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護肌膏」中包含「天南星」並非常見,且需謹慎使用。天南星性溫、味辛,有毒,具有祛風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
其毒性主要來自其含有的生物鹼,可引起皮膚刺激、瘙癢、紅腫,甚至潰瘍。因此,在護肌膏中添加天南星,必須嚴格控制用量,並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以減輕其毒副作用,避免對皮膚造成傷害。同時,應由專業醫師指導使用,切勿自行配製。
白礬,又稱明礬,性寒涼,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癢、消腫、止血的功效。在護肌膏中添加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收斂止癢: 白礬能收斂毛孔,減少油脂分泌,並抑制皮膚炎症,有效緩解因油脂過剩或過敏引起的瘙癢。
- 消炎止血: 白礬對於皮膚外傷、擦傷、蚊蟲叮咬等引起的炎症、紅腫、出血有很好的止血消炎效果,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白礬在護肌膏中能發揮收斂、止癢、消腫、止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皮膚問題,達到護膚效果。
護肌膏中加入白蘞,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白蘞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皮膚問題,如濕疹、瘡瘍、皮膚瘙癢等,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消腫止痛:白蘞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皮膚炎症引起的紅腫疼痛。
因此,白蘞在護肌膏中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皮膚狀況,維持皮膚健康。
「護肌膏」方劑中加入「白芨」,主要是利用其以下特性:
- 收斂止血、生肌消腫: 白芨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消腫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皮膚損傷、潰瘍、炎症等問題,促進傷口癒合,使肌膚恢復健康狀態。
- 潤澤肌膚: 白芨富含黏液質,具有潤澤肌膚的作用,可以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問題,使肌膚變得光滑細嫩。
因此,白芨在「護肌膏」方劑中,能夠發揮收斂止血、生肌消腫和潤澤肌膚的功效,達到護膚的目的。
護肌膏中添加雄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抗菌消炎: 雄黃具有殺菌、抗炎的功效,能抑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有效預防和治療皮膚感染,如濕疹、癬症等。
2. 解毒止癢: 雄黃能解毒消腫,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對因毒素引起的皮膚病有一定的療效。
然而,雄黃有毒,需謹慎使用,不可內服,且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護肌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癰疽」,其機理在於「收暈斂毒」。古代醫家以「瘡暈」為判定癰疽擴散與否的關鍵,若腫處皮緊、暈開散漫,則病勢難遏;反之,腫消皮皺則易癒。護肌膏透過外敷瘡暈外緣,由外向內束毒,阻止邪毒外擴,同時促進瘡口收斂,體現「截斷病勢」的治療思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大南星(生用,2兩)
- 辛溫有毒,生用取其峻烈之性,外用能散結消腫、化瘀止痛。《本草綱目》載其「治癰腫散血」,尤擅化解癰疽堅硬腫痛。
臣藥:明白礬(生用,7錢半)
- 酸澀寒涼,生用斂瘡止血、燥濕解毒,與南星配伍,一散一收,共調氣血。其收澀之性可固護瘡周,防止毒邪漫延。
佐使藥群:白蘞、白及、雄黃(原方缺量)
- 白蘞:苦甘微寒,清熱消腫,《本經》謂其「主癰腫疽瘡」,能促進瘡面生肌。
- 白及:收斂止血、生肌斂瘡,與白礬協同增強固護瘡暈之效。
- 雄黃:辛溫有毒,殺蟲解毒,《別錄》稱其「療癰疽瘡毒」,可抑殺瘡毒,防其內陷。
配伍特點
- 生地黃汁調敷:取其涼血滋陰之性,既能緩解南星、雄黃之燥毒,又可養陰潤膚,避免瘡周皮肉乾枯。
- 外圍促斂法:由瘡暈外緣向內敷藥,形成「藥力包圍圈」,既抑毒擴散,又引氣血內聚以生新肉。
【推理可能功效】
此方通過「毒藥攻毒(南星、雄黃)」與「斂瘡生肌(白及、白礬)」並行,達成以下作用:
- 消腫定暈:快速抑制瘡毒擴散,緩解紅腫熱痛。
- 斂毒排膿:促使膿毒局限,避免腐肉浸淫。
- 護膜生新:保護未腐之肌膚,為後續癒合創造條件。
全方體現「以毒截毒,以收助生」的瘡科外治思想,符合古代「圍藥」治法精髓。
傳統服藥法
大南星2兩,明白礬(並生用)7錢半,白蘞、白及、雄黃。
收暈斂毒。
上為細末。
每半兩,生地黃取汁調,敷瘡暈外舊肉上,自外圍而促斂之。又驗瘡:用新水調,筆蘸敷瘡,藥力勝,則腫消皮皺易療,若腫處皮急暈開難療。
方中白蘞、白及、雄黃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護肌膏, 出處:《直指》卷二十二。 組成:大南星2兩,明白礬(并生用)7錢半,白蘞、白及、雄黃。 主治:收暈斂毒。主治:癰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