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藶苦參散

TING LI KU C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40

熱/寒比例

極寒 (0.0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5%
大腸經 12%
心經 12%
肝經 12%
膀胱經 9%
脾經 9%
腎經 6%
膽經 6%
小腸經 6%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肺經 3%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脾經
腎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葶藶苦參散中包含苦參,主要原因有二:

一、 瀉火除濕: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除濕止癢的功效。方中以苦參配伍葶藶、車前子等,能有效清泄肺熱,利水消腫,對於濕熱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喘促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

二、 涼血止血:苦參亦可涼血止血,對於濕熱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咯血、衄血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清熱涼血、止咳化痰的功效。

葶藶苦參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燥濕: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方中葶藶、苦參皆為苦寒之品,善於清熱利濕,而黃連的加入,可以增強清熱燥濕之力,使藥效更顯著。
  2. 制約藥性:葶藶、苦參苦寒之性較烈,若單獨使用,恐傷脾胃,而黃連性寒,但能健脾止瀉,與其他藥物相配,可以制約藥性,防止其過於寒涼,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

葶藶苦參散中加入瓜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瓜蒂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之功效,與方中葶藶、苦參等藥物相輔相成,加強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效。
  2. 引藥下行,增強療效:瓜蒂性輕,善於引藥下行,可將其他藥物引導至下焦,促進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從而增強整體療效。

總而言之,瓜蒂在葶藶苦參散中起到協同作用,既能利水消腫、清熱解毒,又能引藥下行,增強藥效。

葶藶苦參散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除濕止癢之效。與方中葶藶、苦參等藥材共同作用,可清泄肺熱,利濕化痰,並可緩解皮膚瘙癢等症狀。
  2. 涼血解毒: 黃柏能涼血解毒,與苦參、地膚子等藥材相輔相成,可有效抑制毒素蔓延,緩解炎症反應,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因此,黃柏的加入,不僅能強化方劑的清熱利濕之功,更能起到涼血解毒的功效,使方劑療效更加全面。

葶藶苦參散中包含大黃,主要有以下原因: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方中葶藶子、苦參亦有清熱瀉火之功,大黃與之相伍,可增強瀉熱通便之力,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腸胃積滯,大便祕結等症。
  2. 清熱解毒: 大黃苦寒,善清濕熱,並可解毒消腫。苦參亦能清熱燥濕,殺蟲解毒,與葶藶子合用,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於治療濕熱毒邪蘊結所致的癰腫疔瘡、濕疹等症。

葶藶苦參散方中使用葶藶子,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其利水消腫之效,能瀉肺熱、降氣利水,對於肺熱壅盛、咳喘痰多,以及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均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葶藶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熱解毒,對於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症狀,亦有一定療效。

因此,葶藶子在葶藶苦參散中,可起到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葶藶苦參散方劑功效分析

葶藶苦參散出自《醫學正傳》及《濟陽綱目》,主治「濕熱內甚,小便赤澀,大便時祕,飲食少進,諸藥不效,因為久黃」。此方針對久黃不愈,並伴隨濕熱壅滯的症狀,藥物組成及治療原理如下:

方劑組成及功效:

  • 葶藶子 (二兩): 方中君藥。性寒味辛,功效為利水消腫、解毒消癰。其利水之力強,能迅速排除體內積聚的濕熱,是治療久黃的重要藥物。針對久黃導致的水濕停滯,以及濕熱蘊結所致的尿少、尿赤等症狀,葶藶子發揮著關鍵作用。

  • 苦參 (一兩)、黃柏 (一兩):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苦參與黃柏均為苦寒之品,能清泄濕熱,並兼具殺蟲止癢之效。由於久黃多伴有濕熱下注,苦參、黃柏能有效清除下焦濕熱,改善小便赤澀、大便祕結等症狀。

  • 黃連 (一兩): 清熱解毒,瀉火燥濕。黃連苦寒,瀉火之力甚強,能清泄心肝之火,佐以苦參、黃柏,更能增強清熱燥濕之功。 其加入能更好地控制感染,並防止濕熱化火。

  • 大黃 (一兩): 瀉下通便,清熱解毒。大黃寒涼,瀉下之力強,能通利大腸,清除腸道積熱,改善大便祕結。與其他清熱藥物配合使用,可更好地清除體內濕熱。

  • 瓜蒂 (一兩): 湧吐痰涎,醒神開竅。《濟陽綱目》中記載,先將瓜蒂研末,搐入鼻中以催吐。此法旨在迅速清除體內濁氣與濕熱,以利於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治療原理:

葶藶苦參散治療久黃,其核心是清泄濕熱。方中藥物協同作用,達到以下效果:

  1. 利水消腫: 葶藶子為君藥,強力利水,排出體內積聚的濕熱,減輕黃疸。

  2. 清熱解毒: 黃連、黃柏、苦參清泄三焦濕熱,並兼具解毒之功,清除感染源,從根本上改善黃疸。

  3. 通利二便: 大黃通利大便,促進濕熱排出;葶藶子利尿,促進濕熱從小便排出。

  4. 促進排毒: 瓜蒂催吐,迅速排出體內毒素,配合其他藥物,清除濕熱。

總而言之,葶藶苦參散通過利水、清熱、解毒、通便等多重作用,協同攻邪,迅速清除體內濕熱,從而有效治療久黃及伴隨的症狀。 方中藥物寒涼之性較重,使用時需根據患者體質及病情調整用量,並觀察療效,避免寒涼過度。 藥物配伍精妙,藥物功效相輔相成,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 需要注意的是,此方劑爲古方,現代臨牀應用需結合現代醫學檢查結果,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苦參1兩,黃連1兩,瓜蒂1兩,黃柏1兩,大黃1兩,葶藶子2兩。
上為細末。
每服1錢匕,清米飲調下。以吐利為度。隨時看虛實消息加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葶藶苦參散, 出處:《醫學正傳》卷六引《活人書》。 組成:苦參1兩,黃連1兩,瓜蒂1兩,黃柏1兩,大黃1兩,葶藶子2兩。 主治:久黃。濕熱內甚,小便赤澀,大便時秘,飲食少進,諸藥不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