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湯
SANG ZH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桑椹湯中含有桑椹,乃因其具有多重功效,與方劑功效相輔相成。桑椹性寒,味甘酸,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生津潤燥、烏髮明目等功效。
方劑中加入桑椹,若以滋陰補血為目的,則可補充氣血,改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若以生津潤燥為目的,則可緩解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若以烏髮明目為目的,則可改善頭髮早白、視力模糊等問題。因此,桑椹的加入,能有效提升方劑的療效。
桑椹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桑椹偏寒涼,易傷脾胃,茯苓性平,味甘淡,能健脾利濕,助消化吸收,防止桑椹寒涼之性損傷脾胃。
- 滋陰補腎:桑椹滋陰補腎,茯苓則能利水滲濕,去除體內過多的水分,避免滋陰過度,導致體內水濕停滯,造成身體不適。
茯苓與桑椹相輔相成,既能增強桑椹的滋陰功效,又能避免其寒涼之性損傷脾胃,使方劑更具療效。
桑椹湯方中加入牡丹皮,主要考慮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桑椹性味甘寒,具有滋陰補血、生津潤燥的功效。牡丹皮則性寒涼,善於清熱涼血,尤其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血瘀、疼痛等,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桑椹湯中加入牡丹皮,既能增強清熱涼血之效,又能輔助桑椹滋陰補血,達到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雙重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桑椹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降火:桑椹性寒,味甘酸,有滋陰補血、生津潤燥之效;生地黃性寒,味甘苦,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之效。二者合用,能更好地滋陰降火,尤其適用於陰虛火旺、口乾舌燥、心煩失眠、頭暈目眩等症狀。
- 相輔相成:桑椹偏於滋陰補血,而生地黃更偏於清熱涼血。二者搭配使用,能發揮協同作用,既能滋陰補血,又能清熱涼血,效果更佳。
桑椹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助腎:桑椹性寒,有滋陰補血之效,但容易寒涼傷陽。肉桂性熱,味辛甘,入腎經,能溫陽補腎,與桑椹相配,可緩解桑椹的寒性,避免滋陰過度而損傷陽氣,達到陰陽調和之效。
- 散寒止痛:桑椹湯常用於治療肝腎不足、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可配合桑椹溫補肝腎,改善血虛所致的寒痛症狀,提升治療效果。
桑椹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在於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與桑椹的滋陰補血、益腎生津功效相輔相成。
桑椹滋陰補血,但若血行不暢,則難以發揮其補益作用。川芎活血化瘀,可以改善血流,促進桑椹的營養吸收,提高補血效果。同時,川芎行氣止痛,可緩解桑椹可能帶來的虛寒症狀,提高藥效的整體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桑椹湯」, 是由桑椹、茯苓、牡丹皮、生地黃、肉桂、川芎組成的一款治療婦女月經不調,小腹疼痛的方劑。
桑椹味甘,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止咳化痰、祛風除濕、生津止渴、安胎、補益肝腎、清熱解毒等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牡丹皮味苦,性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生地黃味甘、苦,性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肉桂味辛甘,性溫,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桑椹湯」方劑中,桑椹補血滋陰,茯苓利水滲濕,牡丹皮清熱瀉火,生地黃清熱涼血,肉桂溫經散寒,川芎活血化瘀。諸藥合用,具有補血、滋陰、清熱、活血的功效。適用於婦女月經不調,小腹疼痛。
總之,「桑椹湯」方劑具有補血、滋陰、清熱、活血的功效,適用於婦女月經不調,小腹疼痛。
傳統服藥法
桑椹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牡丹皮1兩,熟乾地黃(焙)1兩,桂(去粗皮)1兩,芎藭1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空心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桑椹湯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但孕婦、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桑椹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組成:桑椹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牡丹皮1兩,熟乾地黃(焙)1兩,桂(去粗皮)1兩,芎藭1兩。 主治:婦人月經不調,臍下(疒丂)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