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土散

PEI T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4.4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心經 16%
肺經 15%
腎經 15%
胃經 12%
大腸經 8%
肝經 3%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培土散方中包含肉桂,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補腎,助脾健運: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腎、脾經,具有溫陽補腎、助脾健運之功。方中加入肉桂,可溫腎陽,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固本培元,提升機體抵抗力。
  2. 引藥入腎,協調藥性: 肉桂辛香走竄,具有引藥入腎之功效,能將方中其他藥物有效地引導至腎經,使藥力直達病所,發揮最佳療效。同時,肉桂還能協調藥性,使藥物之間相互配合,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培土散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作用。培土散多用於治療脾虛濕困,導致的腹脹便溏、肢體沉重等症狀。茯苓可健脾利濕,化解濕邪,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恢復元氣。
  2. 滲濕利水,消腫止痛:茯苓還具有滲濕利水、消腫止痛的作用。培土散中常與其他利水藥物配伍,如澤瀉、車前子等,共同發揮利水滲濕的作用,有助於消除水腫,緩解疼痛。

培土散中加入肉荳蔻,主要是利用其溫腎助陽、固澀止瀉的功效。肉荳蔻味辛性溫,入腎、脾經,能溫暖腎陽,促進脾胃運化,對於脾腎虛寒、元氣不足導致的腹瀉、遺精、陽痿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此外,肉荳蔻還具有一定的收斂止瀉作用,能固澀腸道,減少腹瀉的發生。因此,在培土散中加入肉荳蔻,能夠更好地發揮其溫腎助陽、固澀止瀉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脾腎虛寒、元氣不足所致腹瀉的效果。

培土散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腎益精,止瀉固精: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固腎益精、止瀉固精等功效。培土散用於治療脾腎陽虛所致的腎虛遺精、滑精、小便頻數等症狀,五味子能補腎固精,收斂止瀉,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
  2. 滋陰生津,潤肺止咳: 五味子具有滋陰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培土散中常配伍其他滋陰潤肺的藥物,五味子可以增強其滋陰潤肺的功效,並有助於緩解因脾腎陽虛所致的肺虛咳嗽、口乾咽燥等症狀。

培土散方劑中包含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理氣: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培土散作為補脾益氣、固本培元之方,加入陳皮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助消化吸收,防止藥物滋膩礙脾。
  2. 行氣止痛:陳皮能行氣止痛,對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緩解作用。配合培土散其他藥物,更能全面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治本之效。

培土散中加入神麴,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 神麴性溫和,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消食、和胃止嘔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若脾胃虛弱,則難以消化吸收食物,導致氣血不足,影響身體健康。神麴能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為培土散提供營養基礎。
  2. 行氣止痛,改善腹痛: 神麴能行氣止痛,緩解腹部脹痛、隱痛等症狀。培土散中加入神麴,可幫助改善因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痛,提升治療效果。

培土散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其補氣固本的功效。人參味甘性溫,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

方劑中若存在脾氣虛弱、氣血不足等情況,人參可起到補益中氣的作用,提升機體的抵抗力,促進疾病康復。此外,人參亦可滋陰生津,緩解因氣虛所致的口乾舌燥、乏力倦怠等症狀,進一步增強整體療效。

培土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脾健脾: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培土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溼困,導致的腹瀉、水腫等症,白朮能夠補益脾胃,增強脾臟運化水溼的能力,從而達到止瀉利水之效。

2. 固本培土:中醫認爲脾爲後天之本,脾虛則土虛,容易導致各種病症。白朮能夠補益脾土,增強脾臟功能,從而達到固本培土、改善體質的作用,爲治療各種脾虛病症提供基礎。

肉蓯蓉,作為中藥方劑「培土散」中的重要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補腎益精、潤腸通便,具有特別的治療效果。肉蓯蓉富含多種氨基酸和生物活性成分,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適合用於腎虧、氣虛等症狀。這些特性使得肉蓯蓉在培土散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在「培土散」的方劑組成中,肉蓯蓉的使用有助於強化方劑的補腎效果,促進氣血的生成,從而維持脾胃的運行,使患者能夠更好地吸收營養,提升身體的整體免疫功能。此外,肉蓯蓉還能潤滑腸道,預防便祕,對於脾土虛弱所導致的消化問題有良好的輔助療效。

