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漆丸

SHU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3%
脾經 12%
心經 12%
胃經 10%
大腸經 10%
肺經 10%
三焦經 7%
小腸經 7%
腎經 6%
心包經 5%
膀胱經 3%
膽經 1%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腎經
心包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蜀漆丸方劑中包含蜀漆,是因其藥性與本方所治疾病息息相關。蜀漆,又名川漆,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入肺經、肝經,可治療熱毒壅肺、咽喉腫痛、癰腫瘡毒等症。

蜀漆丸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壅肺、咳喘胸痛、咽喉腫痛等症,而蜀漆正是針對這些病症的藥材。其清熱解毒之效可解除肺熱,消腫止痛之效可緩解胸痛,故蜀漆在蜀漆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蜀漆丸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蜀漆丸主治風寒咳嗽、痰多喘促等症,杏仁可以潤肺化痰,緩解咳嗽和氣喘,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提升療效。
  2. 宣肺透表: 杏仁還具有一定的宣肺透表作用,可以幫助疏散外感風寒,促進肺氣宣通。蜀漆丸中加入杏仁,可以加強其宣肺解表的功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總而言之,蜀漆丸方劑中加入杏仁,既能潤肺止咳,又能宣肺透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風寒咳嗽的功效。

蜀漆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因其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之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能清心火、瀉胃火、降肝火,並能燥濕止瀉。蜀漆丸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蘊結、腸胃濕熱所致的痢疾、腹痛、發熱、口渴、大便赤澀等症狀。

黃連的清熱瀉火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燥濕止痢作用則能幫助止瀉止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蜀漆丸方劑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通經活絡: 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功效。蜀漆丸主治風寒溼痹,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桂枝可溫通經脈,驅散寒溼,緩解疼痛,增強藥物療效。
  2. 協同蜀漆,增強效力: 蜀漆爲藥方中的君藥,具有祛風溼、止痛、消腫的功效。桂枝與蜀漆相配,一溫一涼,寒熱相濟,可增強蜀漆的藥效,更好地治療風寒溼痹之症。

總而言之,桂枝在蜀漆丸方劑中起到溫陽散寒、通經活絡,協同蜀漆增強效力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蜀漆丸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肺止咳: 蜀漆丸主治肺熱咳嗽,而葶藶子性寒,入肺經,具有瀉肺止咳之效。其能宣肺降氣,使痰液易於排出,配合蜀漆等藥材,可有效緩解肺熱咳嗽症狀。
  2. 利水消腫: 葶藶子亦具利水消腫之功,可協助蜀漆丸疏通水道,排出體內積聚的溼熱,緩解因肺熱引起的胸悶、氣喘等症狀。

因此,葶藶子在蜀漆丸中的加入,不僅能協同其他藥材瀉肺止咳,更能利水消腫,起到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蜀漆丸中加入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1. 引藥入肝膽: 芒硝味苦鹹,性寒,入肝膽經。其走而不守,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肝膽,增強藥效,達到治療肝膽濕熱、黃疸等病症的效果。
  2. 瀉熱解毒: 芒硝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作用,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清泄肝膽濕熱,消除黃疸、腹脹等症狀。

蜀漆丸方中加入大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解毒:蜀漆丸主治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大黃性寒,味苦,入大腸、胃經,具有瀉熱解毒、清熱瀉火之功效,可有效清解熱毒,緩解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2. 通腑泄熱:大黃能通便瀉熱,可有效清除腸胃積熱,促進毒素排出,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更能增強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蜀漆丸

  • 常見於小孩
  • 蜀漆丸主治功效:小孩長期瘧疾不斷,胸口兩側和腹部下方腫脹堅硬。
  • 桂枝具有發汗、祛風、溫經、活絡、止痛、化瘀、提陽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 杏仁,又名甜杏仁、苦杏仁,具有止咳、潤腸、降氣、止渴、驅蟲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腸燥便祕等症狀。
  • 大黃,又名黃茋,具有清熱、瀉下、利尿、止血、活血、解毒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等症狀。
  • 黃連,又名黃蓮草,具有清熱、燥濕、解毒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等症狀。
  • 芒硝,又名芒消,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軟堅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尿路感染、發熱、口渴、喉痛等症狀。
  • 蜀漆,又名大戟皮,具有活血、破瘀、祛痰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癥瘕積塊、瘀血疼痛等症狀。
  • 葶藶子,又名葶藶,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喘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

結論

蜀漆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桂枝、杏仁、大黃、黃連、芒硝、蜀漆、葶藶子等。具有清熱、燥濕、解毒、瀉下、利尿、活血、化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小孩長期瘧疾不斷,胸口兩側和腹部下方腫脹堅硬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蜀漆葉、牡蠣(燒赤)、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生,銼)3分,甘草(炙,銼)3分,犀角屑3分,知母(焙)半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溫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因此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調整用量。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脾胃。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老年人及有胃腸道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肺結核瘧疾神經性厭食症身體消瘦食慾不振多痰一足或雙足震顫動搖

相同名稱方劑


蜀漆丸, 出處:《外台》卷五引《近效方》。 組成:蜀漆4分,青木香4分,升麻4分,鱉甲(炙)4分,牡蠣(熬)4分,朱砂4分,豬苓4分,香豉4分,常山8分,大黃8分。 主治:瘴瘧不癒。

蜀漆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五。 組成:蜀漆葉1兩,牡蠣(燒赤)1兩,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生,銼)3分,甘草(炙,銼)3分,犀角屑3分,知母(焙)半兩。 主治:痰逆多時,久瘧不癒,及面目四肢黃腫。

蜀漆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蜀漆1分,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黃連1分(去須),桂心1分,甜葶藶1分(隔紙炒令紫色),川芒消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主治:小兒久瘧不斷,胸脅下痞堅。

蜀漆丸, 出處:《外台》卷五引《延年秘錄》。 組成:蜀漆5分,知母5分,升麻5分,白薇5分,地骨皮5分,麥門冬5分,烏梅肉4分,鱉甲(炙)4分,萎蕤4分,石膏8分,甘草3分(炙),常山6分,豆豉1合(熬)。 主治:嶺南瘴氣發,乍寒乍熱,積勞似瘧。痎瘧連年不癒。

蜀漆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五。 組成:蜀漆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龍膽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乾薑(炮)3分,牡丹皮3分,虻蟲(微炒)3分,桂(去粗皮)3分,曾青(研)3分。 主治:小兒堅痞,面黃羸瘦,丁奚,不欲食,食不充饑,心中躁悶,時發寒熱,五臟虛脹,腹中(疒丂)痛。

蜀漆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二。 組成:蜀漆半兩,烏梅肉半兩(微炒),石膏1兩(細研),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恆山半兩(銼),香豉1合(炒乾),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知母半兩,苦參半兩(銼),麝香半兩(細研),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肝熱,或爲肝瘧,顔色蒼蒼,顫掉氣喘,變成勞瘧,積年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