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消丸

盆消丸

PEN X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肺經 16%
脾經 16%
心經 11%
腎經 10%
大腸經 7%
胃經 5%
小腸經 5%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盆消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等。其組成中包含芒硝,主要是因為芒硝具有良好的瀉下作用和消腫功效。芒硝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硫酸鈉,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體內的多餘水分與毒素,特別適用於因水腫引起的不適症狀。

在盆消丸的配方中,芒硝的加入有助於調和其他藥材的效果,增強整體功效。芒硝的寒性質也能平衡其他藥材的溫熱性,達到治療效果上的協同作用。此外,芒硝的清熱解毒特性使其在治療熱毒所致的腫脹方面特別有效。因此,芒硝在盆消丸中的作用不僅限於利水,還能清理體內的熱邪,有助於病情的緩解與恢復。

盆消丸是一款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婦科疾病。其組成中包含鉛霜(即鉛的衍生物),這在當代醫療中引起了不少爭議。鉛霜的主要成分為四氧化三鉛,傳統上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然而,鉛的毒性在現代醫學中受到廣泛認識,長期攝入鉛可導致中毒,對人體的神經系統、腎臟和血液系統產生嚴重影響。

使用鉛霜的原因可追溯至古代對中藥的理解和使用。在當時,醫學知識有限,許多藥材的效果是基於經驗而非科學實證,鉛霜被認為能有效治療某些症狀。然而,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於藥材安全性和副作用的研究越來越深入,部分含有鉛的中藥方劑已被禁用或限制。因此,對於盆消丸的使用應持謹慎態度,必要時需考慮替代的安全療法。

盆消丸中加入硃砂,源於其「鎮心安神」之功效。硃砂性寒,入心經,能鎮心安神,平肝熄風,且有解毒止痛之效。古人認為,婦科疾病多因心神不寧、肝氣鬱結而致,而盆消丸所治之症,多屬此類。

硃砂具有鎮靜作用,能緩解焦慮、失眠、心悸等症狀,同時能平息肝火,舒緩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因此,硃砂在盆消丸中起到鎮心安神,緩解疼痛,改善婦科疾病的作用。

盆消丸中加入續隨子葉,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通利水道,消腫止痛: 續隨子葉味辛、性溫,具有通利水道、消腫止痛的功效。其可促進尿液排泄,降低膀胱內壓力,緩解因尿路感染、結石等引起的膀胱疼痛。
  2. 活血化瘀,散結消癥: 續隨子葉亦有活血化瘀、散結消癥之效,可用於治療因血瘀、痰溼阻滯而導致的盆腔腫塊、疼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續隨子葉在盆消丸中發揮着通利水道、消腫止痛、活血化瘀、散結消癥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盆腔相關疾病的症狀。

盆消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婦女的某些病症,如月經不調、痛經等。在其組成中,青黛是一種重要的藥材,主要源自於靛青的葉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青黛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靛藍和靛酚,這些成分具有抗炎和抗菌的特性,能有效抑制病菌生長,幫助清除體內的熱毒。此外,青黛對於活血化瘀有很好的效果,對於因血瘀引起的疼痛和不適症狀有明顯緩解作用。因此,在盆消丸中添加青黛,有助於調理氣血,促進經絡通暢,從而達到消腫、減輕疼痛的效果。

總而言之,青黛的加入使得盆消丸在治療月經相關疾病時,能夠更有效地發揮其療效,增強整體方劑的調理和治療能力。

盆消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一些婦科疾病,特別是與濕熱下注有關的病症。其組成中包含白礬,這是因為白礬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收斂的功效。白礬在中醫中被認為能有效治療因濕熱所引起的陰道分泌物過多、患者常伴隨煩熱、小腹脹痛等症狀。

白礬的化學成分包含硫酸鋁鉀,能促進身體的代謝功能,並幫助抑制病菌的生長,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此外,白礬在調理婦女生理週期方面具有良好效果,有助於穩定月經,改善女性的整體健康狀態。因此,將白礬納入盆消丸的組成,有助於強化其治療的效果,使其能更有效地針對濕熱所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

盆消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其中的輕粉(也稱為輕粉和、輕粉)是一種特殊的礦物藥,主要成分為砷化物,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在此方劑中的使用,主要是由於輕粉能夠有效地促進體內的毒素排出,減少炎症反應,其解毒作用與消腫效果使得盆消丸更具療效。

輕粉在中醫理論中具「入肝、入腎」的特性,能夠有效通絡,增加血液循環,進而促進腫脹和毒素的消散。此外,輕粉也有助於平衡脾胃的功能,增強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由於其具有快速消腫和清熱的功效,輕粉的加入使盆消丸在應對熱毒造成的腫脹時更加有效。然而,由於輕粉含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嚴格掌握劑量,以避免造成副作用。

