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陽丹

少陽丹

SHAO YA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中性 (0.9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9%
肺經 14%
胃經 9%
腎經 9%
大腸經 9%
膽經 4%
膀胱經 4%
三焦經 4%
小腸經 4%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少陽丹中加入芒硝,乃因其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芒硝味苦鹹寒,入大腸經,能瀉熱通便,並可引熱下行,清熱解毒。

少陽丹主治少陽病,症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目眩耳聾,腹痛泄瀉等。芒硝可瀉熱通便,緩解腹痛泄瀉,並可清熱解毒,緩解寒熱往來等症狀,有助於調和少陽之氣,恢復正常生理功能。

少陽丹中包含硫磺,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殺菌解毒: 硫磺性味辛溫,具有殺菌、解毒之效,可抑制細菌生長,消滅皮膚病原體,對於濕熱蘊結、毒邪侵犯所致的皮膚病、瘡瘍、疥癬等症,有較好療效。

二、疏通經絡: 硫磺入肝經,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少陽膽經與肝經相通,當肝經氣血運行不暢時,可導致少陽經脈失調,出現頭痛、目眩、口苦等症狀,硫磺可協助疏通肝膽經絡,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相關症狀。

少陽丹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肝理氣: 五靈脂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能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有助於疏通肝氣,緩解少陽經氣鬱結,解除肝鬱脾虛所致的胸脅脹滿、腹痛、噯氣等症狀。

二、 活血化瘀: 五靈脂能活血化瘀,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對於少陽經氣鬱結導致的瘀血阻滯,如經行腹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少陽丹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疏肝理氣: 青皮性辛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少陽主疏泄,而青皮可助其疏通肝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不適等症狀。
  2. 降逆止嘔: 青皮兼具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肝氣犯胃所致的噁心嘔吐。少陽丹常用於治療少陽病,而少陽病症中常伴有肝氣上逆,青皮可助其降逆止嘔,緩解患者不適。

因此,青皮在少陽丹中起着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少陽病的功效。

少陽丹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解鬱、燥濕化痰的功效。少陽主疏泄,而肝氣鬱結則會導致少陽之氣失調。陳皮能疏肝理氣,使氣機暢達,以助少陽之氣恢復正常運作。
  2. 健脾和胃: 陳皮亦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少陽病常伴有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陳皮能改善消化功能,增強食慾,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少陽丹方劑中加入麻黃,是基於其辛溫發散,宣肺解表之性,用以疏散少陽經熱邪。

麻黃性溫,入肺經,能宣肺解表,發散風寒,且能通透少陽經氣,使鬱滯之邪得以宣泄,達到解表退熱之效。

此外,麻黃亦能利水消腫,配合少陽丹中其他藥物,能有效緩解少陽經熱邪所致的發熱、頭痛、口苦、目眩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少陽丹」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少陽丹」主要用於治療「兩感傷寒」及「瘟疫瘴氣」。

  1. 兩感傷寒:指太陽與少陰兩經同時受邪,屬傷寒重症,表現為外感表證與內寒虛損並見,如發熱惡寒合併四肢厥冷、脈沉細等。
  2. 瘟疫瘴氣:多指山嵐瘴毒或時行疫病,症見寒熱交作、頭身疼痛、脾胃壅滯,甚則神昏。
    本方兼有「補虛駐顏、進飲食」之效,顯示其具溫補脾腎、散寒化濕之功,適用於寒濕內蘊兼正氣不足之證。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配伍邏輯

  • 君藥

    • 蒼朮(4兩,炒):辛溫燥烈,主入脾胃,長於燥濕健脾、解表辟穢。炮製時以漿水浸、井水洗,減其燥性,增強化濕醒脾之效。
    • 附子(2兩,炮):大辛大熱,溫腎助陽、散寒逐濕。先浸後煮再焙,減其毒性,存其回陽之力。
    • 二者相配,溫陽健脾、散寒除濕,針對寒濕內盛之本。
  • 臣藥

    • 茴香子(3兩,炒):辛溫芳香,理氣和中、溫腎散寒,助蒼朮、附子化濕行滯,兼調氣機。
  • 佐藥

    • 丹砂(半兩,為衣):甘微寒,鎮心安神、輕清上浮,取其「衣」之形式,或為引藥入心、防虛陽浮越,亦可能用於瘴疫邪擾心神之症。

2. 治療原理推論

  • 溫陽化濕,扶正祛邪
    蒼朮燥濕運脾,附子溫腎散寒,二者協同振奮陽氣,驅逐內外寒濕;茴香子調暢氣機,助濕邪消散。針對「兩感傷寒」之表裡俱寒,及「瘴氣」之濕濁鬱遏。
  • 健脾開胃,補虛駐顏
    濕去則脾運得健,氣血生化有源,故能「進飲食」;陽氣充沛,氣血上榮,則達「駐顏」之效。
  • 辟穢解毒
    蒼朮自古為防疫要藥,合附子之溫通丹砂之清鎮,或可用於瘴疫穢濁之邪。

三、製劑與服法特點

  • 酒煮麵糊為丸:酒性溫通,助藥力散行;麵糊緩和藥性,兼護脾胃。
  • 丹砂為衣:既作賦形,又取其鎮攝之用,或防溫燥過度傷陰。
  • 溫酒或鹽湯送服:酒助藥勢,鹽湯引藥入腎,針對不同病機(表寒或裡虛)靈活調節。

綜論:本方以溫陽燥濕為核心,兼顧調氣安神,適於寒濕為患兼陽虛氣滯之證,而「駐顏」之效實基於脾腎陽氣充足、氣血得養之生理基礎。

傳統服藥法


蒼朮4兩(去黑皮,銼成塊子,用漿水浸一宿,取出,用井水洗7遍,焙乾,炒),茴香子3兩(炒),附子2兩(去皮臍,漿水浸1復時,取出,別用漿水沙鍋子內煮,切成片子,焙乾),丹砂半兩(研細為衣)。
補虛駐顏,進飲食。
上藥除丹砂外,搗羅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以丹砂為衣。
每服20丸,空心、夜臥,溫酒或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少陽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肺炎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少陽丹, 出處:《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消石2兩,硫黃2兩,五靈脂(醋炒)2兩,青皮2兩,陳皮2兩,麻黃2兩。 主治:兩感傷寒,瘟疫瘴氣。

少陽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組成:蒼朮4兩(去黑皮,銼成塊子,用漿水浸1宿,取出,用井水洗7遍,焙乾,炒),茴香子3兩(炒),附子2兩(去皮臍,漿水浸1復時,取出,别用漿水沙鍋子內煮,切成片子,焙乾),丹砂半兩(研細爲衣)。 主治:補虛駐顔,進飲食。主治:一切冷氣。

少陽丹, 出處:《扶夀精方》。 組成: 少陽丹(《扶夀精方》。)出處:《扶夀精方》。組成:蒼朮(乃天之精也。米泔浸半日,先刮去皮,曬乾,搗羅細末)1斤,地骨皮(乃地之精也。溫水洗,捶打遍,去心,曬乾,搗羅細末)1斤,桑椹(乃人之精也。用黑熟者)20斤(入瓷盆內揉爛,絹袋內榨汁,去滓)。主治:服至1年,發白返黑;3年面有童顔,夀年無算。健脾去濕,息火消痰,久服身輕。 。 主治:服至1年,發白返黑;3年面有童顔,夀年無算。健脾去濕,息火消痰,久服身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