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戈制半夏
GE ZHI BAN XIA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1.50)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4%
脾經 24%
肺經 24%
膀胱經 9%
小腸經 9%
大腸經 9%
胃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戈制半夏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 減輕毒性:半夏性寒,味辛,有毒。經「戈制」處理,即以鐵器炒至焦黃,可降低其毒性,使其更安全服用。
- 增強療效:戈制後,半夏的燥濕止嘔作用更強,且能有效緩解痰多、咳嗽等症狀。此外,戈制能改變其性味,使其更易於與其他藥材配伍,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戈制半夏方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性寒,善於降逆止嘔,但其性燥烈,易傷津液。橘紅性溫,能理氣燥濕,且具降逆止嘔之效,可緩解半夏的燥烈之性,同時增強降逆止嘔的功效。
- 調和藥性: 戈制半夏方中常加入其他藥物,如生薑、茯苓等。橘紅性溫,能調和諸藥,使其協同作用,發揮更好的療效。同時,橘紅能疏肝理氣,有助於化解藥物之間的沖突,避免藥物相互影響,產生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戈制半夏]主要針對「痰、氣、風」相關病證,尤擅化解痰濕壅滯與氣機逆亂。
- 中風痰厥:風痰上擾清竅,阻塞經絡,導致猝然昏仆。此方以降氣化痰為主,輔以芳香開竅,助痰濕消散、神志甦醒。
- 蓄飲嘔吐:痰飲停聚脾胃,胃氣上逆而嘔吐。半夏、橘紅健脾化痰,配合竹瀝清熱滌痰,標本兼顧。
- 哮喘咳逆:痰阻肺氣,氣機升降失常。方中龍涎香、伽楠香能鬆弛氣管,半夏止咳,共奏降氣平喘之效。
- 肝郁胃痛:氣滯痰阻,肝胃不和。紅曲活血,橘紅理氣,香藥解郁,緩解氣滯脹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薑半夏(君藥):
-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針對痰濕與胃氣上逆之核心病機。
- 經薑制後減毒性,增強溫中止嘔之力,適合寒痰或痰飲嘔吐。
龍涎香、伽楠香(臣藥):
- 二者皆屬珍貴芳香藥,能「行氣通竅、豁痰平喘」。龍涎香活血散結,伽楠香鎮靜解郁,助半夏化解頑痰壅塞,尤其改善痰厥、哮喘的氣閉症狀。
毛橘紅、化橘紅(佐藥):
- 毛橘紅(橘皮外層)偏理氣寬中,化橘紅(柚類製成)燥濕化痰力強。二者協同健脾消積,切斷痰濕生成之源,亦能輔助香藥行氣。
紅曲、竹瀝、江米面(使藥):
- 紅曲活血消食,助氣血運行;竹瀝清熱滑痰,針對痰熱膠結;江米面補中益氣,緩和峻藥,避免香燥傷胃。
全方配伍特點:
- 痰氣並治:以半夏化痰為基礎,配伍香藥行氣,符合「治痰先治氣,氣順痰自消」之理。
- 標本兼顧:化痰治標(龍涎、伽楠),健脾治本(橘紅、江米),佐以竹瀝防痰鬱化熱。
- 劑型巧妙:製成餅劑,便於保存;研粉沖服利於急症(如痰厥)快速起效。
推論延伸功效:
除傳統主治外,此方因含芳香開竅藥,或可延伸用於「濕濁蒙蔽心包」之輕證,如胸悶、神昏淡漠;亦可能緩解痰氣交阻的梅核氣(咽中異物感)。
傳統服藥法
薑半夏4兩,龍涎香1錢,毛橘紅2錢,伽楠香2分。
舒氣降逆,化痰止喘。
上為細末,用化橘紅5錢熬水,竹瀝水1兩,紅曲兌色,江米面糊成餅,每個重5分,曬乾即成。
每服1錢,研粉,用溫開水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戈制半夏,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薑半夏4兩,龍涎香1錢,毛橘紅2錢,伽楠香2分。 主治:舒氣降逆,化痰止喘。主治:中風痰厥,蓄飲嘔吐,哮喘咳逆,肝鬱胃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