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丹

青龍丹

QING LO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九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4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胃經 26%
肝經 16%
腎經 12%
脾經 6%
大腸經 6%
小腸經 6%
肺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青龍丹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青龍丹多用於治療外感熱病,而青黛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熱邪對人體的侵襲。
  2. 消腫止痛: 青黛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幫助緩解熱病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青龍丹中加入青黛,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療效。

總之,青黛在青龍丹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清熱解毒,又可以消腫止痛,幫助患者更快康復。

青龍丹中包含硼砂,其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硼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青龍丹主治外感風熱,症狀包括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硼砂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消腫止痛: 硼砂還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青龍丹中其他成分如麻黃、石膏等也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與硼砂協同作用,可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青龍丹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降逆,止嘔止呃:丁香辛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對於寒邪犯胃,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呃逆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行氣止痛,溫腎助陽:丁香亦能行氣止痛,溫腎助陽,對於寒凝氣滯,腎陽不足引起的腹痛、腰膝冷痛等症狀,亦有一定幫助。

青龍丹中加入丁香,可協同其他藥物,增強溫中降逆,止嘔止呃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青龍丹中加入輕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瀉火止痛: 輕粉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止痛的功效。對於青龍丹所治的風寒咳嗽、痰熱壅肺等症,輕粉可以清熱化痰,消炎止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青龍丹中的麻黃、桂枝等藥物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而輕粉則可以清熱解毒,二者配合使用,可以達到表裡雙解,寒熱兼治的效果。同時,輕粉的加入,還可以防止麻黃、桂枝等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傷津耗氣。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龍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原方主治:「水氣,其勢甚危者」

  • 古代所稱「水氣」多指水濕停聚、水腫脹滿之證,甚則累及臟腑(如肺、脾、腎),可伴見喘息、胸腹脹急、浮腫等危候。
  • 「其勢甚危」提示此方用於急症,可能針對水濕壅盛、氣機驟閉之證,如痰涎壅肺致喘促、水腫迫肺而氣息不續等。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與功效

  • 薄荷(1兩6錢):辛涼疏散,宣通上焦,開鬱利竅,助氣機暢行。
  • 桔梗(5錢):宣肺祛痰,載藥上行,開提肺氣以利水濕。
  • 川芎(3錢):活血行氣,通達三焦,助水濕流通。
  • 皂莢(5分):辛咸開竅,滌痰通閉,峻逐痰涎。
  • 甘草(4分):和中緩急,調和諸藥,防皂莢峻烈傷正。
  • 細辛(4分):溫通少陰,散寒化飲,助陽氣化水。
  • 龍腦(冰片,5分):芳香走竄,開竅醒神,通閉散結。
  • 麝香(5釐):活血散結,通絡開竅,力猛效速。

2. 組方邏輯

  • 以「宣通」為核心
    • 上焦開鬱(薄荷、桔梗)→ 中焦行氣(川芎、甘草)→ 下焦通竅(皂莢、細辛)。
    • 結合麝香、冰片,貫穿三焦,開閉通塞,引濁邪外達。
  • 滌痰逐水
    • 皂莢為主,配伍桔梗、細辛,針對痰濕壅滯,直折水氣上逆之勢。
  • 急救醒神
    • 麝香、冰片香竄力強,適用於痰蒙清竅或氣機閉阻之危候。

3. 治療原理

  • 峻藥輕投:皂莢、麝香用量極輕,避其毒性而取其速效,蜜丸緩和峻烈之性。
  • 標本兼顧
    • 急則治標(開竅逐痰)→ 緩解水氣壅閉之急症;
    • 兼顧本虛(甘草護胃,川芎調血)→ 防攻伐過度。
  • 氣化水行:通過宣肺、溫通、滌痰,恢復三焦氣化功能,使水濕從汗、尿、痰涎分消。

總結論

青龍丹以「開閉通竅、滌痰行水」為治法,適用於水濕痰涎壅盛、氣機閉阻之危證,尤其偏重上焦肺氣閉鬱(如喘滿痰鳴)或痰蒙神昏者。組方體現「急症用猛藥,峻劑佐緩和」的古代急救思路。

傳統服藥法


薄荷1兩6錢,桔梗5錢,川芎3錢,皂莢5分,甘草4分,細辛4分,龍腦5分,麝香5釐。
上為末,煉蜜為丸。
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青龍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腎絲球腎炎咳嗽全身性水腫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青龍丹, 出處:《雞峰》卷十九。 組成:青黛1錢,硼砂1錢,白丁香2分,輕粉2分。 主治:水氣,其勢甚危者。

青龍丹, 出處:《名家方選》。 組成:薄荷1兩6錢,桔梗5錢,川芎3錢,皂莢5分,甘草4分,細辛4分,龍腦5分,麝香5厘。 主治:咳嗽痰喘不得卧。

青龍丹,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五。 組成:甘草1兩,貫眾1兩,茯苓1兩,乾葛1兩,龍腦1兩,薄荷葉1兩,藿香1兩,縮砂5兩(去皮),山茵陳葉6兩,寒水石6兩。 主治:小兒熱盛,一切血妄行。

青龍丹,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沙市方)。 組成: 青龍丹(《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沙市方)。)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沙市方)。組成:熟石膏20兩,輕粉4兩,水粉(煅)1兩2錢,正梅片4錢,水銀5錢,鉛(同水銀煅)5錢。主治:去腐拔毒生肌。 。 主治:去腐拔毒生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