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保既濟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如腫瘤、潰瘍及其他病理狀態。方劑中的硫磺成分,雖然在現代醫學中不常見,但在中醫理論中卻擔負著重要的角色。硫磺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能,常用於治理皮膚病、內熱以及某些炎症性疾病。在神保既濟丹中,硫磺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解毒效果,協同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硫磺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對抗病理變化。這種藥物的多重作用使其成為治療複雜疾病的良好選擇。在傳統中醫的理念中,身體的「熱」、「毒」是很多疾病的根源,而硫磺便是一種有效的天然解毒劑,有助於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因此,硫磺在神保既濟丹中的應用是根據中醫理論和臨牀經驗而來的,展現了傳統中藥的獨特智慧。
神保既濟丹中加入芒硝,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清熱解毒: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對於因熱毒壅滯導致的便祕、口乾舌燥、煩躁不安等症狀,芒硝可以清熱瀉火,通利大便,緩解症狀。
- 引藥下行,促進藥效發揮: 芒硝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物引至下焦,使其藥力直達病竈,從而增強療效。神保既濟丹中可能含有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芒硝的加入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神保既濟丹方中加入五靈脂,主要是為了其活血化瘀、止痛止痙的作用。
五靈脂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止痙的功效。方中加入五靈脂,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瘀,減輕疼痛,同時也能緩解痙攣,起到協同其他藥材治療疾病的作用。
此外,五靈脂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神保既濟丹治療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也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神保既濟丹中加入青皮,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青皮性辛、苦,歸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效。神保既濟丹治療的病症多與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有關,青皮的加入可以起到疏肝解鬱、調暢氣機的作用,緩解疼痛。
- 消食健脾,降逆止嘔:青皮還有消食健脾、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幫助消化,減輕胃腸不適。對於因脾胃不和、氣滯血瘀引起的嘔吐症狀,青皮的加入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青皮在神保既濟丹中發揮着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以及消食健脾、降逆止嘔的功效,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起到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治療疾病的作用。
神保既濟丹方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如下: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可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腹脹、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症狀,提升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藥物吸收和功效發揮。
- 行氣止痛:陳皮能行氣止痛,有助於緩解胸腹疼痛,尤其是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時,可增強其止痛效果。
神保既濟丹中加入半夏曲,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嘔降逆的功效。方中常因脾胃濕阻,痰濕內伏,導致胃氣上逆,引起嘔吐、胸悶等症。半夏曲能溫燥脾胃,化解痰濕,使胃氣降逆,緩解嘔吐等症狀。
- 調和藥性: 半夏曲與其他藥材搭配,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例如,神保既濟丹中常含有厚朴、陳皮等燥濕化痰藥,而半夏則能緩解其燥性,避免傷及脾胃。同時,半夏曲也能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和發揮療效。
主治功效
神保既濟丹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神保既濟丹主要用於治療小兒慢驚、慢脾風。
症狀分析
根據《幼科類萃》中王鑾的論述,慢脾風的症狀包括:
- 面色青
- 額頭出汗
- 舌頭捲縮
- 頭低垂
- 眼睛閉合難以睜開
- 困倦嗜睡且睡中搖頭
- 吐舌
- 頻繁嘔吐腥臭物
- 閉口不食
- 咬牙
- 手腳輕微抽搐但不能收回
- 身體或冷或熱,但四肢厥冷
- 脈象沉微
這些症狀顯示出患兒陰氣極盛,胃氣極虛。
《活幼口議》中曾世榮也指出,神保既濟丹可應用於嬰幼兒肚瀉,或已經出現風邪症候時。
病機分析
慢脾風的病機主要為脾胃虛弱,痰涎壅滯,陰陽失調。
- 脾胃虛弱:多因吐瀉損傷脾胃,導致運化失司,水穀精微不能正常輸布,氣血生化乏源,正氣不足。
- 痰涎壅滯:脾虛則運化失職,水濕停聚,釀生痰濁,阻滯經絡氣機。
- 陰陽失調:長期脾虛痰阻,可導致陰陽失衡,或陰盛陽衰,或陽盛陰衰。
治療原理
神保既濟丹的組成為:硫磺、芒硝、五靈脂、青皮、陳皮、半夏曲。
此方以溫陽、化痰、理氣、活血為主要治療原則。
- 溫陽散寒:硫磺溫補腎陽,能夠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是方中的君藥。
- 瀉下通便,消炎解毒:芒硝輔助硫磺,加強溫陽之力,並能清熱瀉火,蕩滌胃腸積滯。
- 活血化瘀:五靈脂活血散瘀,通利血脈,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的狀態。
- 行氣理氣,降逆和胃:青皮、陳皮、半夏曲行氣健脾,降逆止嘔,燥濕化痰,可以調理脾胃氣機,消除痰涎壅滯。
各藥合用,共奏溫陽散寒,化痰降逆,理氣活血之功,從而調整機體陰陽平衡,恢復脾胃功能,達到治療慢驚、慢脾風的目的。
總結
神保既濟丹是針對小兒慢驚、慢脾風而設的方劑,以溫陽散寒、化痰理氣、活血化瘀為主要治則,通過調整陰陽、恢復脾胃功能來達到治療目的。
以上分析基於古文內容,僅供參考。
傳統服藥法
硫黃、焰消、五靈脂、青皮、陳皮、半夏曲(炒)各等分。
分陰陽,平冷熱,定吐瀉,豁痰涎。
上將硫、消夾研,用瓷器熔汁,傾出,候冷再研細,旋入諸藥末拌和,粟米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3丸,食前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不宜與其他清熱解毒、燥濕化痰的藥物同時服用。
- 本方不宜與其他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物同時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保既濟丹, 出處:《直指小兒》卷二。 組成:硫黃、焰消、五靈脂、青皮、陳皮、半夏曲(炒)各等分。 主治:分陰陽,平冷熱,定吐瀉,豁痰涎。主治:小兒慢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