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紫菀丸中添加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紫菀宣肺止咳:小紫菀丸主治寒痰阻肺,咳嗽氣喘等症。紫菀性寒,善於宣肺化痰,但寒性較重,容易耗損陽氣。乾薑性溫,具有溫陽散寒、助陽氣之功效,可溫肺化痰,助紫菀宣肺止咳,使其效果更加顯著。
- 協調藥性,防止寒邪入肺:紫菀寒涼,單用容易傷陽氣,引起寒邪入肺,加重病情。乾薑溫陽散寒,可以中和紫菀的寒性,防止寒邪入肺,確保藥性平衡,提高藥效。
小紫菀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小紫菀丸中多為辛溫藥物,容易燥烈傷肺。甘草味甘性平,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解毒的功效,可以降低藥物對肺部的刺激,避免燥熱傷肺,使藥效更加平和,提高用藥安全性。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和中緩急、解毒生津的作用,可以增強藥物對肺氣虛弱、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的治療效果。同時,甘草還可以調和藥物之間的配伍,使藥效更佳。
小紫菀丸方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辛溫散寒,通鼻竅:細辛性辛溫,入肺經,具有散寒解表、通鼻竅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紫菀丸所治鼻淵、鼻塞等症狀,並有助於驅散寒邪,恢復鼻腔通暢。
- 助紫菀宣肺化痰:細辛的辛溫之性,可助紫菀宣肺化痰,使痰液易於排出,從而更有效地治療鼻淵、鼻塞等病症,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細辛的加入,使小紫菀丸的功效更加全面,能更有效地治療鼻淵、鼻塞等病症。
小紫菀丸中包含款冬花,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潤肺止咳: 款冬花性溫,味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緩解因肺燥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狀。與小紫菀同為潤肺止咳要藥,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 宣肺散寒: 款冬花還有宣肺散寒之效,可治療風寒犯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對於一些寒邪引起的咳嗽,與小紫菀搭配使用,可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小紫菀丸」中包含「紫菀」,主要原因如下:
- 宣肺止咳: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其能疏散肺氣,宣通肺竅,使痰液易於咳出,適用於寒邪客肺、肺氣不利所致的咳嗽、咳痰等症。
- 潤肺止咳:紫菀兼具潤肺止咳之效。其能滋潤肺燥,使肺氣和降,減輕咳嗽的症狀。
因此,紫菀作為「小紫菀丸」的主要藥材,可有效宣肺止咳、潤肺止咳,達到治療咳嗽、咳痰等肺系疾病的效果。
小紫菀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助陽化氣: 小紫菀丸主治寒性咳嗽,以紫菀、款冬花等清熱化痰藥為主。而附子性溫,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可溫肺化痰,助陽氣驅散寒邪,協同紫菀等藥物,達到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
- 扶正祛邪,增強藥效: 附子可溫補脾腎之陽,增強機體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在治療寒性咳嗽時,附子可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促進機體抗禦寒邪,進一步增強小紫菀丸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紫菀丸】的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如下: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上氣,夜咳逆,多唾濁」,即夜間咳嗽氣逆、痰多黏稠的症狀。古籍記載此類病機多屬 肺寒挾飲:
- 上氣咳逆:寒邪犯肺,肺氣不降,夜間陽氣更虛,寒症加劇。
- 多唾濁:肺中寒飲不化,凝滯成痰,故痰涎黏濁量多。
此方透過溫化寒痰、降逆止咳,針對陰寒偏盛之咳喘,尤其夜間症狀明顯者。
二、組成藥物的邏輯推理
(1)核心藥物配伍
紫菀(君藥)
- 性溫潤,專入肺經,能 辛散苦降,既可祛痰,又能止咳平喘,尤擅化解黏濁痰飲。
款冬花(臣藥)
- 與紫菀相須為用,增強溫肺化痰之效,且特別針對 久咳不止,與紫菀共為治咳逆上氣的要藥組合。
乾薑、細辛(佐藥)
- 乾薑溫脾肺之陽,助氣化以絕痰源;細辛散寒逐飲,深入肺絡祛除伏寒。二藥合用,化解內停寒飲。
附子(佐藥)
- 大辛大熱,溫補 腎陽,助肺中寒飲排出,從根本扶陽以治夜咳(夜屬陰,陽虛則夜甚)。
甘皮(甘草)(使藥)
- 調和諸藥,緩和附子、細辛之峻烈,兼能益氣止咳。
(2)組方原理
- 溫肺為主,兼顧脾腎:
以紫菀、款冬花直攻肺寒痰壅,乾薑、細辛溫散內飲,附子補火助陽,體現「溫上焦不忘固下焦」的思維。 - 蜜丸緩攻:
煉蜜為丸,緩和藥性並護脾胃,適合慢性寒咳纏綿者長期調理。
(3)潛在適應延伸
根據藥物特性,此方可能對以下病機有效:
- 寒性慢性支氣管炎(痰白質稀、遇冷加重)
- 老年腎陽不足之咳喘(伴畏寒、夜尿頻)
- 痰飲宿疾(如部分肺氣腫屬寒證者)
三、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以 溫化寒痰 為標,補火逐寒 為本,從肺、脾、腎三臟入手,解決夜間陽氣虛衰時的痰咳上逆,體現中醫「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經典治法。
傳統服藥法
乾薑3分,甘皮(一作甘草)3分,細辛3分,款冬花3分,紫菀3分,附子(炮)2枚。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先食服3丸,1日2次,以知為度。
忌冷水、豬肉、生菜等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附子,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紫菀丸, 出處:《外台》卷十引《古今錄驗》。 組成:乾薑3分,甘皮(一作甘草)3分,細辛3分,款冬花3分,紫菀3分,附子(炮)2枚。 主治:上氣,夜咳逆,多唾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