因此,肉蓯蓉在「培土散」中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基本功能,也使其在臨牀應用中更具廣泛性和有效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培土散」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辨證錄》中提及:「此症用培土散亦效。」 這裡的「此症」指的是「婦人素性恬淡,飲食用少,多則難受,作嘔作瀉,胸飽悶脹」的症狀。這段描述點出了培土散的主治方向,即針對脾胃虛寒、運化失常導致的消化不良、腹脹作嘔等問題。

主治功效分析

培土散的核心功效在於溫補脾胃、調和氣機、健脾益氣。從組成藥物來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作用機制:

  • 溫腎暖脾,散寒止痛: 肉桂、肉荳蔻、肉蓯蓉等藥物具有溫熱性質,能夠溫煦腎陽,溫暖脾胃,驅散體內寒邪,緩解因寒邪引起的腹痛、脹滿等症狀。
  • 健脾和胃,利水消腫: 茯苓、白朮等藥物則有健脾燥濕的功效,能夠加強脾胃運化功能,排除體內多餘水濕,緩解因脾虛引起的腹脹、水腫等問題。
  • 理氣化痰,和胃止嘔: 陳皮的加入,則能疏理脾胃氣機,化解痰濕,同時和胃止嘔,對於因脾胃氣滯引起的胸悶、噁心、嘔吐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 消食化積,和胃醒脾: 神麴則擅長消食化積,能夠幫助消化食物,緩解因飲食積滯引起的腹脹、厭食等症狀,同時亦能和胃醒脾,加強脾胃運化。
  • 補氣養血,扶正固本: 人參則補氣,益氣養血,扶助正氣,增強機體的整體功能,為脾胃的恢復提供動力。
  • 收斂固澀,益氣生津: 五味子則能收斂固澀,防止精氣外洩,並兼有益氣生津的作用,能緩解因脾虛導致的氣短、乏力等問題。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上述藥物的功效,培土散的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1. 溫補脾腎之陽: 該方劑以肉桂、肉荳蔻、肉蓯蓉等溫陽藥為君,溫暖脾腎,驅散寒邪,恢復脾胃的陽氣,使其能夠正常運化水穀。
  2. 健脾燥濕,恢復運化: 白朮、茯苓等藥物能夠健脾燥濕,促進脾胃運化,去除體內濕氣,改善因脾虛濕盛導致的腹脹、水腫等問題。
  3. 理氣和胃,調暢氣機: 陳皮、神麴等藥物能夠疏理氣機,促進消化,緩解因氣機不暢引起的胸悶、腹脹、嘔吐等症狀。
  4. 益氣養血,扶助正氣: 人參的加入則能益氣養血,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為脾胃的恢復提供動力,使整體功能得到提升。
  5. 收斂固澀,防止耗散: 五味子則能收斂固澀,防止氣血精華的耗散,鞏固療效。

整體而言,培土散以溫補脾腎之陽為基礎,配合健脾燥濕、理氣和胃之藥,達到整體調和,使脾胃運化恢復正常,解決婦人因脾胃虛寒引起的飲食不振、消化不良、腹脹作嘔等問題。 該方劑的配伍精妙,藥性溫和,既能溫補脾胃,又能疏理氣機,兼顧了整體和局部,標本兼治,故《辨證錄》中稱其「亦效」。

傳統服藥法


肉桂1錢,茯苓3錢,床子2錢,肉豆蔻1枚,北五味子1錢,陳皮5分,神曲1錢,人參5錢,白朮5錢,肉蓯蓉3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培土散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孩、老人等特殊人群不宜服用。服用培土散期間,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嘔吐

相同名稱方劑


培土散, 出處:《辨證錄》卷十一。 組成:肉桂1錢,茯苓3錢,床子2錢,肉豆蔻1枚,北五味子1錢,陳皮5分,神曲1錢,人參5錢,白朮5錢,肉蓯蓉3錢。 主治:婦人素性恬淡,飲食用少,多則難受,作嘔作瀉,胸飽悶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