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寒補氣湯

GAN HAN BU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法律》卷二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肺經 15%
腎經 12%
胃經 11%
肝經 8%
脾經 8%
小腸經 7%
心包經 7%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心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甘寒補氣湯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本: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甘寒補氣湯以甘寒之性清熱解毒,但同時需補益氣血以助正氣抗邪。人參的補氣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補氣固本的療效。
  2. 緩解寒涼之性:甘寒補氣湯以寒涼藥物為主,如黃連、黃芩等,容易造成脾胃虛寒。人參溫補脾胃,可緩解寒涼之性,防止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害,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藥效。

甘寒補氣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潤肺,清熱生津: 麥門冬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之效。方劑中若出現肺氣不足,津液虧損,出現口渴、乾咳、痰少等症狀,則可藉由麥門冬來滋潤肺陰,清熱生津,緩解上述不適。
  2. 養心安神,生津止渴: 麥門冬亦有養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當心陰不足,導致心神不寧時,麥門冬可以滋養心陰,安定心神,改善心神不寧的狀況。

甘寒補氣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因其具備以下特點:

  1. 補氣健脾: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補中益氣、固表止汗之功效,可改善脾胃虛弱,提升元氣,為甘寒補氣湯中補氣之要藥。
  2. 協調藥性: 甘寒補氣湯中多用寒涼藥材,如生地、麥冬等,以清熱涼血,但容易傷脾胃。黃耆則能溫補脾胃,協調寒涼藥性,避免寒涼過度而傷正氣,使藥效更佳。

甘寒補氣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氣虛所致的症狀: 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對於氣虛所致的頭暈目眩、心悸氣短、面色蒼白、自汗盜汗等症狀,白芍能起到滋陰補氣、緩解氣虛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甘寒補氣湯以補氣為主,白芍的加入,既能緩解氣虛,又能協調藥性,避免補氣過度而導致燥熱。同時,白芍還能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增強療效,例如與黃芪搭配,更能補氣固表,止汗斂陰。

甘草在甘寒補氣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百藥的功效。它能緩和其他藥材的寒性,使其更易於被人體吸收,避免藥性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2. 增強補氣效果: 甘草能益氣補脾,與其他補氣藥材協同作用,增強補氣功效。它能幫助脾胃運化水谷精微,使氣血生化充足,達到補益氣血的效果。

甘寒補氣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考量其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其清熱涼血的功效,可緩解因氣虛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同時也能滋陰生津,改善氣虛導致的津液不足,進而達到補氣的效果。

總之,生地黃在甘寒補氣湯中,不僅能清熱涼血,更能滋陰生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補氣的效果。

甘寒補氣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對於一些因熱毒蘊結,血瘀阻滯所致的症狀,例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皮膚紅腫等,牡丹皮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2. 緩解藥性燥烈: 甘寒補氣湯中多含有溫補藥材,如人參、黃芪等,這些藥材性質偏溫燥,容易造成燥熱上火。牡丹皮的寒涼之性,可以起到緩解藥性燥烈,防止藥物過於溫燥傷陰的作用。

因此,牡丹皮在甘寒補氣湯中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以及緩解藥性燥烈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更利於患者的康復。

甘寒補氣湯中加入淡竹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尿: 淡竹葉性味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利尿、除煩止渴的功效。甘寒補氣湯常用於治療氣虛伴有熱症,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小便不利等,淡竹葉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緩解熱證,幫助補氣藥更好地發揮作用。
  2. 降火生津: 淡竹葉還能降火生津,緩解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甘寒補氣湯中往往含有滋補氣血的藥物,如人參、黃芪等,容易導致燥熱,而淡竹葉的清熱解毒之效,可防止滋補藥燥熱傷陰,起到平衡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甘寒補氣湯」

甘寒補氣湯由人參、麥門冬、黃耆、白芍、甘草、生地黃、牡丹皮、淡竹葉等八味中藥組成,具有補氣生津、清熱除煩、養陰清熱的功效,主治中寒服用藥物後,所有症狀已消退,但仍有經絡間阻滯,服辛溫藥物仍不能完全通暢的病症。

甘草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肺、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

白芍

  • 性味:苦、酸,微寒
  • 歸經:肝、脾經
  • 功效:平肝息風、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清熱散結等。

淡竹葉

  • 性味:甘、寒
  • 歸經:心、小腸、腎經
  • 功效: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

黃耆

  • 性味:甘、溫
  • 歸經:脾、肺經
  • 功效:補氣固表、益氣升陽、利水消腫、排膿生肌等。

麥門冬

  • 性味:甘、寒
  • 歸經:心、肺經
  • 功效: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等。

牡丹皮

  • 性味:苦、寒
  • 歸經:心、肝經
  •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清熱瀉火、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

人參

  • 性味:甘、微溫
  • 歸經:脾、肺經
  • 功效:補氣固表、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

生地黃

  • 性味:甘、寒
  • 歸經:心、肝、腎經
  • 功效: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

總結

中藥方劑「甘寒補氣湯」由八味中藥組成,具有補氣生津、清熱除煩、養陰清熱的功效,主治中寒服用藥物後,所有症狀已消退,但仍有經絡間阻滯,服辛溫藥物仍不能完全通暢的病症。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麥冬1錢,黃耆(蜜炙)1錢2分,白芍1錢(酒炒),甘草(炙)7分,生地黃2錢,牡丹皮8分,淡竹葉(鮮者,取汁少許,更炒乾者)7分。
用水2大盞,煎至1盞,加梨汁少許熱服。無梨汁,用竹瀝可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甘寒補氣湯, 出處:《法律》卷二。 組成:人參1錢,麥冬1錢,黃耆(蜜炙)1錢2分,白芍1錢(酒炒),甘草(炙)7分,生地黃2錢,牡丹皮8分,淡竹葉(鮮者,取汁少許,更炒乾者)7分。 主治:中寒服藥後,諸證盡除,但經絡間微有窒塞,辛溫藥服之,不能通快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