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白調散

雞白調散

JI BAI DI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6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肺經 15%
脾經 15%
心經 12%
腎經 9%
大腸經 6%
膀胱經 5%
胃經 3%
小腸經 3%
膽經 2%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胃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雞白調散方中使用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驚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之效。雞白調散主治小兒驚癇、夜啼、不眠等症狀,而硃砂能有效平息驚悸、安神定志,緩解小兒因驚恐、發熱而引起的不安。
  2. 解毒清熱: 硃砂亦有解毒清熱的功效。雞白調散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黃芩、黃連等,硃砂可與之相輔相成,加強清熱解毒之力,從而達到治療小兒發熱、驚癇等症。

雞白調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苦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因濕邪內蘊引起的皮膚瘙癢、皮疹等症狀。雞白調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白礬的加入可有效緩解病症。
  2. 收斂止血: 白礬還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以幫助收斂皮膚,減少滲出,並促進傷口癒合。對於一些伴有滲出、糜爛的皮膚病,白礬的加入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雞白調散中加入粉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止癢生肌: 粉霜性涼,味甘,具有清熱燥濕、止癢生肌的功效,與雞白調散其他藥物如白鮮皮、蛇牀子等,共同發揮消炎止癢,促進創口癒合的作用。
  2. 緩解皮膚乾燥: 雞白調散主治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粉霜中含有滑石等成分,可以滋潤乾燥的皮膚,減輕瘙癢和刺激,有助於改善病症。

粉霜的加入,在雞白調散中發揮了潤膚止癢,清熱生肌的輔助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雞白調散中加入鉛霜,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功效。鉛霜性寒,味甘,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熱毒瘡瘍、濕疹、皮炎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此外,鉛霜還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滲出,對於潰瘍、糜爛等症狀亦有改善。

然而,鉛霜為重金屬,長期使用會積累體內,對人體造成嚴重損害,包括肝腎功能損傷、神經系統損害、骨骼異常等。因此,雞白調散中加入鉛霜,應嚴格遵循醫囑,不可擅自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雞白調散中包含輕粉,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對於因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等,具有較好的療效。雞白調散整體以清熱解毒為主,輕粉的加入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力,有助於消腫止痛,改善皮膚病症。
  2. 燥濕止癢: 輕粉具有一定的燥濕止癢作用,可有效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在雞白調散中,輕粉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更好地發揮其燥濕止癢之效,達到祛除濕邪、止癢止痛的目的。

總體而言,輕粉在雞白調散中起到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

雞白調散方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祛風止痛: 白附子性溫,味辛,入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雞白調散主治風寒濕痺,症見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白附子可溫經散寒,解除痺痛,改善肢體活動功能。

2. 燥濕化痰,解毒止癢: 白附子兼具燥濕化痰、解毒止癢的功效。雞白調散方中加入白附子,可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痰濕阻滯、皮膚瘙癢等症狀,起到化痰止癢、消腫止痛的作用。

雞白調散中包含全蠍,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息風止痙: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的功效,可治療小兒驚風、抽搐、口眼歪斜等症狀。雞白調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全蠍的息風止痙作用可以起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2. 通絡止痛:全蠍還具備通絡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雞白調散中包含的其它藥材,如羌活、防風等,也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全蠍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雞白調散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雞白調散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症狀包括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發熱頭痛等,冰片可以清熱解毒,緩解這些症狀。
  2. 開竅止痛:冰片具有開竅醒神、止痛消腫的功效。雞白調散中加入冰片,可以起到開竅止痛的作用,緩解鼻塞、頭痛等症狀。

雞白調散中包含麝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開竅醒神、闢穢解毒的功效。

麝香氣味芳香濃烈,能通達腦竅,開竅醒神,用於神昏不醒、痰迷心竅等症狀。

此外,麝香亦具有闢穢解毒的作用,能驅散濁氣,消炎止痛,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疾病。

雞白調散方劑以雞白為君藥,主治小兒驚癇、發熱、煩躁不安等症狀,加入麝香能增強其開竅醒神、闢穢解毒的功效,使療效更為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小兒傷寒傷風,發寒熱似瘧,久不癒,漸變骨間蒸熱」,其核心病機為外感風寒未解,邪氣深入,鬱而化熱,漸成裡熱或虛熱證候。小兒臟腑嬌嫩,易感外邪,若正虛或誤治,外邪久留,可從表入裡,化熱耗陰,導致「骨間蒸熱」(類似陰分伏熱或虛勞發熱)。方中既含解表蠍梢、白附子,又配清熱解毒之品,顯示其針對「表邪未盡,裡熱已生」的複合病機。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祛風通絡,解表透邪

    • 白附子、蠍梢:辛溫走竄,祛風痰、通經絡,針對表邪未解或風痰內阻之證,尤其適用於小兒驚風痰壅。
    • 麝香、龍腦:芳香開竅,助藥力透達,協同解表並引諸藥入裡。
  2. 清熱解毒,涼血鎮驚

    • 朱砂:鎮心安神,清心火,治熱擾心神之煩躁。
    • 粉霜、鉛白霜、輕粉:均為金石類藥,傳統用於清熱解毒、殺蟲,但多含毒性,推測用於頑熱或痰熱蘊結。
    • 白礬(枯):燥濕化痰,斂瘡解毒,或針對痰熱膠結。
  3. 調和陰陽,透達伏熱

    • 鐵華粉(鐵屑加工品):傳統認為能養血平肝,或用以治血虛內熱。
    • 雞子白、井花水:雞子白性涼潤,井花水性寒沉降,二者調服可清熱滋陰,並緩解金石藥之燥烈。

三、方劑配伍特點

  • 表裡兼顧:解表藥與清裡熱藥並用,反映「先表後裡」或「表裡雙解」思路。
  • 毒藥攻邪:輕粉、粉霜等峻烈之品量少而配鎮驚藥(朱砂),可能是針對頑固性熱毒或痰熱壅盛;然需注意此類藥現代臨床已罕用。
  • 佐制之法:雞子白、井花水調服,既可清熱,又能減毒,顯示古人用藥的緩衝智慧。

四、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可能通過以下路徑起效:

  1. 解表透邪:蠍梢、白附子祛風,開泄表鬱,防邪內陷。
  2. 清熱涼血:金石藥直折裡熱,朱砂安神防驚厥。
  3. 化痰通絡:白礬、蠍梢化痰通絡,針對痰熱阻滯之「蒸熱」。
  4. 滋陰調和:雞子白、井花水養陰潤燥,防金石藥傷陰。

總結:此方反映古代「以毒攻毒」之思維,針對小兒外感遷延、熱毒內蘊之證,結合了解表、清熱、鎮驚、化痰等法,然其毒性成分需審慎評估現代應用。

傳統服藥法


朱砂(水飛)1錢,白礬(枯)1錢,鐵華粉1錢,粉霜1錢,鉛白霜1錢,輕粉2錢,白附子2錢,蠍梢6個,龍腦、麝香各少許。
上為末。
每服半錢,入雞子白、井花水共約1茶腳,調勻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毒性,使用時應慎重。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雞白調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七。 組成:朱砂(水飛)1錢,白礬(枯)1錢,鐵華粉1錢,粉霜1錢,鉛白霜1錢,輕粉2錢,白附子2錢,蠍梢6個,龍腦、麝香各少許。 主治:小兒傷寒傷風,發寒熱似瘧,久不癒,漸變骨間蒸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