔之效。其行氣消積的作用,可助於疏肝理氣,解除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此外,枳殼還能寬胸散結,幫助藥物更好地滲透到病竈,達到消積止痛的效果。

「蒴藋膏」方劑中含有「莽草」,其原因主要有二:

  1. 祛風濕、止痛: 莽草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濕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莽草亦具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瘀血阻滯而引起的疼痛、腫脹等。

因此,莽草在「蒴藋膏」中可起到祛風濕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風濕痺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蒴藋膏 是一款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白蒺藜、附子、獨活、犀角、白芷、防風、苦參、升麻、漏蘆、防己、花椒、木香、枳殼、莽草等。

  • 白芷: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花椒: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 苦參: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 獨活:獨活是一種中藥,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 防風: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附子: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木香: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升麻: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犀角:犀角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故為治療熱毒瘡瘍之要藥。

  • 枳殼: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漏蘆:漏蘆味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通乳、止血等多種功效。

  • 防己:防己味苦、辛,性微溫,歸脾、肺、腎經。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

蒴藋膏 主治功效為:皮膚瘙癢症,皮膚劇烈搔癢,搔抓後會出血。

傳統服藥法


蒴藋根2兩,白蒺藜1兩,附子1兩(去皮臍),獨活1兩,犀角屑1兩,薔薇根2兩,白芷1兩,防風1兩,苦參1兩,川升麻1兩,漏蘆1兩,漢防己1兩,川椒1兩,木香1兩,蛇銜草1兩,茺蔚1兩,枳殼1兩,莽草1兩。
上並生用,細銼,以頭醋浸,令淹一宿,明旦用銅石銀鍋器中盛,於慢火上用臘月煉成豬脂2斤半與藥同煎,令白芷赤色膏成,濾去滓,盛於瓷盒中。
每取塗摩所患處。累用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蒴藋膏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蒴藋膏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蒴藋膏,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組成:蒴藋根2兩,白蒺藜1兩,附子1兩(去皮臍),獨活1兩,犀角屑1兩,薔薇根2兩,白芷1兩,防風1兩,苦參1兩,川升麻1兩,漏蘆1兩,漢防己1兩,川椒1兩,木香1兩,蛇銜草1兩,茺蔚1兩,枳殼1兩,莽草1兩。 主治:風瘙癮疹,皮膚中苦癢,搔之血出。

蒴藋膏, 出處:《外台》卷十五引《延年秘錄》。 組成:蒴藋根(切)1升,蒺藜子1升,附子3兩,獨活3兩,犀角屑3兩,薔薇根3兩,白芷3兩,防風3兩,苦參3兩,白及3兩,升麻3兩,白斂3兩,防己3兩,川椒2兩,莽草2兩,青木香2兩,蛇床子2兩,蛇銜草2兩,茺蔚子(切)1升,枳實5枚(炙),茵芋2兩半(切)。 主治:身癢,風瘙癮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