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婦科十味片中加入香附,主要是因為香附具有理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香附性平,味辛、微苦,歸肝、三焦經。在婦科十味片這個方劑中,香附可以疏肝理氣,調經止痛,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月經不調、經期腹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時,香附還具有行氣止痛的效果,可以用於治療各種婦科疼痛。它與方中其他藥材配伍,能夠增強整個方劑的理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月經不調的患者,香附的加入可以幫助疏通肝氣,改善經期症狀,調理女性生理機能。
婦科十味片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因為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在婦科十味片這個方劑中,川芎可以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經期腹痛、頭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時,川芎還具有調經的效果,可以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經閉等婦科疾病。它與方中其他藥材配伍,能夠增強整個方劑的活血行氣、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氣滯血瘀、經期不適的患者,川芎的加入可以幫助行氣活血,緩解疼痛,改善婦科症狀。
婦科十味片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因為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在婦科十味片這個方劑中,當歸可以補血調經,活血止痛,對於血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經期腹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時,當歸還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可以用於治療婦科瘀血阻滯所致的疾病。它與方中其他藥材配伍,能夠增強整個方劑的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氣血虛弱、月經不調的患者,當歸的加入可以幫助補血活血,改善經期症狀,調理女性生理機能。
婦科十味片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藥性。延胡索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對於婦科疾病中常見的經血不暢、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具有顯著的療效。同時,延胡索還能舒緩氣滯血瘀導致的腹部疼痛,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提高治療效果。因此,將延胡索納入婦科十味片,可有效改善女性經期不適,達到調經止痛的功效。
婦科十味片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健脾益氣,扶正固本: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效。婦科疾病常因脾虛氣弱、濕邪困脾、氣血不足而發,白朮能健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從根本上改善體質,預防疾病復發。
二、補氣養血,調和氣血: 白朮能補中益氣,同時還可促進氣血生化,改善氣血運行,對於婦科疾病常伴隨的氣血不足、血虛經虧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婦科十味片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婦科藥方往往藥性偏寒涼,加入甘草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傷脾胃,使藥物更溫和安全。
- 增強療效: 甘草除了調和藥性,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例如,甘草能增強黃芪、當歸等藥物的補氣作用,同時也能增強川芎、白芍等藥物的活血化瘀作用,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婦科十味片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益氣血: 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的功效。婦科疾病多因氣血虧虛所致,大棗能補益氣血,改善女性體質,為治療提供良好基礎。
- 緩和藥性: 部分婦科方劑中藥材性偏寒涼,大棗能緩和藥性,避免寒涼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傷,使藥性更加平和,利於女性體質接受。
因此,婦科十味片中加入大棗,不僅能補益氣血,還可緩和藥性,使藥效更加協調,提升整體療效。
婦科十味片中加入白芍,主要是因為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在婦科十味片這個方劑中,白芍可以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對於肝陰不足所致的經期腹痛、痛經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時,白芍還具有養血斂陰的效果,可以用於治療月經過多、崩漏等婦科疾病。它與方中其他藥材配伍,能夠增強整個方劑的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對於肝陰不足、經期腹痛的患者,白芍的加入可以幫助養血柔肝,緩解疼痛,改善婦科症狀。
