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圍瘡藥」中包含「雄黃」,其主要作用是燥濕解毒、殺菌消炎。雄黃對於處理由濕熱或感染引起的皮膚病、癤腫等症狀具有顯著效果。然而,由於雄黃有毒性,使用時必須謹慎,以免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圍瘡藥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涼,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圍瘡常伴有濕熱浸淫,瘙癢難忍,白礬能有效清除濕熱,緩解瘙癢症狀。
- 收斂生肌:白礬性澀,能收斂瘡口,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此外,白礬還具有殺菌消炎的作用,能抑制細菌感染,預防瘡口感染。
綜上所述,白礬在圍瘡藥中起到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圍瘡。
圍瘡藥方劑中包含白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收斂止血: 白芨性寒、味甘苦,入肺、肝、腎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圍瘡多因外傷或感染引起,常伴有出血、潰瘍等症狀,白芨可有效止血,促進傷口癒合。
- 消腫止痛: 白芨亦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圍瘡引起的紅腫、疼痛等症狀,亦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白芨在圍瘡藥方劑中扮演著收斂止血、消腫止痛的重要角色,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減輕患者痛苦。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圍瘡藥」
中藥方劑「圍瘡藥」主要成分包括雄黃、白礬和白笈,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消腫生肌、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等功效。主治功效為腫瘍瘡癤:腫瘤、瘡和癤。
組成介紹
雄黃:味辛、溫有毒,歸心、肝經。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可治療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
白礬:味苦、性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止血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等症狀。清熱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
白笈:味苦辛、氣寒,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等功效。白及能促使血小板聚集,適用於經期、創傷性出血。能抑制纖維蛋白溶解,以及增強血小板因子Ⅲ的活性,促進血栓形成,促進凝血,加快血液凝固。白及為外瘍消腫生肌之要藥,治金瘡不瘥,癰疽方中多用之。能滋養肝腎,補血止血,兼具疏通經絡、消散瘀血、活化氣血之功,常被用於治療經期不調、痛經、瘀血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圍瘡藥」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消腫生肌、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等功效。主治功效為腫瘍瘡癤:腫瘤、瘡和癤。
傳統服藥法
雄黃、白礬、白及各等分。
上為細末,瓷瓶收貯。
雞蛋清或米醋調勻,圍於瘡腫四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圍瘡藥, 出處:《丸散膏丹集成》。 組成:雄黃、白礬、白及各等分。 主治:腫瘍瘡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