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黑散子方中加入藁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風解表: 藁本辛溫,能散風寒,解表止痛,對於黑散子治療的風寒濕邪所致之病症,如頭風、鼻塞、肢體痠痛等,有良好的疏風解表作用,可助藥力直達病所。
- 通竅止痛: 藁本入肝經,具有通竅止痛之效,可緩解因風寒阻滯所致的頭部、鼻部疼痛,與黑散子中其他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病痛。
黑散子方劑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其疏風解表與升舉陽氣的功效。
升麻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邪、宣肺解表、升陽舉陷的功效。黑散子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頭風、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升麻可以疏散風寒濕邪,宣通鼻竅,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同時,升麻還可以升舉陽氣,使氣血運行通暢,進一步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的康復。
黑散子方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消積化滯: 皁莢味苦甘,性寒,入脾胃經。其皁苷成分具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分解食物、化解積滯的作用。對於食積停滯、腹脹便祕等症狀,皁莢能有效緩解,促進消化功能恢復。
- 殺蟲止癢: 皁莢性寒,具有較強的殺蟲止癢作用。黑散子常用於治療濕疹、疥瘡等皮膚病,皁莢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消炎止癢,促進皮膚病的癒合。
黑散子方劑中加入石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黑散子主治熱毒熾盛,內陷血分,症狀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便祕等。石膏可清瀉體內積熱,降低體溫,緩解熱證。
- 收斂止血: 石膏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黑散子中常與其他止血藥物配合使用,如地榆、槐花等,以增強止血效果。石膏可收斂血管,減少出血量,有助於止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黑散子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牙疳宣露」,屬中醫齒科疾病。「牙疳」指牙齦腐潰、出血化膿之症,多因胃火熾盛、濕熱上攻,或腎陰虧虛、虛火上炎所致;「宣露」則形容牙根暴露、齒齦萎縮之狀。此方以「牢牙去疳」為核心,旨在清熱解毒、消腫斂潰,兼固牙齦。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分析
- 藁本:辛溫,歸膀胱經,善祛風濕、止痛。於此方中取其「上行頭面」之性,引藥達病所,兼緩牙齦腫痛。
- 升麻:甘辛微寒,入肺胃經,功能清熱解毒、升散鬱火。針對牙疳胃火上沖之病機,既清熱又透邪,為治牙齦腐爛之要藥。
- 皂莢(燒灰存性):辛咸溫,具散結消腫、祛腐生新之功。燒灰後減其峻烈之性,增收斂止血之效,尤適糜爛出血之牙疳。
- 石膏:辛甘大寒,專清胃火,為瀉實熱之首選。用量獨重(一兩半),直折胃腑熾火,從本源解決「熱毒上攻」之因。
配伍邏輯
- 清熱與引經並行:石膏、升麻清瀉胃火為主,藁本為使,引諸藥上行齒齦。
- 攻邪與固護兼施:皂莢灰祛腐斂瘡,佐以升麻生肌,防石膏過寒傷陽,共奏「去疳牢牙」之效。
外治原理
- 局部給藥:散劑直接揩齒,使藥力直達患處。石膏、升麻清解熱毒;皂莢灰吸附腐穢、止血定痛;藁本宣通氣血,改善局部瘀滯。
- 藥氣存留:用後微漱保留藥氣,延長作用時間,加強清熱斂瘡之效。
三、總結
黑散子以「清胃火、祛腐毒、固牙齦」為立方思路,通過局部用藥針對牙疳熱毒腐潰之標,結合石膏清胃治本,體現「標本兼顧」之中醫治法。其配伍簡峻,重用清熱,佐以升散收斂,契合「熱者寒之」「火鬱發之」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藁本半兩,升麻半兩,皂莢(不蚛者燒灰存性)半兩,石膏1兩半。
牢牙去疳。
上為散。
臥時以手指蘸揩擦齒上,微漱,存藥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黑散子,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天南星1個(重1兩),不蚛皂莢2挺。 主治:頭風,痛不可忍。
黑散子,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藁本半兩,升麻半兩,皂莢(不蚛者燒灰存性)半兩,石膏1兩半。 主治:牢牙去疳。主治:牙疳宣露。
黑散子,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八。 組成:川大黃半兩,麻黃(去根節)、川升麻、杏仁(去皮尖)、芍藥、甘草。 主治:解邪熱。主治:小兒傷寒。
黑散子,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二。 組成: 黑散子(《普濟方》卷二十二。)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二。組成:青州棗1斤,生薑1斤,厚朴1兩,甘草1兩5錢。主治:補益脾胃。 。 主治:補益脾胃。
黑散子,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一。 組成: 黑散子(《傳信適用方》卷一。)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一。組成:不蛀皂角(不拘多少,燒煙絕)4兩,甘草1兩(炙)。主治:解暑毒。 。 主治:解暑毒。
黑散子, 出處:《經效産寶》卷下。 組成:鯉魚皮3兩(燒灰),芍藥2兩,蒲黃2兩,當歸1兩,沒藥1兩,桂心1兩,好墨1兩,卷柏1兩,青木香1兩,麝香1兩,金生墨半兩,丈夫發灰半兩。 主治:血暈衝心,下血不盡,臍攪刺疼痛不可忍。塊血癥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