婦科十味片中加入赤芍,主要是因為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效。赤芍性微寒,味苦,歸肝經。在婦科十味片這個方劑中,赤芍可以清熱涼血,散瘀止痛,對於熱毒瘀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經期腹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時,赤芍還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可以用於治療婦科瘀血阻滯所致的疾病。它與方中其他藥材配伍,能夠增強整個方劑的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對於熱毒瘀滯、經期不適的患者,赤芍的加入可以幫助清熱散瘀,緩解疼痛,改善婦科症狀,促進血液循環。
婦科十味片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是因為熟地黃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熟地黃性微溫,味甘,歸肝、腎經。在婦科十味片這個方劑中,熟地黃可以滋陰補血,益精填髓,對於陰血虧虛所致的月經不調、崩漏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時,熟地黃還具有補腎益精的效果,可以用於治療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等症狀。它與方中其他藥材配伍,能夠增強整個方劑的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對於陰血虧虛、月經量少的患者,熟地黃的加入可以幫助滋養陰血,改善經期症狀,調理女性生理機能。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婦科十味片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月經不調,經期腹痛」,其核心病機為「氣滯血虛兼瘀」。月經不調可表現為經期提前、延後,或經量異常;經期腹痛多因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或血虛失養,不榮則痛。方中既用香附、玄胡索等理氣止痛,又以當歸、熟地等補血調經,同時配伍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標本兼顧,共奏「補氣益血、調經止痛」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藥物組成與配伍思路
香附(君藥)
- 性味辛、微苦,歸肝、三焦經,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善疏肝解鬱、理氣調經,主導全方氣血調和。
當歸、熟地黃(臣藥)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為婦科血虛兼瘀之要藥。
- 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奠定血虛之基礎。兩者共補肝血,養衝任。
川芎、赤芍、玄胡索(佐藥)
- 川芎:活血行氣,通絡止痛,與當歸配伍(佛手散)增強活血調經之效。
- 赤芍:清血分瘀熱,散瘀止痛,與白芍(養血斂陰)相配,一散一收,調和血行。
- 玄胡索:行氣活血止痛,專治血瘀氣滯之痛症。
白朮、甘草、紅棗(使藥)
- 白朮:健脾益氣,助氣血生化之源,固護中焦。
- 甘草、紅棗:甘緩和中,調和諸藥,並緩解急迫疼痛。
(2)方劑結構解析
- 氣血雙調:香附理氣為君,當歸、熟地補血為臣,氣行則血行,血足則氣暢。
- 動靜結合:川芎、赤芍活血(動)配伍白芍、熟地滋養(靜),避免過耗陰血。
- 標本兼治:補血(治本)配合行氣活血(治標),針對月經不調之虛實夾雜證。
(3)可能功效延伸
- 肝鬱血虛證:除經痛外,或見脅脹、情緒抑鬱、面色萎黃等。
- 輕度血瘀證:經血色暗、夾血塊,舌質淡暗或有瘀點。
- 脾虛氣弱證:配伍白朮、紅棗,可改善乏力、食少等氣血不足之象。
三、製劑工藝與增效設計
- 煎煮與粉碎結合:
- 將質地堅硬或需提取有效成分的藥材(如熟地、白朮)煎煮濃縮,保留滋補之性;
- 揮發性成分藥材(如香附、川芎)直接打粉,避免高溫破壞,發揮行氣活血之力。
- 糖漿與澱粉輔佐:
- 利用糖漿矯味,適合長期服用;澱粉助成型,碳酸鈣調節酸鹼度,提升穩定性。
此方從組方至製劑,均圍繞「調和氣血」核心,契合婦科病「以血為本,以肝為先天」之特點,展現中醫「通補並用」的辨證智慧。
傳統服藥法
香附250千克,川芎10千克,當歸90千克,玄胡索20千克,生白朮14.06千克,甘草6.5千克,紅棗50千克,白芍7.5千克,赤芍7.5千克,熟地黃30千克。補氣,益血,調經。
紅棗破開;生白朮、甘草、紅棗、白芍、赤芍、熟地、香附20千克煮提3次,時間分別為3小時、2小時、1小時,合併藥液,過濾沈澱,減壓濃縮至比重1.38~1.40、溫度(50℃)的稠膏;香附230千克、當歸、川芎,玄胡索粉碎為細粉,過100目篩,混勻。每料用白沙糖20千克,加入適量清水製成糖漿,加入澱粉5千克衝漿或打漿,將碳酸鈣粉32.5千克加上述稠膏與糖漿,置攪拌機內攪拌,加入藥粉,再加入澱粉糊,攪拌均勻以後過 14目篩制粒,用 60~70℃乾燥,以 12目篩整粒,加 2%滑石粉,均勻壓片,每片重0.3克。
將生白朮、白芍、赤芍、香附打碎,甘草切碎,熟地黃、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婦科十味片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因此孕婦、月經量過多、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婦科十味片, 出處:《北京市中成藥規範》第二冊。 組成:香附250kg,川芎10kg,當歸90kg,玄胡索20kg,生白朮14.06kg,甘草6.5kg,紅棗50kg,白芍7.5kg,赤芍7.5kg,熟地黃30kg。 主治:補氣,益血,調經。主治:月經不調,經期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