揩齒石膏散

揩齒石膏散

KAI CHI SHI G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7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脾經 18%
胃經 17%
腎經 10%
膽經 8%
肝經 8%
心經 6%
膀胱經 3%
大腸經 3%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揩齒石膏散中包含石膏,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燥濕、解毒止痛的功效。

石膏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痛的作用。其清熱力強,能迅速降低體溫,並能有效消除口腔內炎症和疼痛,因此用於治療牙齦腫痛、口臭等口腔問題。

此外,石膏還能起到收斂止血的作用,可有效緩解牙齦出血等症狀。

揩齒石膏散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殺菌消炎: 硃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古代醫學認為,牙齒疼痛、牙齦腫痛等症狀,往往與熱毒入侵有關,而硃砂可以有效抑制細菌滋生,減輕炎症。
  2. 固齒止痛: 硃砂入腎經,可起到鎮靜安神、止痛的作用。古代醫學認為,牙齒疼痛與腎精虧虛有關,而硃砂能滋補腎精,達到固齒止痛的效果。

因此,揩齒石膏散中加入硃砂,是基於古代醫學對藥材功效的理解,旨在通過其殺菌消炎、固齒止痛的特性,緩解牙齒相關疾病。

揩齒石膏散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升麻性微寒,能清熱解毒,散風止痛,對於牙齦腫痛、口臭等症狀有緩解作用,配合石膏的清熱瀉火功效,可有效控制炎症,消腫止痛。
  2. 疏散風熱:升麻善於疏散風熱,並能引火下行,可將牙齦的熱毒引導至下焦,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更能有效消除牙齦炎症。

升麻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更能疏散風熱,使清熱瀉火效果更佳,達到治療牙齦腫痛、口臭等症狀的目的。

揩齒石膏散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口臭等症狀,皆可由白芷的藥性緩解。
  2. 芳香闢穢: 白芷氣味芳香,可以有效去除口腔異味,並使口氣清新。此外,白芷亦可抑制細菌生長,預防口腔感染。

綜上所述,白芷在揩齒石膏散中,可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以及芳香闢穢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口腔問題,維持口腔衛生。

揩齒石膏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散寒邪,消腫止痛: 細辛性溫,具有溫散寒邪、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入侵、導致牙齦腫痛、口齒不利的患者,細辛可以起到溫經散寒、消腫止痛的作用,改善口腔炎症。
  2. 芳香醒腦,清熱解毒: 細辛氣味芳香,具有醒腦提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加入揩齒石膏散中,可以起到芳香醒腦、清新口氣的作用,同時也能起到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改善口腔環境。

揩齒石膏散中包含藁本,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藁本性味辛溫,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症狀,緩解牙齒不適。
  2. 疏風散寒,止癢止痛:藁本亦可疏散風寒,止癢止痛,對於因風寒引起的牙齒疼痛、牙齦發炎等症狀也有不錯的療效,配合石膏等清熱解毒藥物,能更全面地治療口腔疾病。

綜上所述,藁本在揩齒石膏散中的加入,可有效提升藥方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疏風散寒的功效,改善口腔疾病症狀,提升患者的口腔健康。

揩齒石膏散中加入沉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1. 芳香闢穢:沉香性溫,氣味芳香,能有效去除口腔異味,並清新口氣。
  2. 行氣止痛:沉香具有行氣止痛之效,能緩解牙齦腫痛、牙周炎等病症,有助於改善口腔健康。

沉香的加入,不僅能提升揩齒石膏散的功效,還能使之兼具芳香之效,提高患者的用藥體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揩齒石膏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牙齒黃黑」及「口臭」。其設計目的在於清潔牙齒表面污垢、消除口腔異味,使牙齒恢復潔白,口氣清新。古代醫家認為牙齒黃黑與口臭多因熱毒積聚、胃火上炎或口腔不潔所致,因此選用清熱、解毒、芳香化濁之藥材組方。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主藥分析

  1. 石膏(研):性寒,清熱瀉火,善消胃火上升導致之口臭與牙齦腫痛,兼具吸附污垢之效,有助潔齒。
  2. 凝水石(研):亦稱寒水石,清熱瀉火、解毒消腫,協助石膏清除口腔熱毒,減少牙垢沉積。
  3. 丹砂(研):即朱砂,具輕微磨擦作用,可輔助去除牙齒表面色斑,另其涼血解毒之性助清熱。

輔助藥物

  1. 升麻:升散透熱,引藥上行至口腔,兼能解毒,對治牙齦腫痛與口臭。
  2. 白芷:芳香化濁,祛風燥濕,專治口臭及牙齒污垢,其香氣可掩蓋不良口氣。
  3. 細辛:辛溫走竄,善通竅止痛,兼能除口臭,古代常用於牙齒清潔方劑。
  4. 藁本:祛風勝濕,協助白芷、細辛改善口腔環境,減少濕濁鬱蒸所致之齒垢。
  5. 沉香:芳香辟穢,降氣調中,其香氣可持久掩蓋口臭,並能促進口腔氣血流通。

治療原理

此方結合清熱瀉火(石膏、凝水石、丹砂)、芳香化濁(白芷、沉香、細辛)、祛風解毒(升麻、藁本)三類藥物,形成以下作用機制:

  • 物理性清潔:丹砂與石膏細粉研磨後具輕微磨擦性,可物理性去除牙齒表面污漬。
  • 化學性抑菌:石膏、凝水石清熱瀉火,減少口腔細菌滋生,改善口臭根源。
  • 氣味調節:沉香、白芷等芳香藥材直接掩蓋不良氣味,並通過調理氣機改善口腔環境。
  • 局部刺激促進代謝:細辛、升麻等辛散藥物可促進牙齦血液循環,間接增強牙齒自潔能力。

綜上所述,此方通過多途徑協同作用,達到「潔齒除臭」之效,符合古代對牙齒美容與口氣清新的需求。

傳統服藥法


石膏(研)1兩,凝水石(研)2兩,丹砂(研)1分,升麻半兩,白芷1兩,細辛(去苗葉)半兩,藁本(去苗土)半兩,沈香1兩(銼)。令齒鮮淨,去除惡氣。
上搗羅為散。
每日用柳枝咬頭令軟,點藥末揩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3.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揩齒石膏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組成:石膏(研)1兩,凝水石(研)2兩,丹砂(研)1分,升麻半兩,白芷1兩,細辛(去苗葉)半兩,藁本(去苗土)半兩,沉香1兩(銼)。 主治:令齒鮮淨,去除惡氣。主治:牙齒黃黑,及口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