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追疔飛龍奪命丹」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疔瘡」,屬中醫外科險惡之症。疔瘡多因火毒蘊結、熱毒熾盛,或外感邪毒,發於肌膚,其勢迅猛,易走黃(敗血症)危及性命。古人以「飛龍奪命」為名,喻其藥效迅猛,能追疔毒、拔邪外出,防毒邪內攻。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解毒攻毒、開竅通絡、消腫潰堅」為核心,組方邏輯嚴謹:
解毒攻毒
- 雄黃:辛溫大毒,直折火毒,殺蟲辟穢,為治癰疽疔瘡要藥。
- 蟾酥:辛溫有毒,攻毒散腫,通陽開竅,能拔深伏之邪。
- 蜈蚣(炙):性猛走竄,善攻毒結,通絡散瘀,「以毒攻毒」之代表。
開竅透邪
- 麝香:辛香走竄,通十二經,開毛竅、透毒外出,助藥力速達病所。
- 冰片:辛涼透散,清熱止痛,與麝香協同,引藥入絡,促邪發散。
斂瘡消癰
- 枯礬:酸澀寒,收濕斂瘡,防毒邪擴散,兼止血之效。
- 輕粉:辛寒有毒,外用殺蟲攻毒,內服(微量)逐水通便,使毒從二便解。
鎮心安神
- 辰砂(朱砂):甘微寒,清心鎮驚,衣者護心防毒內攻,兼解毒之效。
引藥與賦形
- 蜒蛐(蝸牛)搗膏:鹹寒清熱,軟堅消腫,為製丸黏合之劑,亦助解毒。
- 蔥白、熱酒送服:蔥白辛溫通陽,酒行藥勢,助發汗透邪,使毒隨汗泄。
三、治療機轉推論
此方以「汗法」為先導,藉酒力與辛香之藥(麝香、冰片、蔥白)開腠理,迫毒外透;再以蟾酥、蜈蚣、雄黃等峻藥直攻毒根,瓦解堅結;輕粉、枯礬分消二便,導毒下行;辰砂護心防變,標本兼顧。諸藥協同,內消外透,奪命於頃刻,故名「飛龍奪命」。
結語
此方展現中醫「以毒攻毒、給邪出路」之思維,針對疔瘡急症,藥專力猛,直搗病所,體現古代外科用藥之峻烈與精準。然其組方多涉毒性藥物,現代應用須究其機理,謹慎斟酌。
傳統服藥法
辰砂1錢,雄黃1錢,蟾酥1錢,蜈蚣(炙)1錢,枯礬1錢,輕粉2分,麝香5分,冰片2分。
上為末,蜒蛐搗膏為丸,如大豆大,辰砂為衣。
如遇疔瘡惡症,用蔥白2根同此丹5丸嚼爛,熱酒送下。以衣覆患處,出汗為妙,其酒隨量飲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追疔飛龍奪命丹,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一。 組成:辰砂1錢,雄黃1錢,蟾酥1錢,蜈蚣(炙)1錢,枯礬1錢,輕粉2分,麝香5分,冰片2分。 主治:疔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