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湯

三化湯

SAN HUA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中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偏寒 (0.60)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5%
脾經 15%
胃經 15%
肝經 10%
心經 10%
腎經 5%
膀胱經 5%
肺經 5%
心包經 5%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大腸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肺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三化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其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消脹之功效。三化湯主治痰濕阻滯,脾胃不和之證,厚朴可針對痰濕阻滯,使其得以宣通,解除脾胃之鬱滯。
  2. 降氣止嘔: 厚朴還具有降氣止嘔之效。三化湯常用於治療嘔吐、呃逆等症狀,厚朴可通過降氣止嘔,緩解嘔吐症狀,改善患者的病情。

三化湯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在於其瀉熱通便的作用。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涼血、解毒的功效。三化湯主治濕熱蘊結,氣機不暢,導致的腹痛、腹脹、便祕、小便不利等症狀。而大黃在此方劑中,正是藉由其瀉熱通便的作用,幫助清熱解毒,促進腸道蠕動,使積滯得以降解,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三化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消積,寬胸散結: 枳實性苦、酸,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寬胸散結的功效。三化湯主要治療氣滯痰凝、胸悶脅痛、脘腹脹滿等症狀,而枳實能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有助於消散痰飲積聚,緩解胸悶、腹脹等不適。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枳實與三化湯中的其他藥物,如厚朴、半夏等,共同作用,能更有效地達到化痰、理氣、止痛的功效。枳實的理氣作用,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增強整體療效。

三化湯中加入羌活,主要是基於其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

羌活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發散風寒、止痛的作用,能夠有效治療風寒表證所引起的頭痛、身痛、惡寒、發熱等症狀。三化湯本身用於治療寒濕痺痛,而羌活的加入,可以幫助驅散寒邪,舒筋活絡,進一步達到止痛的效果,同時也能改善寒濕所致的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三化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三化湯主治範疇集中於「中風入臟」後形成的內實熱盛、二便不通之證,其核心病機為:

  1. 邪熱內結、腑氣不通
    • 「中風入臟」指風邪或痰熱內陷臟腑,導致氣機壅滯,化熱成實,進一步阻塞腸腑與三焦,見「二便不通」「陽明發狂譫語」。
    • 「唇緩舌強」「九竅俱閉」為風痰熱邪閉阻經絡,氣血逆亂之象。
  2. 陽明腑實為標,風痰熱為本
    • 方中強調「不見虛症」,說明此證屬純實無虛,津液未傷,故可峻下通腑,急瀉熱結以開竅醒神。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解析

  • 大黃(5錢)
    • 苦寒沉降,為瀉下攻積要藥,直入陽明胃腸,蕩滌實熱積滯,兼化瘀血、清熱解毒,針對「熱勢極盛」「燥閉」。
  • 牽牛(5錢,黑白丑)
    • 苦寒有毒,瀉下逐水之力峻猛,能通利二便,驅逐痰飲水濕,協同大黃加強瀉熱通腑之效,兼除「中風內有便溺阻隔」。
  • 朴硝(5錢,後下)
    • 鹹寒軟堅,潤燥通便,與大黃相須為用,增強瀉熱攻積之力,專治「大腸燥閉」,並借其滲透之性引邪從二便出。

2.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 「三化」之意
    • 一化熱結(大黃)、二化水濕(牽牛)、三化燥屎(朴硝),三藥協力分消邪氣,開通腑氣,使邪有出路。
  • 通腑以開竅
    • 中風閉證因熱結陽明,濁氣上攻心神則見「譫語」,腑氣不通則經絡氣血壅滯。方以瀉下為法,符合「釜底抽薪」之理,腑氣通則氣血自調、痰熱自降。
  • 峻下逐邪的適用條件
    • 此方專為實熱閉結而設,須見脈實、腹滿、便秘等陽明腑實證,若屬氣虛或陰虧之中風則不宜。

3. 煎服法特點

  • 朴硝後下:保留其軟堅潤下之性,避免久煎失效;
  • 「不拘時候」服:強調急下存陰,不必拘泥於常規服藥時間,契合急症處理原則。

總結

三化湯以通腑瀉熱為核心,透過大黃、牽牛、朴硝的協同作用,迅速解除陽明腑實與痰熱壅滯,間接緩解中風閉證的竅閉、譫語等標症。其設計體現「六腑以通為用」的治療思維,唯須嚴格辨證,確屬「內實熱結」方可投用。

傳統服藥法


大黃5錢,牽牛5錢,樸消5錢。
嚼碎。水1盞半,煎1盞,卻下消,煎1-2沸,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化湯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三化湯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氣喘大便秘結癲狂狂躁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多痰半身或下肢麻木舌頭僵硬,活動不靈

相同名稱方劑


三化湯,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一引《德生堂方》。 組成:大黃5錢,牽牛5錢,朴消5錢。 主治:諸卒中風,不省人事,痰喘上壅,一切危急之證,大便秘結,至5-7日不利。

三化湯,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厚朴、大黃、枳實、羌活各等分。 主治:中風入臟,邪氣內實,熱勢極盛,二便不通;及陽明發狂譫語;中風內有便溺之阻隔者;中風九竅俱閉,唇緩舌強;大腸燥閉,不見虛症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