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不二丸方劑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之效,能祛除脾胃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不二丸常用於治療脾胃濕熱、消化不良等症,蒼朮的加入可助於健脾利濕,促進消化吸收。
- 化濕止瀉: 蒼朮兼具化濕止瀉之功,能止瀉止痢,治療濕邪導致的腹瀉。不二丸常用於治療濕熱瀉痢,蒼朮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有效控制瀉痢症狀。
不二丸方劑中使用烏頭,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 溫陽散寒,通經止痛: 烏頭性熱,擅長溫經散寒,尤其對於寒邪阻滯經脈導致的疼痛,如風寒濕痹、寒凝氣滯等,有顯著的止痛效果。不二丸主治寒凝血瘀,痛經腹痛,烏頭的溫陽散寒作用,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 毒性與劑量: 烏頭雖毒性較強,但經過炮製處理後,毒性已大幅降低,且方劑中其他藥材具有解毒作用,如川芎、當歸等,可抵消烏頭的毒性。同時,醫師會嚴格控制用量,確保藥物安全有效。
總而言之,不二丸使用烏頭,是基於其溫陽散寒、通經止痛的功效,並結合炮製和劑量控制,以達致最佳療效。
不二丸方劑中包含羌活,主要是基於其祛風散寒、解表止痛的功效。
羌活味辛、苦,性溫,歸膀胱、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之效,尤其擅長治療風寒濕痹,如肩頸腰背疼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
不二丸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疼痛,而羌活的祛風散寒、解表止痛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蒼朮、川芎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不二丸中包含杏仁,主要原因如下:
- 潤肺止咳: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之效。對於因肺燥津虧、痰熱壅肺引起的咳嗽、喘息、痰多等症狀,杏仁能有效緩解。
- 消積化痰:杏仁亦能消積化痰,對於食積停滯、痰濁阻滯所致的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杏仁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不二丸中加入杏仁,可有效緩解因肺燥痰熱引起的咳嗽、喘息,並助消化,改善食積停滯帶來的不適。
「不二丸」方劑中包含「巴豆」,這主要與其所治疾病及藥性有關。
巴豆性峻烈,有瀉下攻積、消腫散結之效。由於「不二丸」主治頑固的積聚、腫瘤等症,這些疾病往往難以單靠溫和藥物攻克,故需藉助巴豆的強力瀉下作用,以攻堅克敵。
此外,巴豆還有引藥入內的功效,可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目的。但巴豆毒性較大,使用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不二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痘疹心法》,主治痘症(天花)順症過程中,因傷食(飲食積滯)導致腹脹滿悶、氣喘急促,兼見痘瘡色變暗淡或異常,且患兒煩躁不安者。中醫理論認為,痘毒外發需賴脾胃正氣推動,若傷食停滯中焦,氣機壅塞,則痘毒難透,甚至內擾心神。此方以「通下積滯、解毒透痘」為核心,通過瀉下實邪以恢復氣機升降,使痘毒順利外透。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巴豆(製過):
- 主攻「寒積通腑」。巴豆辛熱峻下,經黃連汁浸裹後壓去油脂(減緩毒性),保留其「破積攻痰、開竅逐水」之性,針對腹脹喘滿之實證。黃連汁炮製兼取其苦寒制衡巴豆燥烈,並增「解毒」之效,契合痘毒病機。
- 病理關聯:傷食阻滯腸胃→氣逆為喘,濁氣上蒸→痘色變異。巴豆通腑瀉濁,使積滯從下而解,氣機得降則喘滿自平。
朱砂:
- 性寒質重,功能「鎮驚安神、清熱解毒」。針對煩躁、瘡色異常,取其鎮心神、解痘毒雙重作用。
- 中醫認為,熱擾心神則煩躁,朱砂清心火以安神;其「水飛」製法使藥性純淨,兼能外護瘡面(古法用朱砂調塗治瘡)。
寒食餅:
- 為寒食節以麵粉與杏仁泥等發酵製成之餅,經炒後入藥。其性輕宣,能「消食化滯、宣發鬱熱」。
- 此藥輔佐巴豆消積,並藉其輕揚之性助痘毒外透,避免過下傷正。
配伍思維與整體機理
- 峻下與護正並行:巴豆攻積為主,配寒食餅緩和藥性,朱砂解毒斡旋,形成「瀉中寓消、毒邪分消」結構。
- 臟腑調控:從脾胃(消積通腑)與心(安神解毒)兩途切入,既治「腹脹喘滿」之標,又顧「痘毒內陷」之本。
- 劑型設計:綠豆大丸劑量輕,且「新水磨化」服法控制藥力緩釋,符合小兒及痘症用藥「慎下」原則。
此方體現「通因通用」治法,通過瀉實邪以助正氣托毒,恢復痘疹自然透發之機,乃中醫「給邪出路」思維之典型實踐。
傳統服藥法
巴豆30粒(去皮心膜,研,別用好黃連半兩,水浸濃汁,染紙兩張,裹巴豆,壓去油),朱砂(研未,水飛)1錢,寒食餅1錢(炒)。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丸,新水磨化,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不二丸, 出處:《窮鄉便方》。 組成:常山(酒煮,炒乾取末)4錢,尖檳榔(取末)1錢。 主治:截瘧。主治:陰瘧,發自下午,面青寒多,有吐。
不二丸, 出處:《痘疹全書》卷下。 組成:蒼朮(銼)2兩,草烏(去皮尖)1兩,羌活1兩半,杏仁49個,巴豆(去殼油)49粒。 主治:痘症順症,因傷食而腹脹滿,氣喘促,瘡色變,又煩躁者。
不二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 組成:巴豆30粒(去皮心膜,研,别用好黃連半兩,水浸濃汁,染紙兩張,裹巴豆,壓去油),朱砂(研未,水飛)1錢,寒食餅1錢(炒)。 主治:傷食吐瀉不止。
不二丸, 出處:《局方》卷六。 組成:巴豆(去皮心膜,去油)70個,杏仁(浸,去皮尖,研)70個,黃蠟1兩3錢,砒霜(研,入瓷罐子,以赤石脂固封縫,鹽泥固濟,燒通赤,侯冷取出)1兩6錢,白膠香(研細)4錢,黃丹(炒)2錢半,乳香(研)6錢半,朱砂(研,飛)半兩,木鱉子(燒焦)10個。 主治:大人、小兒一切瀉痢,無問冷熱赤白,連綿不癒,癒而復發,腹中疼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