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藥湯

CHI SHAO Y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生》卷二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肺經 22%
胃經 16%
小腸經 12%
心經 6%
膀胱經 6%
肝經 6%
大腸經 6%
脾經
肺經
胃經
小腸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赤芍藥湯以「赤芍」為君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涼血止痛:赤芍藥性寒涼,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之效。對於因熱毒瘀血所致的疼痛,如頭痛、腹痛、跌打損傷等,赤芍藥能有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達到止痛效果。

2. 疏肝解鬱:赤芍藥亦可疏肝解鬱,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月經不調等症狀,赤芍藥能起到疏肝理氣,調和氣血的作用,緩解肝鬱症狀。

因此,赤芍藥作為赤芍藥湯的君藥,充分發揮其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針對特定病症,發揮治療作用。

赤芍藥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和胃降逆:赤芍藥湯以清熱涼血為主,但若患者伴隨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單用赤芍藥則難以奏效。半夏性溫,善於降逆止嘔,能和胃止嘔,使藥力更易下達病所,達到治療效果。
  2. 燥濕化痰:赤芍藥湯雖清熱涼血,但若患者兼有痰濕阻滯,則藥效難以發揮。半夏味辛性溫,能燥濕化痰,使痰濁消散,有利於藥物有效地清熱涼血,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赤芍藥湯中加入半夏,不僅能和胃降逆,更能燥濕化痰,使藥效更加全面,更有效地治療病症。

赤芍藥湯中加入橘紅,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理氣止痛:橘紅性溫,味辛,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赤芍藥湯以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為主要功效,但對於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單靠清熱涼血效果不足。橘紅的理氣作用可以疏通氣機,使血行通暢,進一步緩解疼痛。
  2. 緩解藥性:赤芍藥性寒涼,長期服用可能寒性過重,影響脾胃功能。橘紅性溫,可以緩解赤芍藥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負擔,使藥效更平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赤芍藥湯」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它可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包括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水腫、淋巴水腫、膀胱炎、尿路感染、血熱瘀滯、月經不調、貧血、肝炎等。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橘紅:性溫味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橘紅常用於治療陽虛氣弱、脾胃虛寒、痰濕咳嗽、瘰癧、乳癰、痰核、水腫、痞塊、吐血衄血、咳喘痰多、食慾不振、胸悶脘痞等症。橘紅藥食同源,但性溫,不宜過量服用,以免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副作用。

赤芍藥湯

主治功效:吐血。血瘀積聚在胃中,心下部位脹滿,吃東西就會吐血。

總結

赤芍藥湯是中藥方劑,由赤芍、半夏、橘紅組成。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溫化寒痰、止咳化痰、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主治吐血,血瘀積聚在胃中,心下部位脹滿,吃東西就會吐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2. 本方有燥濕化痰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絞痛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風濕性心臟病嘔吐胃腸出血腎盂腎炎尿道膿傷暈眩心情煩燥心胸煩熱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赤芍藥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六。 組成:赤芍藥1兩,檳榔1枚(面裹煨熟,去面)。 主治:妊娠子淋,小便澀少,疼痛煩悶。

赤芍藥湯, 出處:《濟生》卷二。 組成:赤芍藥2兩,半夏(湯泡7次)1兩半,橘紅1兩。 主治:血嘔。瘀血蓄胃,心下滿,食入即嘔血。

赤芍藥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組成:赤芍藥(銼,炒)2兩,桔梗(炒)1兩半,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2兩。 主治:中惡心痛。

赤芍藥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組成:赤芍藥1兩,生乾地黃(焙)1兩,大黃半兩(銼,炒),甘草(炙)半兩。 主治:脾癉臟熱,唇焦口氣,引飲不止。

赤芍藥湯, 出處:《明醫指掌》卷八。爲《活法機要。 組成: 赤芍藥湯(《明醫指掌》卷八。爲《活法機要》“赤芍藥散”之異名。)出處:《明醫指掌》卷八。爲《活法機要》“赤芍藥散”之異名。 。 主治:芍藥湯(《明醫指掌》卷八。爲《活法機要》“赤芍藥散”之異名。)出處:《明醫指掌》卷八。爲《活法機要》“赤芍藥散”之異名。

赤芍藥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組成:赤芍藥2兩,牡丹皮2兩,丹參2兩,生乾地黃(炒)2兩,牛膝1兩半(酒浸,切,焙),土瓜根1兩半,當歸1兩半(切,焙),桂1兩半(去粗皮),黃芩(去黑心)1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40枚。 主治:婦人月候不調,或多或少,或先或後,腰腳疼痛,手心煩熱,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