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佛手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常用於舒緩咳嗽、潤喉及化痰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硼砂,這是由於硼砂具備一定的藥用價值和功能。硼砂,又稱為硼鉀鹽,具有清熱解毒、消炎的特性,能有效緩解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喉嚨不適及腫脹。
在佛手膏的製作中,硼砂通常是以少量添加,以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硼砂可以與其他成分如丁香、薄荷等相互配合,提升其鎮咳、化痰的效果。此外,硼砂的清涼特性對於喉嚨發炎及不適感有明顯的舒緩作用。因此,硼砂在佛手膏中的添加,不僅豐富了方劑的功效,而且也讓患者在使用時能夠獲得更佳的舒適感和療效。
總之,硼砂的加入使佛手膏在中醫藥治療中更具多樣性和有效性,是中醫方劑智慧的體現。
主治功效
眼內瘀肉,浮膜侵睛。
傳統服藥法
清麻油半斤,鉛丹3兩,柳白皮2兩(銼),皂莢刺49個,當歸半兩(末),白及1分(末),黃蠟半兩,朱紅1分,生緋帛5寸(燒灰,細研)。
上九味,先熬油令沸,下柳皮、皂莢刺,煎候赤黑色,以綿濾過,下丹煎,以柳蓖攪,候變黑色,即下諸藥末,攪令勻,滴水中成珠膏成,以瓷盒盛。
用故帛塗貼,1日2次。以愈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佛手膏,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二。 組成:硼砂。 主治:眼內瘀肉,浮膜侵睛。
佛手膏, 出處:《中藏經》卷六。 組成:大戟1兩,細辛1兩,蛇床子1兩,雄黃半兩,白膠香半兩,青州蠍半兩,黃柏半兩,黃丹半兩,白礬1錢。 主治:膿窠瘡。
佛手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 組成:清麻油半斤,鉛丹3兩,柳白皮2兩(銼),皂莢刺49個,當歸半兩(末),白及1分(末),黃蠟半兩,朱紅1分,生绯帛5寸(燒灰,細研)。 主治:一切瘡腫癤毒。
佛手膏, 出處:《中藏經》卷八。 組成:乳香(真者,研)半字,硇砂半字(研),麝香1字(研),當歸半錢(銼細),黃連1錢(去須稱,銼細),白礬半字(飛過,研細),白砂蜜4兩(須白砂者佳),青鹽1字(光明者,研)。 主治:眼生翳膜並胬肉,赤脈攀睛,翳暈,冷熱淚下,及眼眶赤爛。
佛手膏, 出處:《三因》卷十五。 組成:斑蝥7個(去翅足),巴豆7粒(去皮),杏仁2-7粒(去皮尖),紅娘子2-7個(去翅足),砒霜1錢(别研),盆消1錢,黃臘半兩,韶粉半兩,瀝青(研)半兩,硫黃3錢,黃丹3錢,膩粉(炒)10錢,綠豆1合,槐角3條,麻油4兩,亂發雞子大1兩。 主治:去黑紫瘡核。主治:麻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