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七味鴨方劑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為了其滋陰涼血的作用。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養血止血等功效。七味鴨方劑常用於治療熱病傷陰、血熱妄行等症狀,生地黃的加入可緩解熱邪對人體的損傷,清熱涼血,並滋養陰液,使機體恢復平衡。
此外,生地黃還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的吸收和療效的發揮。
七味鴨方劑中使用熟地黃,主要是基於其補益氣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熟地黃為地黃經炮製後所得,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其補血作用較生地黃更強,能補益精血,填精益髓,且兼具滋陰潤燥之效。
七味鴨方劑多用於治療氣血不足、陰虛燥熱、腰膝痠軟等症狀,而熟地黃正好可以補益氣血,滋陰潤燥,從根本上改善這些病症,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七味鴨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改善氣血循環: 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鴨肉性涼,味甘,具有滋陰清熱、利水消腫的功效。二者合用,可以相互協調,既能補益氣血,又能清熱解毒,達到滋補強壯的效果。
2. 改善鴨肉的口感: 當歸獨特的香味,可以有效去除鴨肉的腥味,並增加其鮮美程度,提升整體口感,使藥膳更易被人接受。
七味鴨方劑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寧心安神,健脾益氣: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鴨肉性涼,入脾胃經,能滋陰養胃。將茯神與鴨肉搭配,可起到平衡鴨肉的寒性,並增強其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適用於心神不寧、脾胃虛弱者。
- 輔助藥效,提高療效:七味鴨方劑通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脾胃虛弱等症。茯神能夠安神定志,輔助鴨肉滋陰養胃,共同達到改善睡眠、增強食慾的效果,提高整體療效。
七味鴨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鴨肉性涼,加入白朮可中和其寒性,補脾益氣,防止因食用鴨肉過多而導致脾胃虛寒。
- 化濕止瀉:白朮具有燥濕利水之功效,可幫助祛除體內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防止因食用鴨肉而導致的濕邪困脾、腹瀉等症狀。
綜上所述,白朮的加入不僅可補脾益氣,更能化濕止瀉,與鴨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補強壯、健脾利濕的功效。
七味鴨方劑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鴨肉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滋陰清熱、補虛健脾的作用。兩者配伍,可增強清熱化痰的效果,適用於熱邪犯肺、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 潤肺止咳: 川貝母能潤肺止咳,而鴨肉則具有滋陰潤肺的功效。兩者合用,能更好地發揮潤肺止咳的作用,對於燥熱傷肺、咳嗽痰黏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七味鴨方劑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地骨皮性寒,味甘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七味鴨方劑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發熱、口渴、咽痛、皮膚紅腫等症狀,地骨皮可以有效清熱解毒,緩解這些症狀。
- 滋陰生津: 地骨皮能滋陰生津,潤燥止渴,對於熱病傷津、口渴咽乾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七味鴨方劑中可能加入地骨皮,也考慮到了滋陰生津的作用,以緩解熱毒對機體的損傷。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生地3錢,熟地3錢,歸身3錢,茯神3錢,白朮(土炒)3錢,川貝母2錢,地骨皮4錢。
用老鴨1只,去毛,原湯洗淨,去肚雜,不可再見水。將前藥加陳甜酒1碗,生曬醬油3酒杯,同入鴨肚內縫緊,用瓦蓋盆盛貯,盆內不可放水,蓋好,以棉紙將盆蓋縫封固,放在鍋內,亦不可放水
虛損:雍正二年,客自江西回廣,有兄弟二人,弟患虛損垂危,即到城鎮,不能停泊延醫,又無方藥可服,唯有待斃而已。客憫之,出此方,令其兄照法制與服之,竟得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七味鴨是一道中藥方劑,具有滋陰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陰虛勞傷、咳嗽痰喘等症狀。但是,七味鴨中含有生地黃、熟地黃等中藥材,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因此,孕婦、月經期間的女性以及有出血傾向的患者不宜服用。此外,七味鴨中的川貝母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服用七味鴨時,需要注意用量,不可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七味鴨, 出處:《驗方新編》卷十一。 組成:生地3錢,熟地3錢,歸身3錢,茯神3錢,白朮(土炒)3錢,川貝母2錢,地骨皮4錢。 主治:陰虛勞傷,咳嗽痰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