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痰丸

下痰丸

XIA T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5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胃經 22%
肺經 21%
膀胱經 7%
小腸經 7%
大腸經 7%
肝經 7%
脾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下痰丸中加入橘紅,主要是基於其理氣化痰的功效。

橘紅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其藥性疏肝理氣,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在中醫理論中,痰的形成與肺氣失宣、脾氣不健有關,而橘紅具有理氣化痰的作用,可以宣肺化痰,有助於痰液的排出,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因此,下痰丸中加入橘紅,能夠有效地促進痰液的排出,改善咳嗽、胸悶等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下痰丸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基於其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的功效。

白朮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促進痰液的代謝排出。同時,白朮還能利水滲濕,幫助體內水分的代謝,減少痰液的生成。

此外,白朮還有助於改善脾虛濕盛導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達到化痰止咳的目的。

下痰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效。對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半夏能有效化解痰濕,使痰液易於咳出。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一定的降逆止嘔作用,能抑制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下痰丸常用於痰濕阻肺,並伴隨嘔吐的患者,半夏的加入可以兼顧止嘔功效,提高療效。

下痰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是利用其 燥濕化痰、祛風止痙 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的功效,對於痰濕壅肺、痰多咳嗽、風痰眩暈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下痰丸主要用於治療痰多咳嗽、痰濁壅肺等症,而天南星的燥濕化痰功效可以有效地將痰液排出體外,達到止咳化痰的療效。

此外,天南星還具有祛風止痙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痰濁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眩暈、痙攣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下痰丸」主治「風痰眩暈,癲癡,久不癒者」,其證候核心在於「風痰」為患。

  1. 風痰眩暈:風性主動,痰濁上擾清竅,故見頭暈目眩、天旋地轉之感。傳統認為痰濕挾風,阻遏清陽,導致眩暈難止。
  2. 癲癡:「癲」多屬痰迷心竅,神志昏亂;「癡」則為痰瘀阻絡,心智呆滯。此二者皆與痰濕壅塞、蒙蔽神機相關,且久病不癒者,痰濁深伏,須峻藥攻逐。
    此方針對痰濕兼風、久滯難化之證,以「下痰」為名,強調其滌痰逐飲之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配伍

  1. 白礬(枯礬)

    • 性味:酸澀寒,有毒。
    • 傳統功效:燥濕化痰、祛風除痰、解毒殺蟲。
    • 機理:其酸收澀滯之性,能凝固痰涎,使膠結之痰濕從二便排出;寒性可清熱,適用於痰鬱化熱之癲狂。古代典籍如《本草綱目》載其「吐下痰涎飲澼」,尤其善治「風痰癲癇」。
  2. 細茶葉

    • 性味:苦甘涼。
    • 傳統功效:清頭目、除煩渴、化痰消食。
    • 機理:茶葉苦降,能降火化痰,其輕揚之性助白礬上行頭目,開泄風痰;甘涼之性可稍制白礬燥烈,避免過傷津液。

配伍邏輯

  • 一燥一降:白礬燥濕攻痰,茶葉降火化痰,二者相合,痰濕得燥而化,得降而泄。
  • 一斂一散:白礬酸收固斂痰濁,茶葉輕散導痰下行,形成「凝痰—排痰」的合力。
  • 蜜丸緩峻:煉蜜為丸,既可緩和白礬毒性,又能潤和藥性,避免痰去而胃傷;薑湯送服,取其辛散化痰、和胃止嘔之功,助藥力溫行。

治療原理推導

此方針對「風痰膠結」之病機,透過:

  1. 化痰逐飲:白礬直接分解痰濕黏膩之性,茶葉助其排泄。
  2. 開竅醒神:風痰上蒙清竅則眩暈癲癡,白礬攻痰以開閉塞,茶葉清利頭目。
  3. 久病峻治:久病痰伏非輕劑可除,白礬之峻力配合蜜丸緩圖,體現「峻藥緩攻」之思路。

總結

「下痰丸」以簡潔配伍直擊風痰痼疾,白礬為君,茶葉為佐,蜜薑調和,共奏滌痰開竅、定眩醒癡之效,體現傳統中醫「藥專力宏」的組方思維,尤其適用於痰濕深伏、頑固難癒之證。

傳統服藥法


白礬1兩,細茶葉5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食遠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下痰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不適。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暈眩多痰癡呆智能低下

相同名稱方劑


下痰丸, 出處:《增補驗方新編》卷四。 組成:白礬1兩,細茶葉5錢。 主治:風痰眩暈,癲癡,久不癒者。

下痰丸, 出處:《百一》卷五引李镛方。 組成: 下痰丸(《百一》卷五引李镛方。)出處:《百一》卷五引李镛方。組成:橘紅4兩,白朮1兩半,半夏1兩(薑制),天南星2兩(炮)。主治:下痰。 。 主治:下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