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明散

生明散

SHENG MI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4.6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肺經 33%
脾經 16%
腎經 16%
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生明散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1. 溫中止痛: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效。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納呆等症,丁香能起到溫暖脾胃、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
  2. 芳香開竅:丁香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化濕止嘔之效。對於因濕濁阻滯、氣機不暢所致的頭昏腦脹、嘔吐等症,丁香能起到芳香開竅、醒脾化濕的作用。

因此,生明散中加入丁香,不僅能溫中止痛,更能芳香開竅,提升整體療效。

生明散中含有硼砂,其加入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解毒:硼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外感熱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硼砂可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2. 燥濕止癢:硼砂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可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疥瘡等皮膚病。其能抑制皮膚真菌的生長,並減輕皮膚炎症,達到止癢消腫的效果。

然而,硼砂屬於化學物質,長期使用或過量服用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副作用。因此,生明散的服用需遵醫囑,並不可自行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生明散」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生明散」主治「瞎眼後及年老眼目昏花」,其核心在於改善視力模糊、昏花不明的症狀,尤其針對因年齡增長或久病導致的眼部機能衰退。古代醫家認為此證或因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或因風熱翳障阻滯目絡,而此方以外用點眼法直接作用於局部,旨在「明目退翳」,恢復睛珠清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白丁香(即雀糞)

    • 性味:苦溫,具微毒,傳統用於「消積退翳」。其水飛製法可去除雜質,減輕毒性,保留細膩粉末,利於眼部吸收。
    • 作用原理:古人認為其辛散溫通之力可化翳障(如角膜混濁或老年性白內障初期),類似《本草綱目》載其「療目痛,決癰疖」,推測其可能透過輕微刺激性促進局部代謝,或藉礦物成分(如尿酸鹽)滲透散結。
  2. 南硼砂

    • 性味:甘涼,為「清熱解毒、防腐斂瘡」之品,外用可治目赤腫痛、翳膜遮睛。
    • 作用原理:硼砂溶水後呈弱鹼性,能輕微溶解黏膜分泌物,輔助清除眼部分泌物或黏附的翳膜;其清涼之性亦可緩解充血熱象。
  3. 蛤蜊載藥與曬製法

    • 配伍蛤蜊:取其「清熱明目」之性(如《本草求原》載蛤粉能「解熱燥濕」),可能與其富含碳酸鈣有關。曬製時,蛤蜊出水形成含藥滲出液,此液體可能具膠體特性,延長藥物附著眼表時間,增強療效。

三、全方配伍思維

此方結合「辛溫散翳」(白丁香)與「涼潤清熱」(南硼砂),一溫一涼,共奏退翳明目之效。白丁香攻堅消翳為君,南硼砂輔助清熱為臣,蛤蜊載藥兼引經為使。外用點眼法直達病所,符合古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思維,針對局部翳障(如老年性角膜混濁)或慢性炎症後的視力減退或有一定作用。

四、潛在機轉推測

從現代角度觀之,白丁香可能含微量酶類或礦物成分,促進角膜代謝;硼砂的抗菌抗炎作用或可減輕眼表慢性炎症;蛤蜊液或形成保護性膜層,緩解乾澀。然此方適用於「翳障初起」或「非感染性昏花」,若屬實火熾盛或角膜潰瘍者恐非所宜。

(註:以上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傳統中醫理論,未涉及現代臨床驗證。)

傳統服藥法


白丁香(揀淨,水飛過細末)1兩,南硼砂末(好者)3錢。
上為極細末,用大活蛤蜊1個,將藥末入蛤蜊內,又將蛤蜊放淨碗內,上蓋竹紙,勿佔灰塵,連碗曬令出水。
用骨簪點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生明散, 出處:《良朋匯集》卷三。 組成:白丁香(揀淨,水飛過細末)1兩,南硼砂末(好者)3錢。 主治:瞎眼後及年老眼目昏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