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梅砂丸中的硼砂,其添加乃因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硼砂性寒,味甘鹹,入心、肺經,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在梅砂丸中,硼砂可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清熱解毒,消散熱毒,並改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然而,硼砂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謹慎使用,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梅砂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梅砂丸記載主治「咽喉腫痛」,屬中醫「喉痹」範疇,其機理為熱毒或風熱壅滯咽喉,導致氣血不通、腫痛不適。本方以「含化」局部給藥,直接作用於患處,傳統認為可清熱解毒、消腫利咽,適用於急症輕症之咽喉熱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霜梅肉
- 為烏梅經鹽漬風乾而成,味酸澀、性平,傳統功效為「生津止渴、斂肺安蛔」,外用能「消腫斂瘡」。其酸味具收斂之性,可緩解咽喉黏膜腫脹;局部刺激唾液分泌,滋潤燥熱咽喉,兼助排毒。
- 現代視角:梅肉含有機酸(如檸檬酸),可能透過酸性環境抑制部分病原微生物,並促進黏膜收斂。
硼砂
- 味甘鹹、性涼,歸肺胃經,為傳統「清熱解毒、化痰利咽」要藥,外用治口瘡、喉痹。其性涼可清熱,鹹能軟堅散結,直接作用於咽喉以消腫止痛。
- 現代視角:硼砂(四硼酸鈉)具微弱抗菌消炎作用,可降低局部感染風險,緩解炎症反應。
配伍邏輯
- 酸涼協同:梅肉之酸收斂腫脹,硼砂之涼清熱解毒,兩者一收一清,共奏消腫之效。
- 局部給藥:含化法使藥效直達病所,利用唾液溶解藥物,形成藥液覆蓋咽喉黏膜,發揮即時緩解作用。
- 物理排毒:酸味刺激唾液分泌,兼有「蕩滌」咽喉之效,助於清除黏滯痰熱或外邪。
三、推論延伸應用
此方設計簡潔,針對咽喉腫痛屬「熱證」者(如輕度咽炎、扁桃體充血),尤適於不便煎藥之急症。若兼見痰熱,可加強化痰之品;若屬虛火或陰虛咽痛,則需配伍養陰藥。其原理體現中醫「急則治標」與「局部用藥」之思維。
傳統服藥法
霜梅肉1個,硼砂少許。
將砂納梅,含口中。酸水下,毒自解。或為丸如龍眼大,口中噙化更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梅砂丸,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霜梅肉1個,硼砂少許。 主治:咽喉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