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滌胎散方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之效。滌胎散主治因寒凝血瘀導致的胎停、滑胎,肉桂可溫暖子宮,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宮寒,從而達到止血安胎的效果。
2. 行氣活血:肉桂能行氣活血,促進血流通暢,利於氣血運行至子宮,滋養胎兒,防止胎兒宮內發育不良。同時,肉桂也能疏通經絡,改善子宮的血液供應,有利於胎兒的正常發育。
滌胎散方劑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酸,入心、肝、脾經。其清熱涼血之效,可瀉心火,涼血止血,適用於因血熱妄行而致的胎動不安,並能緩解因血瘀而導致的腹痛、腰痠等症狀。
此外,牡丹皮還能活血化瘀,促進血行,改善子宮血液循環,有利於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因此,牡丹皮在滌胎散中起着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安胎的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滌胎散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基於其活血化瘀和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之效。妊娠期間,胎兒發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氣血瘀滯,導致腹痛、腰痛等不適。川芎能夠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緩解氣血運行不暢,進而止痛,緩解孕婦的不適症狀,使胎兒能夠健康發育。
此外,川芎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子宮血液供應,有利於胎兒生長發育,確保妊娠順利進行。
滌胎散中加入冬葵子,主要基於其潤腸通便,利水消腫的功效。
冬葵子性寒,味甘,入膀胱、大腸經。其潤滑腸道,促進排便,可緩解孕婦因胎兒壓迫導致的便祕,亦能促進水分代謝,消減孕期水腫。
此外,冬葵子對於孕婦常見的胎熱、胎動不安亦有緩解作用,有助於孕期安胎,促進母體及胎兒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滌胎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滌胎散主治「胎死腹中,疼痛不止,小腹重墜,脈緊細者」。此證屬胎殞不下,氣血瘀滯胞宮所致。
- 胎死腹中:因母體氣血虛弱、寒凝血瘀,或跌撲損傷,致胎元失養而殞。
- 疼痛不止、小腹重墜:死胎滯留胞宮,阻礙氣血運行,瘀滯作痛;胞宮欲排死胎而不得,故墜脹不適。
- 脈緊細:緊主寒邪或疼痛,細為氣血不足或瘀阻脈道,反映寒凝血瘀、正氣不充之病機。
本方旨在溫通行滯、活血化瘀,助死胎排出,同時緩解疼痛墜脹。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官桂(1兩半)
- 性味辛甘大熱,歸腎、心、脾經,功能溫經散寒、通血脈。
- 作用:針對胞宮寒凝,助陽氣以推動氣血運行;溫通之力可鬆弛胞宮攣急,緩解疼痛。
2. 牡丹皮(1兩半)
- 性味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善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 作用:破胞宮瘀血,兼防溫藥化熱;其化瘀特性直接針對死胎滯留之瘀阻。
3. 川芎(8錢)
- 性味辛溫,歸肝、膽、心包經,為「血中氣藥」,擅行氣活血、祛風止痛。
- 作用:助氣血通暢,上行頭目、下達血海,與官桂協力解除胞宮氣血壅滯。
4. 冬葵子(3兩)
- 性味甘寒滑利,歸大、小腸經,具滑利竅道、通淋下胎之效。
- 作用:潤滑胞宮、引死胎下行,為「滑以去著」之關鍵藥;兼利水濕,防瘀久化濕停滯。
5. 蔥白(3枚,煎湯調服)
- 性味辛溫,歸肺、胃經,能通陽散結、宣通上下。
- 作用:助諸藥透達胞宮,增強溫通化瘀之效。
三、配伍邏輯與方義
- 溫通化瘀:官桂溫經散寒,解除胞宮寒凝;川芎、丹皮活血行氣,破除瘀血。
- 滑利下行:冬葵子滑竅通滯,直接推動死胎外排;蔥白為引,導藥力直達病所。
- 寒溫並用:官桂、川芎之溫配丹皮、冬葵子之寒,防過燥傷陰,契合「瘀久或兼鬱熱」之潛在病機。
整體治療原理:通過溫通胞宮、活血散瘀,改善氣血運行障礙;結合滑利降泄,促使死胎順勢排出,標本兼顧。
傳統服藥法
官掛1兩半,丹皮1兩半,川芎8錢,冬葵子3兩。
上為散。
每服3錢,加蔥白3枚,煎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滌胎散,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九。 組成:官桂1兩半,丹皮1兩半,川芎8錢,冬葵子3兩。 主治:胎死腹中,疼痛不止,小腹重墜,脈緊細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