盆消丸是一種常用於治療婦科疾病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冰片,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冰片具有清涼、止痛的特性,能有效緩解因盆腔炎、月經不調等引起的疼痛,對於減輕患者的不適感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冰片能促進血液循環,具有活血化瘀的功能,對於調節月經及處理相關症狀有一定幫助。再者,冰片的芳香氣味,具備醒神提神的作用,能提升治療過程中的舒適感,對患者的心理狀態也有正面影響。此外,冰片在中藥方劑中常被用作引經藥,使得其他藥材的效果更為強化,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冰片在盆消丸中的添加,不僅有助於針對病症本身的治療,還能改善患者的整體感受,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盆消丸是中醫用於治療婦科疾病的方劑,其中含有麝香,這是由於麝香在中醫理論中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化瘀通經的效果。麝香的氣味辛辣,能夠激發人體的陽氣,促進氣血的流動,從而有助於緩解因血瘀引起的疼痛。例如,對於痛經或盆腔炎等症狀,麝香能有效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減少瘀血積聚,從而緩解疼痛和不適。此外,麝香還被認為有安神鎮靜的作用,可以幫助調節情緒,增強治療的整體效果。因此,麝香的添加使盆消丸在調理女性健康方面具備了更全面的功效。綜合來看,麝香的獨特性質與盆消丸的療效相輔相成,提升了方劑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盆消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哽氣,咳嗽痰熱」,意指幼兒因痰熱壅滯,導致氣機不暢、咳嗽頻作,甚或呼吸不順、咽喉如有物阻(哽氣)。古代醫家認為,此證多因小兒臟腑嬌嫩,肺脾功能未充,易受外邪或飲食積滯化熱,煉津為痰,痰熱互結,上擾肺系所致。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分類與協同作用

  • 瀉熱化痰

    • 盆消、馬牙消、甜消:為不同種類的芒硝,性寒味鹹苦,具瀉熱通便、軟堅散結之功,旨在清除腸胃積熱,從下焦導出痰熱。
    • 白礬(燒):燥濕化痰,助化解黏稠痰液。
  • 清熱解毒

    • 青黛、鉛白霜:清肝肺鬱熱,解毒利咽,針對痰熱上攻之咽喉不適。
    • 續隨子:辛溫有毒,但少量用可逐水消痰,助通利氣道。
  • 鎮驚開竅

    • 丹砂(硃砂):鎮心安神,防止痰熱擾神致驚。
    • 龍腦、麝香:芳香走竄,開竅醒神,助宣通肺氣,緩解氣逆咳嗽。
  • 攻逐痰涎

    • 膩粉(輕粉):辛寒有毒,性烈而功專逐痰涎,與消類藥物共破痰結。

2. 組方思路
全方以「瀉熱逐痰」為核心,利用消類藥物瀉下通腑,導熱從大便出;配伍青黛、鉛白霜等清上焦痰熱;佐以麝香、龍腦開宣氣機,使痰化氣順。硃砂、輕粉雖有毒,但古人用之微量,取其「以毒攻痰」之效。粳米飯為丸,緩和藥性,顧護脾胃。

3. 治療原理
痰熱膠結於肺,阻塞氣機,引發咳嗽、哽氣。本方通過三途徑化解:

  • 下瀉:芒硝類通腑瀉熱,釜底抽薪;
  • 中消:白礬、續隨子直接消痰;
  • 上宣:麝香、冰片開竅,助肺氣宣發。
    諸藥配合,使痰濁得下,熱邪得清,氣機得暢,症狀自除。

(注:鉛白霜、硃砂、輕粉等含重金屬成分,現代應用需嚴格評估安全性。)

此方體現古代兒科「峻藥輕投」的特色,以猛藥治急證,但劑量控制謹慎,丸劑緩圖,符合小兒「易虛易實」的生理特點。

傳統服藥法


盆消1錢,馬牙消1錢,甜消1錢,鉛白霜1錢,丹砂1錢,續隨子1錢,青黛1錢,白礬(燒汁盡)1錢,膩粉1錢,龍腦1字,麝香1字。
上為細末,粳米飯為丸。
每服1丸,3歲以上如雞頭子大,2歲以下如梧桐子大,2-3個月兒如小豆大,並用茶湯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較強的刺激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咳嗽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盆消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五。 組成:盆消1錢,馬牙消1錢,甜消1錢,鉛白霜1錢,丹砂1錢,續随子1錢,青黛1錢,白礬(燒汁盡)1錢,膩粉1錢,龍腦1字,麝香1字。 主治:小兒哽氣,咳嗽痰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